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中國經濟

香港Web 3.0發展須提速
作者:車品覺2023-04-09
筆者認為,在虛擬資產交易這樣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新金融課題上,香港既要「跑得快」還要「跑得穩」,就必須要秉承「開放、兼容、共贏」的理念。
數據的真相
作者:胡孟青2023-04-07
港股近月弱勢已成,年初入市的話,恐怕仍然要坐艇,表現多半得個桔,叫人失望。
港大經管學院首辦中國經濟名家講座 以學術分析提供嶄新視角
作者:編輯精選2023-04-05
港大經管學院4月1日舉辦首場中國經濟名家講座,邀請到馬建堂博士、陳東升博士及毛振華教授3位重量級嘉賓,針對重要的經濟問題進行了深度探討。
解讀2522框架布局
作者:車品覺2023-04-03
中國兩會提出「2522」框架,包括提升國內外數字治理和國際數字合作水準,以及在遵守法律法規底線的前提下,要構建多元共治格局,給市場有充足創新發展空間。
摩通朱海斌:今年中國GDP增長可達5.6%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16
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朱海斌博士認為,在中國經濟好轉的大前提下,站在全球的角度看,朱海斌指出,GDP增長5%的速度可算「難能可貴」。因為今年市場對歐美經濟可能衰退的擔心並未消退。
美國先發制人陰招 抹黑中國正面形象
作者:阮紀宏2023-03-16
美國總統以至政府的公關策略與操作,無從評論;但在中國議題挖空心思的原因,路人皆見。陰招上不了台面不說,但為何屢試屢敗、屢敗屢試,只能說明正人有正道,用歪道非正人。
3份頂級報告差異何以如此大
作者:張建雄2023-03-16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布工作報告,強調「人民至上,世界大同」,公報的數字令人類命運共同體更進一步。
發展民營經濟需要些什麼?
作者:施永青2023-03-15
民企樂於在經營時盡量配合國家發展的大方向與具體規劃,唯這些配合應讓民企有自主的選擇,以便在適當的時機量力而為。而不能待民企與國企一樣,可以布置任務,限時完成。
李強:經濟發展穩中取進 增產糧食端牢飯碗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13
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強承諾,一定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廣大人民,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時時放心不下責任意識,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廉潔奉公、鞠躬盡粹、不辱使命。
就當前中國經濟困局整理分析架構
作者:尹瑞麟2023-03-10
中央政府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帶動全社會投資,以及發揮出口對經濟支撐作用。這些政策方向誠然是對頭的,但如果缺乏對造成消費和投資不振的深層原因作進一步分析,頭痛醫頭的對策亦只會事倍功半,甚至帶來反效果。
「保五」長期化 香港新角色
作者:陳景祥2023-03-10
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過程中,中央各項政策措施,香港到底有多大知情權、發言權和決策權?涉及香港和鄰近地區的發展計劃上,香港可以如何為自己爭取利益?這也許是新時代特區政府必須正視的新問題。
內地撐民企 經濟又起動
作者:施永青2023-03-10
近年有一些民營企業家意興闌珊,這種氣氛對中國經濟的破壞力很大,如果不加以扭正,中國的經濟就很快會失去動力,在與美國的競爭中就會吃虧,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會被拖延。
中國和日本人口紅利的比較
作者:張建雄2023-03-09
2022年中國人口減少了850000人,西方反華人士驚喜若狂,中國崛起停止了,真的嗎?
真假高息 你識唔識?
作者:胡孟青2023-03-08
今年出現的變數實在太多,單是一個中國復常,已沖淡原有的經濟悲觀看法。很明顯,近期不論有關利率與經濟前景的課題,最新發展都在在出乎意料之外,與市場認為牢不可破的共識幾乎是兩回事。
內地經濟學泰斗厲以寧病逝 享年92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2-28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前副主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前副主任、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周一 (2月27日) 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92歲。
香港經濟今年能增長3.5%至5.5%?
作者:施永青2023-02-28
長期以來,香港的經濟增長都比不上內地。好的時候有內地的七成,但差的時候,可能連內地一半也沒有。大病愈後,香港宜先爭取復常,很難要求大病後的身體比病前還要強壯。
中國有無糧食危機?
作者:雷鼎鳴2023-02-25
中國已不是60多年前大躍進時期的中國,我們雖不應掉以輕心,但糧食供應安全問題並不尖銳。
建設大灣區鍵急重啟
作者:阮紀宏2023-02-23
大灣區是國家戰略,香港有鼎力共建的責任不用贅言,從近水樓台的角度看,對香港今後的發展,也是只有百利。東莞得益於深圳高科技和創新科技的外溢效果,值得香港深究。
內地儲蓄激增 何時流出市場
作者:施永青2023-02-21
從種種跡象顯示,國家已經意識到,儲蓄過多並非一種好現象,必須有適當的政策引導這些資金重新回流市場,以免釀成通縮。我相信,人民銀行很快會減息、降準,以降低資金成本,讓更多的資金可以離開銀行系統。
李小加:為什麼要在澳門成立微企融資交易所?投資小店可反映中國宏觀經濟變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2-20
捨香港取澳門,成立滴灌通的金融交易所,是香港大雞不吃小米?李小加認同,香港擁有成熟大市場,但澳門或有後發的優勢。投資者投錢於內地小店,彼此互不相識,猶如隔山買牛,如何建立互信的投資關係?
《求是》刊習近平講話 促着力擴大內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2-15
2月16日出版的《求是》雜誌,發表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2月15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重要講話的一部分《當前經濟工作的幾個重大問題》。
積極信號頻生 2023年中國經濟將好轉?
作者:謝祖墀2023-02-03
我認為兔年應該是中國經濟好轉的一年,除非出現一些特大的黑天鵝事件。2023年中國亦會持續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很大的貢獻。
中國「既濟」台灣「不濟」的現象
作者:張建雄2023-02-02
從兩年的時空來看,中國經濟成長目標基本達標,是「既濟」。當然由彭博、路透社等所選擇的西方經濟學家,大跌眼鏡,失望兼失威,又錯一次而已。
中共這一輪政策轉向的意義
作者:袁彌昌2023-02-01
中共在經濟和外交上確實皆陷入困境,不得不放低身段,挽回外界信心,並減緩來自美國的壓力。
2023年及以後的中國經濟前景
作者:中美聚焦編輯部2023-02-01
儘管存在疫情、俄烏衝突以及全球經濟衰退的威脅,中國的進出口商品總額仍增長7.7%,超過42萬億元人民幣,繼續保持世界最大貨物貿易國的地位。但是,2023年可能會大不相同。
北京與台北在洪都拉斯、危地馬拉和巴拉圭的外交角力
作者:盧兆興2023-01-30
近年,拉丁美洲成為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重要和刺激的外交角力場,這些國家包括目前與台灣有外交關係的洪都拉斯、危地馬拉和巴拉圭。
劉兆佳:以舒暢和奮發的心情送虎迎兔
作者:劉兆佳2023-01-26
儘管在兔年會出現了一些對香港發展有利的因素,但香港各界絕對不能有所鬆懈,更不能存有「大安主義」或「僥倖」心態,因為要利用好那些有利因素,香港各界必須付出巨大和艱辛的努力。
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與隱憂
作者:劉寧榮2023-01-24
世界經濟不會走向衰退,至少就中國而言,2023年中國的經濟應該可以走向一個緩慢的復甦。
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將面臨怎樣的經濟新秩序?
作者:劉寧榮2023-01-23
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的脫鈎正成為現實,其中有兩個值得注意的戰略,即「中國+1」與「中國+N」。
戴爾計劃將其供應鏈遷出中國:是一個好的選擇嗎?
作者:謝祖墀2023-01-23
美國戴爾公司近期宣布,計劃旗下所有產品不再使用在中國生產的半導體零部件,並將50%的產能移出中國。與其視作中美脫鈎的證據,不如是中國在價值鏈上的向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