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社會責任

飯圈文化
作者:楊佩珊2024-09-25
飯圈文化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我們應以理性和包容的態度去看待它,同時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和引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青少年創造一個健康、積極的成長環境。
社會使命與企業收購堅持與挑戰
作者:艾雲豪2024-09-16
聯合利華在收購B&J的談判中,同意了一份獨特的協議,這份協議成為企業如何在收購中維護自身使命的範例。
香港教育的未來
作者:鄭家寶2024-09-11
在科技飛速發展、全球化加速、資訊爆炸的今天,傳統教育模式已難以適應這快速變化的社會需求。教育局在2024年推出新一份《小學教育課程指引》,它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理念有什麼相近的地方?
德國之行看公民
作者:陳奕偉2024-09-10
說起柏林這個遊走於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間的城巿,當然也會不其然想起香港。有多大自制才有多大的自由,其實又何嘗不是今天香港與香港教育的寫照?
當社會使命型企業遇上跨國盈利導向型的集團時
作者:艾雲豪2024-09-09
價值驅動的商業實踐和高品質產品的結合,使B&J能在高度競爭的雪糕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並建立了忠誠的客戶群。然而,曲高的另一面,就是和寡。
2024人工智能指數報告
作者:何劍輝2024-05-21
AI的出現為各行業帶來了更多的創新和機會,提高了工作效率。最近,美國出了一份AI指數報告,很值得我們參考。
中國大學性質的探討
作者:黃顯華2024-05-03
吳軍強調:「我們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和造就擁有自由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有能力、有責任、有擔當的人才。」
應該與不應該
作者:程介明2023-05-12
即使有了規管,也還有很大的一片空間,人工智能研發者需要考慮「應該做什麼」。假如沒有規管,就更加需要考慮「應該做什麼」。
大學對可持續發展目標有什麼作用?大學生有多了解?
作者:黃顯華2023-04-03
高等教育機構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發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們如何實踐自己的社會責任?大學生又對可持續發展目標有多少了解?
促進持份者參與
作者:香港會計師公會2023-03-30
策略性的持份者參與有助公司建立及維持信任。本文講述持份者不斷演變的需求如何影響投資者關係專員之職責及期望﹑企業如何採取合適措施進行良好溝通,以及會計師如何在公司管理層和持份者之間搭建良好溝通橋樑。
宋朝已提倡ESG理念──看ESG理念發展歷程
作者:邵志堯2023-02-13
環境、社會及商業管治(ESG)在不同的年代,也有不一樣的名字。
市場制約失效無良心 世界級互聯網無王管
作者:阮紀宏2022-12-22
現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處於方興未艾階段,傳統媒體自我制約的監督機制毫不起作用,有些法律也未必適用。香港市場不夠大,被谷歌店大欺客,澳洲的經驗值得香港參考嗎?
孝道之原則與形式──也談某類本地評論
作者:施林海2022-09-17
孝道之行,刻不容緩,在此我們最爲需要的,是常識和共識。
覺得工作無意義怎麼辦?
作者:莊太量2022-09-10
讀者要思考沒意義的到底是現在的工作,還是工作這種行為本身?若然你覺得沒意義的是現在的工作,那就是找一份有趣,適合自己的工作,而工作本身的意義可以從個人、家庭和社會3個層面探討。
16屆海峽兩岸暨港澳新聞研討會舉行 討論新聞媒體在數碼年代的挑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09
研討會討論了在數碼時代下,科技日新月異,新聞業界在面對營運上的困難的同時,可以如何堅持新聞專業,又把握數碼化的科技及機遇,在利潤及新聞原則之間取得平衡,繼續努力經營媒體平台,為行業發展找出新答案。
校企合作教育創造三贏
作者:段崇智2022-05-26
校企合作教育能提升大學畢業生的競爭力,解決本地人才短缺問題,並降低青年失業率,起着穩定社會及提高經濟生產力的效用,為大學生、僱主及社會創造三贏局面,是為本港長遠發展注入動力的良方妙策。
打造香港成ESG都會 邁向零碳經濟
作者:鄧希煒2022-05-11
香港若能夠順應ESG和綠色金融之勢,為我們的下一代創造更多具有高流動性的新工作,鞏固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自能穩步邁向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經濟。
有錢人的好榜樣
作者:林沛理2022-05-03
哲學家伯克說,出錢相助是富人向天才致敬的方式,在今天已經過時。倒不如說出錢相助使知識更普及,是富人對社會的責任。
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小企如何把握疫後良機?
作者:香港貿發局研究部2022-04-01
SG蔚為國際潮流,既主宰企業形象,也關乎企業與僱員、消費者等不同持分者的關係。做好ESG不但可以幫助企業實現更具彈性的供應鏈管理,也是長遠保持競爭力的基石。
商界沒有興建資助房屋的責任
作者:施永青2021-12-13
今次新世界自己成立社企去做,而且做的是本應由政府負責興建的資助房屋,引起社會較大迴響。商界朋友因此擔心,從商賺錢會成為原罪,需要不斷地去承擔額外的社會責任,當作買贖罪券。
共同富裕政策對企業的意義
作者:謝祖墀2021-09-15
我們將看到更多公私合營(PPP)的模式在中國湧現,更多包括政府、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的生態系統將被建立。企業必須認真審視他們現有在中國與其合作夥伴的關係和決定需不需要進行重構。
泛民犯的兩大錯誤
作者:雷鼎鳴2021-04-30
群眾有力量,但需引導到有用的方向。這正如核能,很有力,但若沒有引導,會成核爆,玉石俱焚。
張炳良教授:推動社會變革不能只靠激進 年輕人須腳踏實地積極參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4-27
經過反修例運動後年輕人如何面對未來?香港教育大學前校長、運輸及房屋局前局長張炳良教授認為,年輕人應樂觀未來充滿變數與希望,大學生對社會具責任應該有承擔 ,需要腳踏實地非紙上談兵看得遠。
中國必須為全球創造可共享的財富
作者:中美聚焦編輯部2021-04-05
財富愈多,社會責任愈大。2019年,中美兩國的凈財富總和達到全球GDP的227%。這兩個超級大國應當停止爭吵,開始合作解決全球性問題。
林行止:牟利至上不合時宜 加稅利民穩定民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2-17
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下周三將公布,林行止不諱言財政司司長年年「公演」一場「結果必然與大眾渴望的訴求背馳的大戲」,但願今年陳司長不必重覆以往,能在財赤破紀錄創新高的不利條件下,派「糖」解決民困。
陳明銶:余達之建又一村 開香港風氣之先
作者:編輯精選2020-08-29
就香港而言,達之翁在九龍塘的又一村住宅社區建設項目絕對是超前、超時代的大膽嘗試,以現代社會均衡發展的眼光規劃,極有遠見。以香港現況而言,尤其是嚴重的土地房屋問題,達之翁當年的建樹實有參考的價值。
專業精神.新世代.兩難
作者:程介明2020-07-10
香港教師絕對關心學生的安全與健康。但與此同時,緊記教師要負上社會責任,不應讓學生困守在考試與分數,又或者把他們縛在短命的政治戰車上,其實都剝奪了他們真正準備面對未來的機會。
職場共融:企業在協助殘疾人士就業的角色
作者:編輯精選2020-06-11
當提到「殘疾人士就業」這個議題時,大家往往便會聯想起政府及社福機構所提供的支援服務;而近年流行的「就業融合社會企業」,也被視為協助殘疾人士就業的良方。不過,主流企業亦具有舉足輕重角色,不容忽視。
「怪獸」通識科 今年題目又爭議
作者:葉劉淑儀2020-05-07
我從美國回港後這十多年來,一直關注及跟進通識科的發展,發現通識科已成「怪獸科」,問題罄竹難書。
內地企業家精神的兩面
作者:謝祖墀2020-04-16
內地的企業家精神的發展與蛻變可以總結為四個方面的特徵,包括企業家們對改革開放大時代的感恩;企業家對某些不公平對待的寬恕;企業家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和企業家精神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