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Apr 02 2025 05:41:5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日本

日英帝國百年來的合作和殺傷力
作者:張建雄2022-08-31
2022年是人類社會何去何從的關鍵節點,英國首相約翰遜下台,日本安倍晉三被槍殺,在歷史舞台上告別代表了帝國歷史的終結,還是政客無能?
哥拉巴園悲歌
作者:項明生2022-08-27
哥拉巴園景色宜人,地理位置優越,可以俯瞰整個長崎港。而這間木屋的起源,竟是源自一對蘇格蘭父子。
甲午戰爭對學生的意義
作者:劉鴻輝2022-08-17
在不同學習階段,按程度教授甲午戰爭,能使學生由淺入深,牢牢領會戰敗的慘痛教訓,從而鑑古知今。
日本修憲對國內及亞太的「衝擊波」
作者:尹瑞麟2022-07-20
日本修憲和以下可能發生的情境,給「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句話增添了現實感和說服力,這也對大家帶來迫切拷問——全球各國今後要走的是「共存」之道,還是繼續走「爭雄」之途。
安倍晉三政治遺產加劇日本右傾
作者:編輯精選2022-07-14
安倍晉三驟然離世,右翼政黨於參議院選舉大捷,「修憲勢力」成功繼承其政治遺產,今後日本右傾份子的態度將更趨強硬,修憲蓄勢待發,唯一變數在於美國的制約。
由印度高鐵看日本海外淨資產的玄虛
作者:張建雄2022-07-11
2017年安倍為了擊敗中國,為了508公里孟買艾哈邁達巴德線,下了血本。但日圓和盧比都大貶值,這隻大白象幾乎就是「歐洲隧道」的翻版,日本撇帳應不可免,被中國超過也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田村直臣:說自己國家壞話的日本人
作者:馬國川2022-06-30
「不許說自己國家的壞話」,沒有能夠維護所謂的「國家形象」,反而使得國家形象更顯得野蠻,而且遲滯了問題的解決,造成數不盡的人間悲劇。
千年老二的遺害 日本仍未醒
作者:張建雄2022-06-20
2022年,「四小龍」的人均GDP完全有可能超越日本,這就是千年老二的遺害,日本人有辦法站起來嗎?
霍詠強:美國推動一中一台政策愈來愈露骨 日本介入台灣問題為何用心險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15
不少評論認為美國國力衰弱,甚至瀕臨崩潰。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美國走下坡是事實,但距離崩潰、結束帝國霸權,還差得遠。事實上,美國政府目前的策略是廣泛利用自身積累的體量壓制對手來佔便宜。
拜登的國際戰略令人失望 台灣問題上日本用心險惡
作者:霍詠強2022-06-14
美國也再三強調中國的崛起已經對世界帶來威脅,正在以武力威脅台灣的安全,中國可能準備「入侵」台灣。這種講一套、做一套的態度更能惹起日本和台灣政府的「搖旗呐喊」。
醫學與科學這樣說
作者:何漢權2022-05-27
「光是打科興無法到日本,那怎麼辦?」朋友閒聊說。「這樣由政客操控不公不義的國家,還值得去嗎?」筆者即時打插。
日本只有化敵為友才有希望
作者:張建雄2022-05-09
日本再不是避險天堂,地震風險、核電危機在外資心中不散,又與俄羅斯為敵,北方四島回歸無望,日本鄰國全都是敵人,是日本人民的希望嗎?
徐靜波:心態的力量──日本如何有效遏制新冠疫情大爆發?
作者:編輯精選2022-03-27
在同樣的社會制度之下,為什麼歐美國家的感染者與死亡者人數會比日本高出幾十倍,而日本還是能夠有效地遏制疫情的大規模爆發呢?作為一名在日本經歷了這場疫情的中國人,我如何看待日本在這一場抗疫鬥爭中的表現?
中美力量和資源之爭見真章
作者:張建雄2022-02-03
在COVID-19 時,美國力量和資源都到了極限,特朗普的反移民政策和反華裔科學家政策,都對人力資源大傷害,拜登餘下的3年實習期,能改善嗎?存疑!
2030年的日本有何選擇
作者:張建雄2022-01-06
2030年,四小龍的人均GDP都會超越日本。日本現在還猛增軍費,所為者何?到2030年GDP只是中國1/ 5,人口只是中國6%,還爭什麼,做個好鄰居,不是更好!
「工程師紅利」重於人口紅利
作者:胡孟青2022-01-04
蘋果CEO庫克2017年曾指,你以為蘋果因內地勞工成本低來設廠嗎?內地早已不是低成本國家,這裏有的是源源不絕、技術精湛工程師,他們工藝水準符合蘋果產品超高難度要求。
不忘歷史,南京大屠殺的拉貝日記
作者:雷鼎鳴2021-12-31
香港是中國人的地方,完全不知南京大屠殺為何物的年輕人不知凡幾,歷史確要補課。
日本數據信心危機對中國的啟示
作者:胡孟青2021-12-23
日本製造業近年造假醜聞沒完沒了,不良風氣更有如病毒蔓延至民間,現在有了日本這個反面教材,中國必須更警惕,慎防重蹈覆轍。
日本令人匪夷所思
作者:張建雄2021-12-23
以GDP(PPP)計,日本目前是中國20%,到2050年只是11.6%,65歲以上人口會是4000萬,即42%,沒有正確人口政策,只求有些中國、越南人移民,是遠遠不夠的。
安倍晉三的「台灣有事」暗示觸動北京敏感神經?
作者:朱雲漢2021-12-21
安倍有關軍事介入的暗示,對北京產生不了多少嚇阻效果,他的暗示反而觸動了中國最敏感的神經,而且逼使共軍做足應變備案,必要時一併拔除日本自衛隊的攻擊能力。
來自雪山的呼喚──回憶之中的滑雪樂
作者:施林海2021-12-17
人類總有飛翔的欲望,很多人都有夢中飛翔的體驗,也許人類的潛意識裏總想擺脫肉體的拘束,及現實上的種種限制。滑雪的感覺最接近飛翔,是一種自由自在的運動。
法德計劃籌建歐洲軍:大國博弈 生死之道
作者:關品方2021-11-19
如今世界局勢又走到一個重要轉折關頭。美國最終鎖定中國為其頭號挑戰者,於中國是被動迫不得已,於美國是深思熟慮周詳。
霍詠強:哪些因素會引爆台海終極一戰? 面對台、美、日聯盟 中南海有何戰略部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10
兩岸關係愈趨緊張。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台灣問題已經成為了中美對峙中最關鍵的棋子,但是目前美國不希望逼使中國走出使用武力這一步,中南海有何戰略部署?一起聽聽霍詠強評論。
烏雲呈金邊──金蒜青蟹蒸籠仔飯
作者:李文基2021-11-07
青肉蟹鮮味比紅花蟹更出色,而且性價比高,其實用奄仔蟹也不錯,但以青膏蟹入饌現代人卻懼怕高膽固醇,如果年輕力壯還有配額又作別論。
只要對手更差的現實世界
作者:張建雄2021-09-02
日本和英國首相,都不是投票選出來,而是執政黨內部選出來的。如何有機制可以自黨中選出好的領袖,是西方的大問題。如今仍是無解。當然民意調查也不一定可信。
日本的馬拉松風氣
作者:張樹槐2021-08-15
日本人跑馬拉松的實力和傳統,絕不可小覷。單看60年代,1965年,世界11個馬拉松最佳成績,有10個都由日本跑手締造。日本領先歐美、東非等國家,接近半個世紀!
百歲人瑞陳福坡
作者:廖書蘭2021-07-29
陳福坡出生在狼煙四起、炮火連天的時代,他卻能從顛沛流離的流亡生涯中,活出自己一道壯麗的彩虹;而今期頣百歲,身體仍然健康,心中仍有夢想!
不容青史盡成灰──談保釣
作者:廖書蘭2021-07-15
一顆愛國護土的心是一致的,兩岸四地都是中華兒女,我們義不容辭,責無旁貸,承繼保釣精神,筆者認為,保釣精神也是辛亥精神!
東京奧運真能改寫日本國運嗎?
作者:張建雄2021-07-12
有問日本在疫情衝擊,經濟衰退,國力下降,人口老化之下, 國運如何?
馬鞍山的大木林蜘蛛 Giant Wood Spider at Ma On Shan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1-07-04
馬鞍山有不少大木林蜘蛛。 亞洲、澳洲、印度都有它們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