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偉仁教授新上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一起聽聽他分享從中國畫中領悟了哪些人生道理?求學與工作經歷了什麼?一起聽聽他的分享。

趙偉仁教授新上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一起聽聽他分享醫工如何合作,研製內鏡機械人,以及從中國畫中領悟了哪些人生道理?

40多年來,中大醫學院就好像一個璀璨的星空,留下了許多醫學名宿的事蹟,1980年代初仍不起眼的小小醫學院,到2024年已然打入世界醫學科目30強。中大醫學院新任院長趙偉仁教授接受專訪暢談。

西方的政治體制,強調建構公平的平台,但多年來的實踐,證明了這制度的公平是虛有其表──權力向金主傾斜,良治難以落實。小政治的問題,在於人性的弱點和金錢的力量,以致「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1988年,香港中文大學第一屆小學教育學士學位兼讀課程開辦,至1992年頒授學員學士學位,文正想在此特別感謝3位在中大講授課程的老師,及分享當年我學習到的一些心得。

香港中文大學表示,新任副校長(行政)陳維安將與大學管治團隊、各持份者和相關部門合作,領導和落實各項計劃,以提升大學的國際聲譽、促進可持續發展,令大學達至卓越水平。

8月熱話,美國癌症協會期刊《Cancer》扔出震撼彈,分析完30種常見男性癌症後,預計2050年男性罹癌率增84%,死亡率增93%,尤以肺癌最惡。肺癌專家莫樹錦指「早期肺癌的徵狀,就是沒有徵狀。」

8歲的他來到這裏,見證漁港蛻變成國際都會、東方荷里活的整個過程。如今年逾80了,仍天天努力轉彎,矢志拍出70億人都會看的喜劇,年輕一輩怎麼不發揚獅子山精神,再續往日香江的輝煌歲月呢?

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8月7日放榜,中大取錄了3位超級狀元(7科5**)及2位狀元(6科5**),香港大學則錄取了4位狀元,香港科技大學錄取了1名超級狀元。

人類學家張展鴻教授出名酷愛研究美食,但他卻不是一名老饕,數十年如一日只關注社會結構、人才流徙與食物食材變化之間的關聯性。由普洱、涼茶到客家菜,在他眼中,都是江湖暗湧、族群流動的可尋軌跡。

基礎數學一直在推動科技創新上扮演着關鍵角色,發展潛力無限。是次旭日慈善基金的捐款,將扶助四所頂尖大學培育相關領域的人才、促進學術交流並推動國際協作。

香港中文大學年前更換校徽的風波續有餘波。中大校董會主席查逸超29日(周一)召開校董會會議,交代調查報告細節,而校長段崇智教授亦於30日發表回應。

「做研究就像參加一場密室逃脫遊戲,將手伸出去四處摸索,找找有沒有工具幫你點亮附近的路。」

如何預防及減緩腦退化症的發展?目前對抗衰老的藥物研發進展如何?一起來聽聽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高浩教授的分享。

《三代人》這本書表面上是紀錄個別中大社會學系校友畢業後的人生起伏,但它的敘事視角將個人故事緊扣時代洪流。雖然它是學系與出版社合作的新書,但書中沒有流於官腔,一面倒地說好社會學故事。

「書院宣布給我文憑時,大家熱烈鼓掌,支持我畢業。」對於這場小小的「畢業風波」,丘直言從不在意一紙畢業證書,因他在中大收獲得更多──濃濃的人情味與不變的友誼。

金耀基教授從來無意當中大校長,訪問中他重提箇中原因。他自言對中大有感情,卻很清楚自己無意做校長,因為在當年,中大只有校長一職是行政全職,是脫離教學與研究的。

遺體捐贈對醫學教育有着深遠影響,不僅提供實踐學習的機會,更傳遞無私奉獻的精神,啟發學生。捐贈者成為學生訓練中接觸的首位人體,從中學會人體構造,也體會到老師偉大和慷慨無私奉獻。

最新U.S.News最佳大學排名公布,中大排名全港第一,其次是港大,本地大學還有香港理工大學(第67位)、香港城市大學(第79位)打入全球最佳大學排名百強,香港科技大學則躋身105強。

翻開本地高校發展史,從來無出現過校董會/校委會與校長勢成水火的內鬥。政府介入了解事件,應一併調查到底是大學組織體制出了問題,還是個別主事人出了問題?大學與校委會之間的權責分配,是否應來一次徹底檢討?

湯曉鷗教授在上海舉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發言時,談到曾與他共事的學生和教授時說:「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

本港有7間大學上榜,其中6間大學排名均上升,包括港大、中大、科大、理大、城大和浸大。在有5間以上大學入榜的國家和地區之中,香港的整體提升率最高,達71%。

中大醫學院草創未就,曾借聯合醫院的貨櫃上堂,李國章教授也在此打過地鋪。聽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想當年,有點兒像聽江湖外傳,師承鍾尚志教授的他,繼承了其創新,終成為內鏡及機械臂手術名宿。

中大人文氣息濃厚之餘,亦孕育了不少長跑好手,我個人最期待有機會續辦中大慈善環校跑,將跑風帶入校園,甚或作為定期校友活動,拉近昔日同窗的連繫,藉跑相聚。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認識一個地方,用文字遠遠比不上親身經歷;VR或許作為親身導賞前的先導體驗是綽綽有餘的,但加上導賞團才是最完整體驗。

都說糖尿病不會致命,但糖尿腎、糖尿眼、急性低血糖每樣併發症都很要命。中大醫學院利用醫管局大數據,精準預測晚年糖尿病者1年內出現嚴重低血糖的風險,減低其心血管疾病、跌倒及死亡風險,並減省醫療成本。

「《周易》本來是卜筮之書,後來演變成象數涵義之書,充滿哲理。《易》言變化,能幫助占筮者及時把握變化的機遇。」何文匯教授如此道來。

地震,總是突如其來,難以預料。近日,中大團隊有了驚人發現:地表的自然災害如山崩,其所形成的堰塞湖竟可能反向觸發地震。本期特別邀請到項目兩位研究人員為我們解答疑惑、介紹最新的研究發現。

腫瘤專家莫樹錦教授的辦公室是一座迷你藝術館,裏面色彩繽紛,讓人情緒高漲。「喂,別忘了我這裏是地牢,辦公室沒有窗的,一日工作繁忙,怎麼也要想辦法讓自己開心起來吧!」對,只有開心的醫生,才會有開心的病人。

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山崩形成的堰塞湖會增加地下壓力,反向引發地震,首次證實地表災害與地震存在互為的因果關係,扭轉了傳統對地震成因的理解,對於未來的風險管理和預測帶來重要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