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27 2025 04:55:2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人工智能

聽先知的話 李開復預言人工智能的未來
作者:編輯精選2019-05-06
AI創造巨大價值的同時,人類文明也受到挑戰。「人工智能界先知」李開復博士預測,未來15年內,世上將有四成工作被科技取替,包括貨車司機、電話營銷員、保安員甚至放射科醫生。
是非要溫柔
作者:吳志軒2019-05-02
聖嚴法師指出「是非要溫柔」:如果人太過多情就須要講理,但是要「安世界」就必須「安心」。
陳楸帆:人類與人工智能合撰華文科幻小說的探索者
作者:徐淑梅2019-04-30
陳楸帆相信科幻小說的題材應該既要有共性(universal)亦要夠在地,透過設定本地化場景帶出普世價值的觀點是有效的表達方式。
陳俊光:投資科技公司 機遇風險並存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4-26
從事金融科技近30年的陳俊光教授認為,只要科技公司成功將數據轉化為服務形式,或根據客戶的消費模式創造新的服務,便可為金融業創造可觀的收入。
陳茂波:從西雅圖到三藩市
作者:編輯精選2019-04-18
透過人工智能及深度學習,為不同行業提供各種新的解決方案,也許將是未來三至五年的主流發展方向之一。
AI醫療發展前景
作者:黃元山2019-04-09
過去幾年,不少創新科技企業,都把AI醫療保健視為重要戰略業務之一,亦務求盡快能把AI醫療技術從試驗階段,轉至商業市場用途,實現真正獲利目標。
中國四個階段的工業革命
作者:雷鼎鳴2019-04-09
中國人學習之快部分已體現為創新之快,此等速度遠超美國的預期,有些科技外國並未擁有,中國自然不可能從外國抄襲過來。
粵港澳各展所長 建AI合作平台
作者:黃錦輝2019-03-26
香港匯聚內地以及全球的創新資源,具有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在創新科技上擁有優秀團隊和國際視野。加上粵港澳地區的製造業、服務業、物流業、金融業、文化旅遊業早已相當發達,為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錢穎一:人工智能將令中國教育的優勢蕩然無存
創新人才的教育僅僅靠知識積累是不夠的,教育必須超越知識。對於創新人才的教育,有3個十分重要的因素:知識、好奇心和想像力、價值取向。
資本主義與人的未來
作者:鄭永年2019-02-28
資本主義的成功在於創造了一個龐大的中產階層,但現在中產階層面臨幾個方面的夾擊,有來自技術的、有來自資本的、有來自社會的。「憤怒」是今天西方中產階層的主要特徵。
中銀謝國樑:《大灣區規劃綱要》畀足面香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2-27
謝國樑認為,未來香港的機遇主要留意兩方面,一是創科,他預期,特區政府一定會在這方面追加投資;二是服務業,他相信,金融服務業的機遇與目前相比,不會有太大差別。
AI新世代 更需教育醫護社工
作者:黃錦輝2019-02-25
世界現正處於由智能化驅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路口,產業正在結構性地轉型,某些現有的工種會慢慢被新工種取代。
嶺大辦新課程 設粵港澳大灣區社會治理研究中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2-21
嶺大來年將繼續推陳出新,開辦三個切合社會需要的嶄新課程,包括「嶺南教育機構陳斌博士數據科學(榮譽)理學士課程」、「環球博雅教育(榮譽)文學士」和「動畫及數碼藝術(榮譽)文學士」。
AI與人關係 複雜而有序
作者:黃錦輝2019-02-19
社會人士擔心工作被AI全面取代,導致大量失業。不過專家認為機器只能代替重複性高的工作。畢竟AI應用於具創意的任務上仍然難以與人類相比。所以AI只屬輔助工具,幫助人類提升生產力而已。
中國新的「顯學」:網絡輿情態勢「監測與引導」
作者:尹瑞麟2019-02-12
新的學問、新的分析方法和干預實踐,究竟是否代表着社會在向前發展,中性或還是倒退,我們究竟又應以什麼取態來端視這些新生事物。
投資STEM教育 迎戰AI革命
作者:黃錦輝2019-01-30
STEM在AI應用中的重要性,而學習STEM必須從小做起。香港近年在STEM教育投資不菲,致力培育AI人才,將有助推動創科產業起飛。
人工智能改造金融業 香港可成金融科技領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1-03
在香港,我們每天都在做冗餘的工作,我們可以比如說10小時的工作能不能縮短,把反覆的工作留給機器。我們一定要不斷學習,不管會不會被取代,不管有沒有AI,未來很多東西都會被取代,所以我們一定要繼續學習,
香港車聯網潛力龐大 待政府牽頭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1-02
車聯網是創科另一熱話,應科院邀來各界人士討論車聯網的功用,以及在香港的發展空間,其中車聯網可避免車禍,但要發展下去,還需要相應的頻譜及政策扶持,這一一都有待政府回應。
科技與未來
作者:程介明2018-12-31
我們值得思索的是,科技的不斷發展,到底會為人類帶來什麼影響?好的是什麼?不好的又會是什麼?
變革的核心
作者:香港會計師公會2018-12-19
過去幾十年,我們見證了科技高速革新,IBM香港首席營運總監陳凱音的體會更為深刻。
楊偉雄:官產學研合作 拓人工智能顯優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19
香港絕對有發展人工智能的優勢。憑藉愈來愈有活力的創新科技生態系統,香港培育和吸引了人工智能方面最優秀的研究人才。
應科院科創峰會 研5G及AI打造智慧城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14
應科院今日(14日)主辦2018應科院科創峰會,來自政府機構、研究界和工商業界30多位官員和專家共聚一堂,一同探討人工智能如何打造未來的智慧城市。
張首晟生前最著名演講: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這個時代的革命強度可能是互聯網革命的十倍、百倍。互聯網時代只是信息交換的時代,而區塊鏈時代有了價值的交換,我們可以產生數據的市場,每個人擁有自己的數據,然後在交換的過程中產生新的價值。
李小加:中、美為科技發展,不應鬧「離婚」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04
今天的中美關係對大家的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在中美關係這盤棋局裏面,我們實際出牌的是美國人,那我們要一步一步看它怎麼出。
張建宗:鞏固傳統產業 力拓創科產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0-31
張建宗認為,香港得天獨厚,只有730萬人口,卻有四間大學打入全球百大學府殿堂,是不容易的,加上有好的治安、體制,是香港成功的地方。
工程科學與明日世界:未來生活水平取決於工程科學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0-29
政府公布的智慧城市藍圖內,包括了我們的起居飲食,例如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環境、智慧市民、智慧政府、智慧經濟六個範疇,各自能否做得好,很靠我們大家的努力。
科技主導人類追求健康
作者:鍾伯光2018-10-28
我們都知道科技發展會不斷向前,但我們人類自己也應該做好照顧自己身體健康和活動能力的本分,不要太早倚賴機械人照顧我們的起居飲食。
人工智能產業偏應用 窒礙基礎科研
作者:黃錦輝2018-10-18
由於人工智能具創新性,其商業模型往往顛覆常規,創造新常態,因而衝擊現有法規。恐怕不少不負責任的企業為了賺錢,不惜鋌而走險,罔顧社會秩序,隨時造成惡果。
人工智慧的未來
作者:編輯精選2018-10-17
想要預測AI故事的結局非常困難,一部分是因為這不只是一個關於機器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人類的故事。
大灣區拓創科 政策開道除阻
作者:黃錦輝2018-09-12
現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需要本地企業勇於衝出香港,進軍內地,開拓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