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27 2025 02:05:5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年輕人

今年經濟回顧及未來展望
作者:雷鼎鳴2019-12-31
中美關係若是不佳,港元與美元掛鈎或會遇上不測之險,政府應檢討如何防範美國破壞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
財政預算案要有創新思維 要禮重長者
作者:陳文鴻2019-12-23
我的建議是派錢扶貧。香港現有約40萬貧窮長者,在貧窮邊緣的也不少,政府不應廣泛派錢,而應精準地向60歲以上的長者派錢,每人可獲8000元。
史維、王維基、沈旭暉等對談:反修例風波持續,青年如何自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2-17
王維基認為,不反叛的人難以創新。以前的人時常批評年輕人為「廢青」。他覺得今次反修例運動,年輕人的信心提高了。他們不怕死,為社會着想,團結。我們要好好利用好的元素在生意上。
港人在大灣區發展的前景
作者:雷鼎鳴2019-12-17
今天的年輕港人有能力及意志去再闖一次嗎?有一小部分人或許可以,但大多數不容樂觀。創業或參與高新科技需要精神的全面投入,不但廢青玩不起,能力不足的也競爭不過別人。
放棄青年人便是放棄香港的未來
作者:宋恩榮2019-12-14
無論年輕人有什麼不是,當權者及僱主皆不能輕言放棄他們,因為放棄青年就是放棄香港的未來。
「放棄年輕人」說的太沉重
作者:鄭楚雄2019-12-11
一個社會發展需要倚靠年輕人;認真傾聽 ;盡量解決問題;是否比消極地說放棄更加有積極意義?
財赤已現 香港經濟不妙
作者:雷鼎鳴2019-12-10
財政赤字應該在距離今天3至5年左右後出現。但今年局勢急轉直下,不但過去幾年的一些努力一掃而清,赤字還提早出現,而此等赤字還有可能是結構性的,不易化解。
維護人的尊嚴 以選票守家園
作者:丁望2019-12-06
11月24日的區議會選舉,重劃兩大派的版圖,自民派(自由民主派)的大勝,是選民對政府的不信任投票。
特首若對「五大訴求」 裝聾作啞 對話無謂
作者:褚簡寧2019-12-06
如果特首拒絕聽取通過投票表達意見的市民的聲音,就會沒有對話,只有暴力,她知道嗎?選民的聲音是「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我們非普選的特首無權利不聽,也沒理由不聽。一個又聾又啞的特首,是沒有辦法跟她對話的。
梁卓偉:不放棄任何人 挽回幾代人的信心
作者:編輯精選2019-12-05
我們今天面對的問題,不只是所謂「失去一兩代人」,整個社會更可能要面對持久的仇恨和對立,無論你持那個政治立場,這結果都不可能是一件好事。
馮應謙:社會須更信任年輕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2-04
梁超然校長寄語年輕人「行動和創造,應比批判來得優先」。同時,青年工作者和校長亦應謙卑聆聽青年人聲音。
聶德權:大灣區創業空間大 年輕人應持開放態度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2-02
從反修例運動爆發至今,聶德權認為,很多年輕人對國家的認識和了解可能存在負面的印象,希望他們願意以開放的態度去了解內地的發展情況。
又是實彈射擊 再引社會爭議
作者:丁望2019-11-22
雙十一實彈射擊學生的事件,引起廣泛的爭議。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發言人呼籲香港各方克制,要制裁示威者的暴力,也追究警方過分用武。
林鄭醒醒,來聞聞催淚煙
作者:褚簡寧2019-11-22
我肯定林鄭和伍淑清都沒有近距離接觸過催淚煙,我會對她們說:醒醒,來聞聞催淚煙吧!
四中後之抗爭策略
作者:張宗永2019-11-05
認清大陸13億人大部分正在享受經濟起飛好處,他們的民意左右共產黨領導人的決定,影響治港政策。所以抗共不代表抗陸,在不影響本心下,我們毋須要製造一些於事無補的矛盾,「裝修」中資機構亦有違公平原則。
潘淑嫻:大家不要對香港失望 給年輕人多點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0-29
潘淑嫻作為校長,呼籲每一個人給年輕人多點愛,多點關懷,並不縱容,亦不放縱,情理兼容,恩威並重,用溫柔的語氣,堅定的立場告訴年輕人,其實生命很寶貴的。要成為一個有感情的人,但不要給感性蒙蔽思想和心靈。
駱應淦:掌權者的頑固播下暴力的種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0-26
駱應淦作為大律師公會執委之一,指出問題的癥結在於冥頑的政府,並不等於漠視暴力,反而是大律師公會捍衛法治的應有之義。
聶德權:暴力抗爭無助消除一國兩制的分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0-22
要化解分歧和矛盾,暴力違法的行為會令解決問題的難度會增加還是減少?要落實一國兩制的時候,爭取中央政府的理解,或者中央理解香港的情況會變得容易還是困難?
抗爭策略要be water
作者:張宗永2019-10-15
反修例運動以來,be water的年輕示威者顯露出令人折服的創意和組織能力。今天的情況是北京除了不出動解放軍之外,其他一步不讓,完全不介意香港人打香港人,是時候我們重新整合策略。
望年輕人留住有用之軀
作者:王永平2019-10-12
我希望這批年輕抗爭者明白,儘管他們不怕坐牢,甚至被打被殺,這等愈來愈激烈的暴力行為不會令他們較快或較容易達至他們想得到的目標。
年輕人現身份危機 須政治吸納
作者:宋陳寶蓮2019-10-01
中國過去在香港的管治方式,不單沒提升年輕一代的信心,反令他們愈加悲觀。年輕人激進主義的根源複雜,若對此現象進行表面模糊的解讀,是不能理解導致年輕人激進的原因。
香港人才中心地位受衝擊
作者:雷鼎鳴2019-10-01
現在在校的大學生及中學生又會面對什麼就業問題?我已幾次聽過一些僱主慨嘆,他們將來招聘的時候,不能不小心在意求職者的年齡,亦即靠此判斷他們是否在學時參加過今年的暴動。
為什麼要對未來主人翁網開一面?
作者:陳文鴻2019-09-23
能公開提出「黃台之瓜」,再「網開一面」,是香港財雄勢大者。是真心真意地維護年輕一輩,不顧他們在近月發展出來的暴戾、無知無賴?抑或是另有用心?
民生議題遠水難救近火
作者:施永青2019-09-23
我發現政府似乎有意分心去處理一些結構性的民生問題,希望這些問題處理好之後,就可以減少暴亂的原動力。政府想着手處理的問題,一個是貧富懸殊問題,一個是年輕人的置業問題。
香港為何會產生年輕暴徒?
作者:雷鼎鳴2019-09-17
我相信不少年輕人心中已知他們的運動最終還是會失敗,而且不少人要負起刑責,此種不懂面對失敗的不安,會驅使他們走更極端路綫。
鬥地主是為了未來主人翁?
作者:徐家健2019-09-15
收地無罪,起屋有理?懂政治經濟學的人,隨便可數出收農地起公屋的七宗罪。
歷史將如何評價林鄭月娥?
作者:褚簡寧2019-09-13
歷史會如何評價林鄭月娥?我不知道,但我不認為會有好評。沒有人給香港帶來過這樣的痛苦,超過1300名年輕人被捕,商業每況愈下,旅遊業已經死亡,一切都是因為她拒絕聽取人們的意見。
袁尚華:亂世中如何找回自己?
作者:編輯精選2019-09-12
年輕人愛理想、爭取公義、不平則鳴,絕對值得同情和守護。但年輕人不應該將理想變成炸彈,炸彈只是引爆自己,跟別人同歸於盡,這是死亡。理想不是死亡,理想是一種價值創造。
年輕人的寄望不切實際
作者:施永青2019-09-11
政府應先訂出一個限期,讓自知已觸犯刑法的勇武分子在這個日子之前向警方自首,並對自己的行為作出交代;只要承諾以後不會再干犯同樣的罪行,警方就可以既往不咎。
如何與青年人溝通
作者:葉劉淑儀2019-09-02
自從修例爭議爆發後,社會的嚴重撕裂更明顯浮現。年輕人和我們這一代人的分歧特別嚴重,所以我認為我們必須想辦法,加強與他們的溝通,展開對話,才有助紓緩彼此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