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人口政策

2023是否迷失的一年?
作者:羅祥國2023-12-22
2023是否香港迷失的一年?見仁見智。2024又怎樣?如果香港是可以唱得好的,事情就簡單得多,大家安心了!
《施政報告》的鼓勵生育是否有效?
作者:雷鼎鳴2023-11-06
我十多年前做過一些隨機問卷研究,發現不生育的最重要原因有二:一是樓價貴,二是教育費貴。父母負擔不起,唯有不生或是少生。李家超《施政報告》中有對症下藥,但用藥的分量是否足夠,要試過才知。
新時代下的土地改革
作者:張量童2023-09-14
可開發土地供應不足,一直制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未來新增可開發土地供應,其實可以從三大方面着手。
預算案──老本還能吃多久
作者:陳景祥2023-02-24
今年預算案有特殊意義,就是香港過去的特點和優勢已生變化,我們的經濟發展必須有一套新思維、新策略。老本已吃得差不多,大家都希望預算案可以找到一條新出路。
香港人口結構及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何劍輝2022-11-09
香港除了要搶人才、吸引人才及培育人才外,鼓勵生育亦十分重要,鼓勵年輕人生育為未來的香港注入新動力,改善人口結構及挽留教育業界人才,方是可持續發展的正道。
別盲搶人才
作者:李漢祥2022-09-13
政府別以為開了會、做了研究、發表了報告、推出了政策/措施,便可了事。更重要是持續跟進各項政策/措施的執行與實效,且作出適時的檢討及優化,才可切實解決香港人才荒的問題。
家超元年開新篇
作者:李漢祥2022-08-23
知道我們欠缺什麼人才時,方能制訂恰當的教育、培訓及吸引人才的政策。適逢本屆政府開局之年,正是制訂中、長期人口政策的大好時機。
香港應成立公共政策研究所
作者:羅祥國2022-04-08
政府不時外聘顧問公司進行長遠發展規劃硏究,但絕大部分涉及基礎建設和土地規劃,較少關係到社會及經濟政策。香港高等學府擁有一流的學者,他們的角色去了哪兒?為什麼又不採用民間智庫的建議?
日本令人匪夷所思
作者:張建雄2021-12-23
以GDP(PPP)計,日本目前是中國20%,到2050年只是11.6%,65歲以上人口會是4000萬,即42%,沒有正確人口政策,只求有些中國、越南人移民,是遠遠不夠的。
中國開放三孩政策,誰會想生第三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6-01
2015年,中國結束獨生子女政策,宣布允許所有已婚夫婦生育兩個孩子,以扭轉勞動力快速老齡化的趨勢。出生率一度上升但隨即下降,2020年國內出生人數僅為1200萬,為1961年以來最低。
如何解決生育率不斷下降的問題
作者:施永青2021-05-17
要解決生育率下降,必須對個人主義的某些主張進行一定的壓抑,並把種族的延續視為每個人都要承擔的責任。
馮康醫生:香港醫療制度長期失衡 輸入精英醫生有助紓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5-05
特首林鄭月娥日前表示,將於今期立法會提交修訂《醫生註冊條例》草案,計劃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認為,輸入精英醫生可紓緩公立醫院壓力及公私營醫療結構性問題。
請當局認真聆聽醫護人員心聲
作者:王永平2019-01-30
香港年年有流感,令平日已經擠迫的公立醫院百上加斤。醫護人員發揮專業精神,應對倍增的需求,自然期望管理層的關心和支持。要徹底解決這個年年出現的問題,除了要用錢外,更須要認真聆聽醫護人員的心聲。
強逼工作
作者:曾鈺成2019-01-28
政府說,提高長者綜援申領年齡,是為了釋放勞動力,因為政府認為,長者綜援會減低年長人士繼續工作的意欲。如果是這樣,怎能說收緊政策不是強逼長者工作呢?
人口政策與土地供應
作者:雷鼎鳴2018-06-26
香港人口的增長速度十分緩慢,人口大量增加的機會很低,根本不是土地不足的重要因素。
科技人才計劃 港府須交代政策圖像
作者:呂大樂2018-05-21
我的提問其實很簡單:如果沒有後着,一切短期措施都會變得欠缺說服力。
廖柏偉:發展高端服務業 檢視移民政策應對人口老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11-02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兩地經濟研究報告。報告題為《迎接時代變遷、與內地經濟並進》,為香港經濟發展前路把脈。
曾淵滄:新加坡相對香港的政治與經濟優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8-26
可以說,香港和新加坡在經濟上最大的分別,就在於勞動人口和非勞動人口的比例。
劉鳴煒:四大方案重整香港人力資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3-12
今天的勞動人口參與率是60%,但到2031年時,只會剩下51.9%。如果我們要維持60%的參與率,屆時必須鼓勵50萬長者繼續工作,但這是不是可行呢?鼓勵50萬65歲及以上的長者繼續工作,他們的體力應付到嗎?又願不願意繼續工作呢?
馬時亨:量入為出提防結構性赤字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4-09-16
政府應該未雨綢繆,採取適當措施,避免香港日後要舉債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