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儒家

萬里尋親說孝道──萬里尋親故事的背景及内容特色
作者:施林海2021-10-08
明清時代的孝子們歷經千辛萬苦,尋找親人,除了是為了自身生命價值的安頓,也是為了將父母帶回家族和親情倫常之內,更重要的是,孝道更可以遮掩或彌補父母的過錯。
「有功於民則祀之」的現實意義
作者:張建雄2021-08-23
馬克思進入中國,並未將中國民間信仰消滅,「有功於民,民則祀之」,百姓享太平才是現實,所以包容所有宗教,成為「中國化」的理論。
21世紀中央邊陲矛盾與儒法之爭
作者:袁彌昌2021-08-04
法家治國對國家發展固然有着無可替代的作用, 卻無法處理文化融合問題,無助於民族文化融合,而這正是造成「中央─邊陲矛盾」,令美國有機可乘的重要原因。
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懷
作者:陳家偉2021-05-25
范仲淹的「憂」,把儒家的「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再推展一步,窮和達都心懷天下,關懷蒼生!
曾子與《孝經》
作者:陳家偉2021-03-23
中國人自周朝以來「淡宗教」,而「敬祖先」,因為人的不朽在於家族的繁衍。要了解中國人的特性,不能不學習儒學,要學習儒家思想可由《孝經》入手。
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
作者:陳家偉2021-03-07
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他心目中的聖君都是有德行的人,天下為公、不謀私利,更願意讓位於賢德之士。
談克己 Self control
作者:陳家偉2021-02-24
今年2月17日年初六是四旬期的第一天,這禮儀的經文是提醒教友「你要悔改」。中外各家思想,都少不了這條教訓。
談正(Positive)
作者:陳家偉2021-02-19
近年,正向教育(Positive education)在香港大行其道,有許多學校都大力推動,成為學校周年計劃的關注事項(Major concern),更有不少學校定為三年計劃,積極發展學校的正向文化。
志於學到不踰矩
作者:鄧兆鴻2021-01-19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筆者快將七十,是否能從心所欲不重要,但願知規守矩,遵循聖賢教訓。
無敵是因為沒有敵人
作者:馮孝忠2021-01-10
一位一向對中國哲學有研究的朋友,介紹一篇論述《道德經》內老子的治國之道和待人之道的文章,說能做到沒有敵人和沒有人視你為敵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傑出人才的出處
作者:張建雄2020-12-21
傑出人才的培養,離不開苦難的錘鍊。名校絕不是傑出人才的搖籃,只有懷有「朝聞道,夕可死矣」的儒家精神,才有可能成為名垂青史的人物。
唐端正:對中國文化 應懷着溫情與敬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2-02
儒家尊崇的,不是天,不是上帝,不是君王,亦不是權力,更不是多數的人物,而是尊崇理性;儒家天不怕地不怕,若然違反天理良心,儒家是不會尊崇的。
王賡武:母親眼中的中國,是她害怕會消失的傳統中國
作者:中大出版社編輯部2020-10-17
在我心中,中國的不平衡讓人不可思議。母親眼中的中國,是她害怕會消失的傳統中國,她希望自己的獨生子對此能多少有所了解。母親將之視為職責,要讓我盡可能多認識中國,因為我是生長於異鄉的孩子。
儒家衰微佛學中國化的時代
作者:張建雄2020-10-08
北宋立國,儒家進入衰微之世,佛教自東漢傳入,從此大興,道家亦然,此期二有佛道之爭,儒家全無地位。
概說八:有關「十翼」──最早解釋周易的兩組文章
作者:布裕民2020-09-19
據班固《漢書‧藝文志》所說:「孔氏為之彖、象、繫辭、文言、序卦之屬十篇。」對《周易》的十篇傳作出解釋,說是孔子所作。這十篇傳後來稱為「十翼」,被視為最早解釋《周易》的文章。
談尊重
作者:陳家偉2020-08-24
國際關係的和平與人際關係的和睦,其實都得來不易,要大家都學習尊重包容和求同存異。
概說四:《周易》中的卦──反映家庭成員組合的八卦
作者:布裕民2020-08-22
卦是由爻組成的。基本的卦(八卦)是由三支爻組成,重疊之後的卦(六十四卦)是由六支爻組成。《周易》既已固定為三支爻和六支爻,我們便由這裏談起。
人生最高境界
作者:張建雄2020-07-16
佛道佛三者交錯,是中華文化主流,西方人何時才明白!
霍韜晦教授紀念館
作者:陳家偉2020-06-10
6月6日是霍韜晦辭世的日子,不經意間又已兩年了,日前出席了法住學會舉辦的活動,大會頗有心思,在當天為「霍教授紀念館」揭幕,以紀念這位當代新儒家第三代的主要代表人物。
為往聖繼絕學
作者:陳家偉2020-06-01
張載是一位樸素實在的人,他的思想極具內在張力,能結構出一套嚴謹清晰的哲學體系。
林覺民〈與妻訣別書〉的人文思考
作者:許志榮2020-05-30
林覺民將情侶之間的恩愛放在普天之下的論述框架裡是非常態的,前提是天下淪亡待救,唯有犧牲妻兒「小我」,成全天下人的「大我」。這種人生抉擇,與儒家學說並不完全對應,反而接近墨家的「兼愛」思想。
街市中的莊子與王陽明
作者:管仲連2020-03-11
筆者近年愛上行街市買菜,發現「用志不分,乃凝於神」──莊子的道理,都在街市裏 ; 陽明心學的「日用生活是道」,也在街市的動態充分表現出來。
探春的英雄夢必然無法實現
作者:彥山2020-03-08
探春的精明與才幹,決然無法為自己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儘管我們可以有保留地讚賞她這個想做男人的封建末世的女人的夢、英雄的夢。
興家之本在於和
作者:彭泓基2020-02-13
政治理念猶如信仰,因牽涉太多主觀感性,難以理服,只能祈願呼喚眾生隱伏之道德良知,牢記興家之本在於和,復以群體福祉為依歸,重建破碎的香港,為後世開太平。
風雨中的香江情懷
作者:彭泓基2020-02-07
香港現今的情況讓大家更明白《易經》物極必反的自然規律,也是人性管理與社會發展的正反兩面教材!這次天災人禍,是我們最佳的學習個案,治世之災皆為祥瑞,尤其是當權的管理者,更應好好學習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儒家思想只求臣民服從 不納逆耳之言
作者:曹鴻輝2020-01-14
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說絕對權力高高在上,只接納順耳之聲,所接收的訊息便有局限。
陶傑:有永遠的支持嗎?
作者:編輯精選2019-11-26
20年來,中國政府下令愛國建制派須支持特首執政,但若支持的回報是一個高傲而能力平平的特首,卻不斷削弱他們的從政基礎,還會有永遠的支持嗎?
孔聖堂中學校長楊永漢:弘揚儒家精神 開拓國際視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8-23
接觸世界是楊永漢校長的教學理念,希望學生不要困在學校裏,眼界要闊。「我來孔聖堂第一天,向學生演講時,我勸喻學生離開銅鑼灣,跳出香港,進入世界。現在已經讀大學的校友都記得我這番話。」
楊永漢:孔聖堂成立84年 為香港弘揚儒家精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6-28
孔聖堂中學成立初期,弘揚儒家思想及舉辦國學活動。1990年至2010年左右,孔聖堂中學的對外活動甚少。楊永漢博士在2012年上任校長,恢復儒學推廣。
全球正義與普世價值
作者:中大出版社編輯部2019-04-19
社會正義是當代政治哲學的核心議題,其目的在於為社會制度尋找公平合理的基礎。然而,近年愈來愈多哲學家以及經濟學家意識到從單一社會層面討論正義已不足以處理很重大的道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