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03 2025 07:00:4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教育

領導者無遠見 國家腦力不會強
作者:洪 蘭2018-09-01
國家要強健,不僅要硬體建設,還要軟體人才。政府經費應該花在哪,才有最大投資報酬率?執政者的遠見,攸關國家未來競爭力。
快樂學習應該是成果 不應該是過程
作者:鄭楚雄2018-08-29
你喜歡的是早歲十多年毫無壓力的快樂學習的過程,長大一事無成;還是及早艱苦鍛鍊,成年以後60年得到學習的快樂成果,這題數應是很易計的了。
自耕自食能擋黑心食品?
作者:洪 蘭2018-08-18
黑心食品猖獗,許多人提倡自耕自食,但其實難以達成。一位芝加哥富家女孩的故事,或許能讓台灣下一代,朝「好食」邁進。
教育少了品格 書念再好也沒用
作者:洪 蘭2018-07-21
AI衝擊,各國人才培育反而開始強調起品德。但當我們的教育不再注重公民道德、生活倫理,台灣在世界地圖上消失是指日可待的了。
教育是為了什麼?──從一個名校女生故事說起
作者:張堅庭2018-07-01
我覺得現在也是時候向學校施壓,告訴校長,有些方法或許不切合這年代。
尤努斯:不要囿於「找工作」的常規習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5-28
2006年諾獎得主尤努斯對生於文盲家庭的大學畢業生說:「 向你們的母親學習吧,忘掉學校那一套,重拾與生俱來的營生本能──想出生意點子來,讓我們當你的生意夥伴。」
陳一丹:教育帶來的改變
作者:張灼祥2018-04-13
在英國劍橋談「教育迎向未來」,在美國哈佛講「實踐教育,釋放潛能」⋯⋯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理論與實踐並重。
陳一丹:深化獎項機制 在全球推動教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4-12
在第一屆一丹獎評選和峰會過後,創辦人陳一丹先生會怎樣總結他的心路歷程?從他在2013年萌生設立獎項的想法開始,一直到第一屆活動圓滿結束,當中的一連串分享和反饋為他帶來怎樣的反思?
教育能成就孩子的自我價值和人我關係嗎?
作者:陳善美2018-04-11
讓孩子找到生命熱愛,敢於成為自己,他們才能有終身學習的熱情,以堅定的步伐踏上生命路途!
電影教育課
作者:張堅庭2018-02-18
有時讀者會來電郵問我,你又是怎樣教孩子的?我回答說我不會教,我多數時間都是和他們分享和討論。
從藝術到歷史,從歷史到教育──丁新豹專訪
作者:馮珍今2018-02-12
丁新豹博士讀書時,接觸藝術。畢業後從事藝術工作時,認識歷史。到歷史博物館工作時,有意推動歷史教育。儘管身份多變,但文化之心不變。
孩子的福德,勝過學歷和分數
作者:淨空法師2018-01-30
父母無法代替天,父母也要聽天的,不要替天行道,自作主張。許多人留了許多錢給孩子,都給孩子子敗掉了,讓孩子嬌生慣養,結果孩子就不聽話。
樓價高,教育差,你信嗎?
作者:鄭楚雄2018-01-10
香港學生不少是既聰明又勸奮的,但被社會的功利意識感染,很多時失去學習的目標。
香港的人類發展指數
作者:雷鼎鳴2018-01-09
2015年,香港的人類發展指數,包括健康、教育與收入,在年世界188個國家及地區中排名第12,屬「非常高度發展」。香港的人類發展指數排名在將來很可能會繼續上升。
名校媽媽大控訴
作者:張堅庭2018-01-07
大部分名校家長已患上「名校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即被學校的名聲騎劫,不單不敢提異議,反而覺得學校不夠嚴格。
中國經濟學教育的今天
作者:鄒至莊2018-01-05
中國教育的經費在近年來繼續增加。經濟學教育的發展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
環境育人
作者:劉詠思2018-01-01
「成人首要任務就是關注環境。」——蒙特梭利《吸收性心智》
英國前首相夫人彭雪玲:我的一生都因教育而改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2-19
通過學習不同學科,學生們可以意識到世界存在的問題,並且能發出自己的聲音,對這些問題提出挑戰。
用創新和變革重新定義教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2-18
一丹獎不僅僅是一個獎項,更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它讓我們著眼於更大的願景來思考我們能做什麽。我們在思考如何合作,共同推進教育的變革發展。
打罵教育誤了孩子一生
作者:洪 蘭2017-12-16
我們打罵孩子都說是「為你好」,但即使立意良善,卻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 ,導致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留下更大的隱憂。
陳一丹:教育的本質,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決定力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2-14
科技給現代教育帶來的挑戰是雙重的。一方面,科技發展對教育體系本身帶來衝擊。另一方面,科技發展正在對整個社會秩序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
未來30年,你的子女將面臨怎樣的職業世界?
作者:清華EMBA編輯部2017-12-11
社會變化太快了,如果我們總是用上一代的思維去教育下一代人,顯然是脫節的,甚至是起到反作用的。
李克強:我和北大的故事
從某種角度說,我來這裏尋覓的不僅僅是知識,亦是為陶冶一種性情,修養一種學風。
求學時期的朋友 決定你的人生
作者:洪 蘭2017-11-18
人的社會化是和同儕完成的,年輕人尤其易受到朋友影響。在求學時期,團體生活正好學習與人相處,幸運的話更可能遇見一輩子的好夥伴。
父母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讓他在未來有幸福的能力?
真正的愛,真正的教育,是一代人成就一代人,讓孩子站在你的肩膀上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更成功的尋找到自己的幸福。
青年發展與學校教育
作者:黃冬柏2017-10-09
學校必須推行生涯規劃教育,這些課程確是幫到學生理解自己的優劣、協助分辨擇業方向。
讀書才是女人最貴的面膜
作者:老占2017-08-10
讀書是一種精神的長途跋涉,日積月累能造就一種優雅氣質,如影隨形。
教學助理轉型初議
作者:黃冬柏2017-07-03
不少人認定入職助教,會是晉身教育事業的起步點。
孩子,你是我最幸福的一堂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5-13
多給予接納和支持,攜手建立關愛共融的社會
7月1日上任後,林鄭月娥要直奔的主題是……
作者:零傳媒2017-04-22
從政治層面看,林鄭月娥需要盡早撕去被污名「低民望」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