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也再三強調中國的崛起已經對世界帶來威脅,正在以武力威脅台灣的安全,中國可能準備「入侵」台灣。這種講一套、做一套的態度更能惹起日本和台灣政府的「搖旗呐喊」。
「光是打科興無法到日本,那怎麼辦?」朋友閒聊說。「這樣由政客操控不公不義的國家,還值得去嗎?」筆者即時打插。
日本再不是避險天堂,地震風險、核電危機在外資心中不散,又與俄羅斯為敵,北方四島回歸無望,日本鄰國全都是敵人,是日本人民的希望嗎?
在同樣的社會制度之下,為什麼歐美國家的感染者與死亡者人數會比日本高出幾十倍,而日本還是能夠有效地遏制疫情的大規模爆發呢?作為一名在日本經歷了這場疫情的中國人,我如何看待日本在這一場抗疫鬥爭中的表現?
在COVID-19 時,美國力量和資源都到了極限,特朗普的反移民政策和反華裔科學家政策,都對人力資源大傷害,拜登餘下的3年實習期,能改善嗎?存疑!
2030年,四小龍的人均GDP都會超越日本。日本現在還猛增軍費,所為者何?到2030年GDP只是中國1/ 5,人口只是中國6%,還爭什麼,做個好鄰居,不是更好!
蘋果CEO庫克2017年曾指,你以為蘋果因內地勞工成本低來設廠嗎?內地早已不是低成本國家,這裏有的是源源不絕、技術精湛工程師,他們工藝水準符合蘋果產品超高難度要求。
香港是中國人的地方,完全不知南京大屠殺為何物的年輕人不知凡幾,歷史確要補課。
日本製造業近年造假醜聞沒完沒了,不良風氣更有如病毒蔓延至民間,現在有了日本這個反面教材,中國必須更警惕,慎防重蹈覆轍。
以GDP(PPP)計,日本目前是中國20%,到2050年只是11.6%,65歲以上人口會是4000萬,即42%,沒有正確人口政策,只求有些中國、越南人移民,是遠遠不夠的。
安倍有關軍事介入的暗示,對北京產生不了多少嚇阻效果,他的暗示反而觸動了中國最敏感的神經,而且逼使共軍做足應變備案,必要時一併拔除日本自衛隊的攻擊能力。
人類總有飛翔的欲望,很多人都有夢中飛翔的體驗,也許人類的潛意識裏總想擺脫肉體的拘束,及現實上的種種限制。滑雪的感覺最接近飛翔,是一種自由自在的運動。
如今世界局勢又走到一個重要轉折關頭。美國最終鎖定中國為其頭號挑戰者,於中國是被動迫不得已,於美國是深思熟慮周詳。
兩岸關係愈趨緊張。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台灣問題已經成為了中美對峙中最關鍵的棋子,但是目前美國不希望逼使中國走出使用武力這一步,中南海有何戰略部署?一起聽聽霍詠強評論。
青肉蟹鮮味比紅花蟹更出色,而且性價比高,其實用奄仔蟹也不錯,但以青膏蟹入饌現代人卻懼怕高膽固醇,如果年輕力壯還有配額又作別論。
日本和英國首相,都不是投票選出來,而是執政黨內部選出來的。如何有機制可以自黨中選出好的領袖,是西方的大問題。如今仍是無解。當然民意調查也不一定可信。
日本人跑馬拉松的實力和傳統,絕不可小覷。單看60年代,1965年,世界11個馬拉松最佳成績,有10個都由日本跑手締造。日本領先歐美、東非等國家,接近半個世紀!
陳福坡出生在狼煙四起、炮火連天的時代,他卻能從顛沛流離的流亡生涯中,活出自己一道壯麗的彩虹;而今期頣百歲,身體仍然健康,心中仍有夢想!
一顆愛國護土的心是一致的,兩岸四地都是中華兒女,我們義不容辭,責無旁貸,承繼保釣精神,筆者認為,保釣精神也是辛亥精神!
有問日本在疫情衝擊,經濟衰退,國力下降,人口老化之下, 國運如何?
令人擔憂的是,如今中國的大眾媒體不斷炒作盲目愛國情懷,利用百年國恥來哄抬恥辱感的敘事,甚至將中美矛盾提升到東西方文明衝突, 認為中美必須決一死戰。這一系列現象都與二戰前的日本所經歷的如出一轍。
蒙代爾等人認為,如果美國迫使盟友將中國視為經濟和政治上的敵人,勢將削弱美國與盟友的關係,而最終被孤立的或將是美國,而非中國。
美國代表團訪問台灣,揭櫫了拜登政府領導下的美台接觸的新時代。這次訪問達到表明美國在安全、防務和經濟領域重視台灣的目的。
日本人把賞櫻稱之為「花見(はなみ)」,意思其實就是賞花的意思。
華人如何表忠,一樣受懷疑, 這和「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沒有分別,如何自處, 我心安處是吾家,汝安則為之!
嚴復主張:「身貴自由,國貴自主。」人民有了自由,但國家不能自主,那也是很可憐的。
鄧小平堅持「實事求是」,打破「兩個估計」,「兩個凡是」,解放思想,真不容易。
日本的黃金十年是1985至1995年,也是泡沫時代,這個時期的日本年輕人,如今55至65歲,他們以自己自己是最厲害的一代,服了美國,但卻認為不可能被中國超過。
據說,日本全國有12000座天滿宮,其中位於太宰府天滿宮為菅原道真埋骨之地,而京都北野天滿宮則是規模最大的,防府天滿宮則與之並稱為三大天滿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