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龍城寨之圍城》這部電影不僅充滿了動作場面,更蘊含了教育界推動的12種重要價值觀和態度

近年來,很多朋友都從童話世界和兒童世界裏尋回自我,洗滌心靈。這兩個世界可以令備受污染的成年人反老還童,重拾童心,讓性靈進入白紙,思考如何塗上新的、精神奕奕的色彩,擦去社會和心頭的烏煙瘴氣。

大部分人都喜歡聽讚美的說話,如果選擇用「硬碰硬」的方法去處理不認同的地方,只會令僵局加劇。反而一句簡單的讚美,可以化解仇恨,並且帶來積極和鼓勵的作用。

恨海茫茫,夠了,香港人應把小船向岸回頭;心裏多不舒服,要擴闊容忍幅度,擁有澡身浴德的修養,社會才會有安寧。讓我們在未來日子把標籤放低。

社會最需要什麼樣的愛國者,不是虛假的愛國者;企業最需要什麼樣的員工? 不是阿諛奉承之輩,忠言通常逆耳,所以企業領導者固然需要有視野、有魄力,但也需要辨別誰才是企業真正的良才,絕非拍馬屁之流。

民心回歸只能依靠教育,但是香港不能矯枉過正,教育不能用政治宣傳的方法推行,否則的話,會傷害學生的學習,影響一代年輕人的思想、人格發展。

「哪裏有自由,那裏就是我的國家」(where liberty dwells, there is my country)。對於鬼門關前尋求自由的阿富汗難民來說,這句名言或是「溫馨提示」。

世間所有的物質與生命,沒有常住不滅的。若能夠有這種心理準備,則無論發生任何事情,都會覺得很平常而能淡然處之。

一個又一個「荒謬」的疊印,是香港社會現實的新場景;鐵帽子橫飛,是常見的「荒謬」,電影界名導張堅庭因說過封關抗疫,竟被指為「港獨」……

專業教師愛護學生,不會向學生散播仇恨的意識。教育的基本責任之一,是讓學生學會與人相處,特別是與自己不一樣的人。在學生心中種下仇恨的種子,將會為學生帶來終生的心理陰影。這是一種不能容忍的傷害。

到底什麼是真相,其實大多數人都是「知啲唔知啲」。還以為自己最掌握真相,很冤枉。

八一八大集會是和理型請願,突顯和平理性的秩序文化。但是,每次和理型大遊行、大集會後,是勇武派的游擊戰、與警察的街頭「武鬥」,警民糾結難解,社會彌漫仇恨。

170萬人參與的「八一八大集會」,是和理型請願,但暴力陰影未散去。8月21日深夜,黑衫人勇武派佔據並堵塞元朗西鐵站;而8月20日揭發的警察醫院虐打案(北區醫院病房內),更令民眾震驚。

社會之所以會有毛病,並不是人的身體有傳染病,而是因為人的心理互相影響。人心若沒有調整好,心就會作怪,一旦作怪,人與人之間就會起仇恨,社會與家庭就動亂不安了。

政客一定明白,仇恨很可以令人忘了理智分析,然後被政客牽了鼻子走,於是便有了盲目追隨者,而且仇恨令人忘記了各種內鬥和思想差異,只着眼看那被仇恨的對象。

香港並無港獨之路,以港獨標語洩憤是盲動主義,使香港的政治生態惡化,不可能令北京當局有「讓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