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台灣的確沒人敢講真話,因為一出聲,便被圍剿,累及祖宗八代。
只要台灣一天不宣布獨立,北京仍可以讓現狀繼續維持,不會採取激烈手段去解決台灣問題。
認識文化,不宜牽涉太多政治概念,正如余光中指出,語文比任何政府都要長。
我並不是說國家安全不重要,但我認為應該要更加客觀去看事件,或許問題並不在於國家安全,值得我們再深思。
今天新加坡成為相當一部分香港市民羨慕向往,乃至移民目的地。
有識之士早就看到台灣一步一步地走到這個結局。這是一個傷感與沉痛的轉變。
一個地方的盛衰,尤其是經濟文化上的盛衰,在現代決定於作為精英的聰明頭腦。
文學盛世是一場美麗的意外,大概蕭條的瓦礫時代才是本來的常態。
小國「不弱」、強國「不霸」,就取決於軟實力的運用。
凡讀《紅樓夢》而真能為解人者,必能體味作者徘徊掙紮於傳統文化激流中之無奈與痛楚。
書展期間亦會舉行超過310場文化活動,適合不同讀者群,務求提升文化涵養以及對閱讀的興趣。
6月12日正式向巴國人民宣布與台灣斷絕全面外交關係。
下一代子弟在教室中得到更實用的教育,遠比旅客在車廂中找到一個座位更重要。
捨棄同溫層,接觸陌生人;「陌生」可能會點燃你生命的火花。
若果以中國崛起症候群來看,事實上台灣的確正在香港化,是現正進行中的。
有這樣的背景,北京對台灣2020總統選舉會不會展開新思維的空間﹖
台北市市長公開說,香港地方太小,沒有什麼用,香港又沒有民主選舉,靈魂也沒有。
冷戰時代的「核武瘋狂」(MAD),已逐漸淡忘;當前台灣要自信地與中國大陸構建「和平地圖」
美國的對中政策是個交易過程。在過程當中,台灣、香港是潛在籌碼。
新政府還剩下五分之四的執政期,有足夠的時間,調整政策優先次序,努力再出發。
博物館應該擔當什麼角色?民眾和博物館的關係應該如何?
對「廉」的堅持,已使馬英九遍體鱗傷。
台灣國際蘭展2017開幕典禮由總統蔡英文及台南市長賴清德主禮,足見台灣政府對國際蘭展的重視。
每一天的閉門會議,都猶如藉由不同視角的窗戶,大家展開所見所感的交流。
陳若曦以獨特的視角,穿梭於中國及台灣的重大事件之間。「我現在回到台灣20年了,我對台灣怎樣看呢?台灣不錯,經濟繁榮,可是這繁榮是犧牲環境換來的。」
八名得獎者分別來自香港、內地和台灣,取材新穎別致,部分更聚焦於社會邊緣掙扎求存者。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中共首枚原子彈於新疆羅布泊成功試爆,舉世震驚。這一試爆,也讓中共繼美、蘇、英、法之後,躋身世界核子俱樂部會員之一,台北的國民黨政府高層,對於中共核試爆成功的初步反應,普遍夾雜着震驚、不解與悲觀……
民主政治的民主,當然有他們美麗的一面,如開放、自由等等,那是我們應該爭取的原因,那可以開放思想的空間。台灣有她的成就,也有她的問題,但機會總是存在的……
讓我先講講經濟,但請允許我不要那麼 academic,先講一個 personal account,我自己怎麼經歷台灣經濟的躍升與困境。13歲的小孩子,從輪船上下來,父親可以用一包香煙換一串香蕉。在那時的上海,一根香蕉是很貴的。後來朋友告訴我父親他上當了,不是一包香煙,是一根香煙就可以換一串香蕉。那就是被日本人佔領了50年的台灣,這樣貧窮和落後……
香港正好和台灣處於兩個方向。九七回歸之初,香港的定位還是相對很安穩的,但現在原本的定位被衝擊,像台灣以前一樣進入了漂流的狀態。以前在英國殖民時期,香港人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其實並沒有很大的問題,因為相對與英國來說,香港人會認為自己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