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中國文學

魯迅的家學淵源
作者:陳家偉2024-03-31
魯迅的國學根基深厚,除著力唐詩外,還讀《詩經》、《楚辭》、陶潛等詩。祖父算很開通,鼓勵孫輩看小說,魯迅愛讀《西遊記》、《聊齋誌異》、《儒林外史》等。
第三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總決賽精華片段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14
由灼見名家主辦,2022-23年度第三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總決賽暨頒獎典禮6月17日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演講廳舉行。聖公會聖彼得小學愈戰愈勇,最終以620分掄元。
錢鍾書與文灼非的交往
作者:龐驚濤2024-01-21
捨文學而就新聞,雖然還在一個大的系統之內,但這樣的人生選擇一旦形成,人生的際遇和成就便當然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2023年中,文灼非履蓉,講起這段拜訪錢先生以及隨後的交往,仍然心馳神往,音聲難忘。
從話劇《親愛的·柳如是》說起
作者:鄭明仁2023-09-21
香港話劇團首次把柳如是的傳奇搬上香港舞台,希望讓更多香港人認識這位明末清初的奇女子;史學大師陳寅恪晚年窮十年之精力,始完成《柳如是別傳》經典之作,話劇團把柳如是故事縮龍成寸,演出扣人心弦。
蔡宗齊教授:英語世界如何正確閱讀中國詩歌?為何用播客和視頻推廣中國文學會大受歡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01
嶺南大學利榮達中國文學講座教授兼環球中國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長主任蔡宗齊博士接受本社專訪,分享他多年來致力推廣西方社會正確閱讀中國詩歌及文學的心得,以及這種想法的源起。
英語世界如何正確閱讀中國詩歌?──嶺南大學環球中國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長蔡宗齊教授專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13
嶺南大學利榮達中國文學講座教授兼環球中國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長主任蔡宗齊博士接受本社專訪,分享他多年來致力推廣西方社會正確閱讀中國詩歌及文學的心得,以及這種想法的源起。
深切懷念劉紹銘教授
作者:饒美蛟2023-02-17
閱讀劉教授的散文和著作中的若干感懷篇,大家會發現他是一個有所為和有所不為的人。劉教授的一生是一位言行一致的學人。在我們的交往中,我發現劉教授還有一夥赤誠的赤子之心。
「伏羲」與紅學──憶周公趣事
作者:蔡元豐2022-09-14
周公博古通今,上至甲骨文,下至現代史,都深入研究,是一代鴻儒。
啟迪心靈的陶淵明詩句
作者:招祥麒2022-08-13
我們讀陶詩,初看到他的質樸枯淡,但愈讀愈久時,便覺詩中的內涵豐實飽滿,嚼之不盡,味之彌香。
孟郊《遊子吟》千古名詩頌母愛
作者:招祥麒2022-08-08
《遊子吟》的末2句委婉多風,表現出孝子的心聲,言盡而意不盡,較之《詩經・小雅・蓼莪》「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更多了一份柔性的情感。
「曉惑」還是「昏迷」?「絲麻」還是「茅草」?──《文心雕龍》對諷刺文學的洞見
作者:施林海2022-06-10
劉勰希望透過文學批評和論述,糾正當時出現諸般問題的文風,改良社會風氣。如果我們的社會充滿「詆嫚媟弄,嘲戲調笑」,「標奇立異,誤謬失實」之輿論,結果會是如何?民眾是逐漸「曉惑」,還是陷入「昏迷」?
為孩子播下國學的種子
作者:鄭家寶2022-06-09
近日參與了全港幼稚園中英文朗誦比賽,孩子們穿上華服以兩文三語、聲情並茂地演譯一首又一首的作品,國學的種子悄悄地在新一代的心田植根,令我倍感欣慰。
五四百年,重評白話:讀李春陽《白話文運動的危機》
作者:編輯精選2020-10-24
李春陽《白話文運動的危機》一書,可以視為半部當代中國文學史、半部中國漢語史。
何文匯主講:終身受用的學好中文方法──平仄與聲調(第一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8-15
何文匯教授與觀眾分享他個人學習中文的體會和心得,提出要精通中文,除了多讀多寫,還要學會分辨平仄、懂得運用反切尋找正確讀音、了解近體詩格律,並藉此深入認識中國語文、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化。
中國文學獨特的美
作者:何漢權2019-05-03
杜甫寫美,不是那種纖細之美,而是通過描繪離亂,卻清楚滲出人間希望,這是盛唐詩人筆下那份難見的崇高美感。
中國文學是頹廢還是不頹廢?
作者:鄭楚雄2019-04-17
或者你會猜想孟浩然和柳永被皇帝搞死之後做過什麼。答案或許是過着頹廢的縱情飲酒的日子,或借遊山玩水之名,過着些流離浪蕩的生活。
惡托邦小說《日熄》
作者:蔡元豐2018-06-22
中國是從一個「烏托邦」中醒來,又走進了另一個「烏托邦」。黃粱一夢,醒來後才驚覺,原來夢遊中的烏托邦,竟是個惡托邦。
遊、憂、幽——閻連科的黑暗小說《日熄》
作者:蔡元豐2018-06-19
閻連科近年屢獲國際大獎,在海內外「備受觸目,是由於他的政治勇氣和人文關懷,還有他不懈地探索新穎的手法描寫鄉土中國」。
顧明遠:語文課本中不能沒有魯迅
在中小學課本中選入魯迅的文章,歷來有爭論,包括選擇多少篇,選哪篇等等,一度還出現難教、難學的問題。在學生中流傳這樣一句話:「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這就牽涉到如何選文、如何教學的問題。
莫言:香港對得起「文化綠洲」的美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5-18
文學沒有工具價值 卻有實用價值。
夏志清:感時憂國的中國文學關懷
作者:中大出版社編輯部2017-03-30
中國傳統文學到底有多好?中國傳統文學又如何與豐富的西方文學傳統相抗衡?
莫言:幻覺現實主義與中國當代文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1-25
「幻覺和魔幻是兩個概念,我記得前些年我獲獎之初,瑞典學院授獎詞中提到了幻覺與現實結合的問題。當時國內大多數媒體把幻覺譯成了魔幻,後來瑞典學院前院長也強調,給我的授獎詞與「魔幻」不一樣,和當年給馬爾克斯授獎詞是有區別的。我想這個詞的用法包含他們對中國當代文學的肯定,因為儘管我的作品和馬爾克斯的有相似性,但還是存在獨創的意義在裏面,我要特別強調一下這種肯定。」
李歐梵:我懷念早年中大的人文精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4-09-14
中大之所以跟港大不同,就是因為中大以廣義的中國文化為主,有濃厚的人文精神。
白先勇:好好把握香港創作自由的優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4-09-12
中國作家還是要完整地寫出中國的精神,這是首要的,要記得,我們寫東西不是為了讓外國人看的。
白先勇:在全球化大趨勢下,怎樣保持中國文學地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4-09-11
一個國家的文字是最寶貴的,文字的重要性在於把民族統一起來,將整個民族幾千年的文化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