Tag: 基建

萬億元東盟數碼經濟:無限機遇還是暗藏隱憂?
作者:楊立明2021-10-05
印尼經濟事務協調部副部長魯迪.薩拉赫丁在一個論壇中表示,「要從疫情中恢復過來,數碼貿易發展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各國應該加速數碼化轉型,而通力合作是促進該地區數碼經濟發展的成功的關鍵。」
中美的惡性與良性競爭
作者:雷鼎鳴2021-04-16
美國並非完全沒有良性競爭的能力。拜登也曾有過想法,與英國一起幫助一些國家搞基建,以圖抗衡中國在一帶一路的影響力。可惜美國自己欠債纍纍,英國經濟也慘淡,能拿出多少錢出來?
陶傑:「紅海行動」的幕後是非
作者:編輯精選2021-04-13
隨著香港成為「一國一制」一部分,特區政府的律政司司長鄭若驊聲稱,香港仍然會是所謂的「國際仲裁中心」,若吉布提港口股權問題提交到香港訴諸司法,你猜哪一方會贏?
為香港把脈
作者:馮文正2021-03-29
香港在得道多助下,會繼續發展得好,我們要感謝前人,在今天也要努力去做我們下一代會感謝我們的工作。
與其執拗忠誠廢物誰屬 不如協助理順施政
作者:編輯精選2021-03-19
如今香港政治局勢大致平定,為何建制派議員的表現仍然乏善可陳?
基建社會企業的「軌數」
作者:曹鴻輝2019-04-22
管仲除了確保每家男丁都有其謀生空間外,還確不因氣候環境變化而使生活受到影響。這是建立一營生環境以上,再加上一套管理法,使人人都能夠生活。這便是「以人為本」施政。
明日大嶼是一場收支災難
作者:謝冠東2019-03-25
即使掏盡庫房,也僅能吸納8年的新移民。而即使人工島能達到政府的預期收益,那亦本來可作為庫房盈餘,支援各種服務,而非用以補貼新移民的昂貴居所。
中國經濟最大憂慮的化解之道:財政政策「開前門」
財政部的23號文件堵住了地方政府違規舉債的後門,不僅限制了地方政府過度擴張和各種不規範的行為,也降低了經濟運行的系統性風險。這是中國經濟走向現代化治理的重要一步。
三招為基建超支封頂
作者:莊太量2018-11-09
政府應汲取教訓,在處理超支問題上,不能再像過往般軟弱。工程不能繼續由一間承建商負責,被承建商「牽着鼻子走」,至少由兩間公司承建,這樣政府就不再需要付「冤枉錢」,超支承擔亦大大減低。
我們的基建安全嗎?
作者:陳景祥2018-11-01
香港是「基建之都」,政府願意大手投資在基建。當我們的跨境大型基建相繼建成之後,政府是否應該把注意力放回本土,為本地基建的抗災能力及提高安全系數投入巨資,為香港人打造一個真正安全的現代城市?
明日大嶼的投資分析
作者:編輯精選2018-10-15
筆者懷疑香港政府決定發展東大嶼人工島的真正目的並非什麼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而是為了確保工程公司和建材供應商能夠繼續獲取每年不少於1000億元的工務工程支出,分贓獲利。
香港人不斷重複的憾事
作者:謝冠東2018-09-20
如果你不在土地大辯論略盡綿力,提一提你的高見,恐怕你和你的高管又要繼續為香港的基建發奮,累積更多財富,持續成就一個接一個令人遺憾的故事。
中國發展形勢良好 教育可改變未來
作者:張五常2018-08-21
我不是不相信政府統計部門的資料,是全世界的資料我都有懷疑。我更相信我自己所看到的真實世界是什麼樣的。
給2036年香港人的信:對不起!
作者:林超英2018-05-08
我們破壞了你們應該享有的自然生態和祥和的社會氛圍,又令你們代表香港背負更多破壞地球自然生態的罪責,損了你們的陰德,對不起。
結構性盈餘才令人憂
作者:莊太量2018-03-09
印花稅是政府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增長速度或會極快。我擔心香港會不會有結構性盈餘?當印花稅收入極高時,便可能發生這情況,屆時應該如何處理呢?
梁兆基:大灣區城市優勢互補
作者:編輯精選2018-02-07
匯豐銀行亞太區顧問梁兆基認為,大灣區的發展最重要是建設完善的交通網絡及生態圈,從而驅動區內各城市善用本身的產業優勢。互相融合,產生更大協同效應。
預算案開支應如何取捨?
作者:雷鼎鳴2018-01-30
對於部分的不可持續的額外收入,政府可考慮非經常性的派錢或減差餉、減免電費等還富於民的政策,只要金額審慎計算,它們不會影響財政收支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