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戴耀廷

初選案落定 黎案再登場
作者:崔少明2024-11-21
提出初選這個主意的戴姓教授判10年。客觀來說,考慮到《國安法》現階段需要弘揚立威,應該說在法律威嚴和社會氣氛之間已注意到平衡。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判刑 戴耀廷判囚10年 黃之鋒判囚56個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9
香港民主派涉嫌串謀顛覆國家政權案,11月19日(周二)上午判刑。主要認罪者包括戴耀廷判囚10年,區諾軒判囚6年9個月,其他被告獲判刑50個月至90個月不等。
有關初選大抓捕的3點觀察
作者:王永平2021-01-11
這場屬於「重大行動」的大抓捕應該是由港區國家安全委員會拍板決定,而中央指派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中聯辦主任駱惠寧理所當然參與其事。
曾鈺成:攬炒派言行已近乎顛覆國家政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07
曾鈺成認為,警方以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罪為由採取的拘捕行動,實際上便是針對反對派提出的「攬炒」這件事而來。
《國安法》生效後最大規模拘捕行動 50多名泛民人士涉顛覆國家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06
50多名在2020年參與民主派初選人士,1月6日早上被警方上門拘捕。警方指他們涉嫌干犯《港區國安法》顛覆國家政權罪。
中聯辦:港大解僱戴耀廷是懲惡揚善、順應民心的正義之舉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7-29
中聯辦發言人說,港大校委會決定解僱戴耀廷,是懲惡揚善、順應民心的正義之舉,指他被解僱完全是咎由自取。
港大校委會大比數通過 即時解僱戴耀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7-28
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因佔領中環案被判入獄。港大校委會以18票對2票,即時解僱戴耀廷。
陳健民今刑滿出獄 稱判囚是爭取民主的必要代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3-14
佔中發起人之一陳健民因發起佔領運動而判囚,今天(14日)刑滿出獄。他稱「我入獄差不多11個月,在監房的日子很艱難,但完全無一刻後悔,因為我覺得這是爭取民主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佔中判刑爭議續 叫屈鬧冤剛開始
作者:阮紀宏2019-05-01
佔中案會上訴,罪犯還可以無日無之地在媒體鳴冤叫屈,上訴庭很可能改判,9名主犯大可以像張子強被判無罪之後在法院前高舉雙手展示勝利手勢。即使在上訴庭再次被定罪,整個鬧冤過程將會重演。好戲還在後頭。
遍地磚瓦中尋好
作者:周保松2019-04-29
一個人在危難時刻,最能彰顯其精神狀態和人格氣度。從大學教授淪為階下囚徒,理應是戴耀廷和陳健民人生最恥辱最難堪的一刻。但從照片可見,他們在懲教署人員押解下,卻顯得從容堅毅,沒有絲亳沮喪羞愧。
不忘初心!
作者:鄧兆鴻2019-04-29
只要多想想中國這幾十年的改變,便應該支持國家的繼續發展。教授、牧師、議員、律師、主教……他們不知道嗎?恐怕是不願承認,不願放下自己的偏見,不願放下自己的堅持,以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佔中九子判刑 戴耀廷陳健民囚16個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4-24
佔中發起人戴耀廷、陳健民、朱耀明判囚16個月,當中朱耀明獲緩刑兩年。
我們的黃金時代
作者:周保松2019-04-11
我們需要感激燃燈人,因為沒有歷史沒有傳承沒有前人的努力,我們不知道自己從哪裏來,也很難有持久及有生命力的社會運動。
陳健民:毋忘燃燈人──向啟蒙者致敬
作者:編輯精選2019-04-09
每一本書、每一個人,真的在我人生裏有如一盞燈,帶領我在黑暗中一步一步往前走,特別是走上爭取民主的路。究竟什麼事、什麼人、什麼書,使我認為自己可以全情投入?我希望能夠跟大家分享。
「推動民主的責任」──在六四29周年之際閱讀鄂蘭
作者:張楚勇2018-06-04
悼念,是不會直接帶來民主的。但悼念,是人類對大是大非的事情嚴肅而深切的提點和反省,也是防止邪惡的抬頭。
文革不是港獨言論遮羞布
作者:阮紀宏2018-04-26
「五獨」對中國帶來的威脅舉足輕重,要是五獨合流,互相串聯,其破壞力是幾何級數的翻倍。戴耀廷主動獻身並且高調發言,其動機清晰不過,絕非學術討論。
言論自由 被誰侵損?
作者:雷鼎鳴2018-04-17
雖然社會可容納港獨在純粹理論上的爭論。有些支持或同情港獨的人的行徑,卻又往往超出言論自由的範疇,涉及具體行動。
戴耀廷現象
作者:陳文鴻2018-04-09
戴耀廷的問題是他以政治人身份,在公共場合發表港獨的言論。內地及香港對他的責難是他言論不當,有政治宣傳、煽動的性質,與學術自由無關。
馬斐森校長印象
作者:文灼非2018-03-20
港大經過這幾年的折騰,元氣大傷,希望新校長能夠帶來新氣象,大學可以減少爭鬥,向前推進。
建制派應感謝戴耀廷
作者:施永青2017-08-28
佔中的後遺症正逐步顯現,泛民宜及早檢討戴耀廷的那套對泛民在總路線方面的影響。
孩子們入獄的事
作者:胡燕青2017-08-23
即使不相信律政司,也相信那些法官吧?年輕人本來就知道這一點,才開始衝擊。理性地看,那是「求仁得仁」。
馬斐森:若再選擇仍會當港大校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3-03
被問到是否有足夠政治智慧,馬斐森說永遠不會足夠,但已比一年前好。他指出,在過去一年得到很多有用的經驗,雖然挑戰很多,但若再作選擇,仍會出任港大校長。
手機世代是進步還是退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1-24
Google 一下就出來了,何必花時間去讀書呢?手機世代多半會這麼想。但學問、思想、智慧都不只是信息,而是包涵了深層的道德、理念和哲學對個體生命及人類整體生活的價值,我們需要這些從內部來塑造我們的人格、精神,加深我們觀察及思考事物的廣度和深度。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基本功,我們也無從識辨互聯網網上信息的好壞真偽,更遑論對社會、政治現實正確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