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反修例事件

林煥光:怎樣支援因反修例事件被捕的年輕人?
作者:編輯精選2024-03-26
曾任政府官員的林煥光,是蛻變計劃受助年輕人的導師,與年輕人並肩而行,分享人生經驗並陪伴年輕人重投社會。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20
嶺南大學前校長鄭國漢教授任內經歷過多次社會運動,他如何看待大學在這方面的角色?立法會早前討論修訂《嶺南大學條例》,包括學生會會長不再是當然校董,鄭教授又認為學生會有什麼角色?一起聽聽他怎說。
金耀基:後《國安法》時代社會穩定 不應「狙擊中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23
中大前校長、著名社會學家金耀基罕有地評論時事,唯中大校董會改組茲事體大,他認為校董會組成、大學管治並非不能改革,但不應用如此政治方式,應該理性討論,引導和協助院校自主改革。
十年校長生涯最難忘的時刻──專訪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26
本社日前獨家專訪即將榮休的嶺南大學鄭國漢教授,從10年校長生涯的回顧、博雅教育的看法、嶺大新發展、大學愈趨政治化的觀察乃至中美角力對香港經濟的影響等皆有觸及,今日率先刊登他最難忘的兩次政治事件。
療癒傷痛,講好香港故事,2023年再砥礪前行
作者:褚簡寧2022-12-23
作為一個香港出生的人,我知道這個城市有許多好故事可講。但是,作為一名報道2019年社會動盪事件的記者,我知道如果不承認仍然遍布這座城市的不滿暗流,就無法講好香港的故事。
夾在某時代的年輕人
作者:黃珍妮2022-11-26
法庭總會說年輕不是藉口,又會說犯了刑事罪行便要負上刑責,但也要看看在幕後秘密地策劃、慫恿、煽動、安排、提供物資的人的責任。
共創港人家園 為時未晚
作者:編輯精選2022-08-10
現時香港的情況,猶如在有限肥料的土壤內不斷折枝,種植新的植株,但由於營養不足,未有一株能健康發芽。我們急切需要做的並非揠苖助長,而是施肥料、澆土壤所需的水份及提供足夠的陽光,讓香港家園可健康成長。
回到現實──既簡單又複雜的青年,既複雜又簡單的大人
作者:施林海2022-07-31
此階段我們更需要的是元認知,即是關於認知的認知,是個體對自己認知過程的自我覺察、自我反省、自我評價與自我調節,以抽身出來的立場來看自己那些貌似合理的思路,想一想我為何會這樣思考。
單純的「孩子」?純真之外的複雜面向
作者:施林海2022-07-30
「人們企圖在對『兒童』的詩意建構中安放自己的破碎靈魂,但這個『樂園』卻是虛偽的,它天真美好裏暗藏着專制的恐怖。成人也會無意識地希望世界變得『單純』些,以減輕價值判斷和分析上的負擔。」(米蘭·昆德拉)
人之初,性本善?──從心理學看本地的「孩子」心理
作者:施林海2022-07-29
兒童和青少年的本質往往被冠以「單純」和「善良」,如此的天經地義。但這種論述只透露了真實的一個面向,忽視了其中的陰暗面。故此,透過對另一面向的深入了解,有助我們了解青年,了解社會,更可促進自我了解。
半山上的精英  大作家的深思
作者:施林海2022-07-16
「大時代的青年是資本,是工具。我們振翅時,空中多少羅網;我們奔馳時,路標上多少錯字;我們睡眠時,棉絮裏多少蒺藜;我們受表揚時,玫瑰裏多少假花。渴了,自有人向你喉中灌酒,死時,早有人為你準備好墓誌銘。」
李家超:香港不能亂 須防患未然 蕭澤頤:恐襲風險維持中度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7-09
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香港警察學院結業會操致辭時,勉勵畢業警員無負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期望,要致力維護國家安全及穩定香港社會,以推動香港社會長遠發展,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黃兆漢:荀子「性惡論」的思考
作者:編輯精選2021-09-14
看到香港無日無之的社會暴亂,我反而對荀子的「性惡論」大大地增強了信念!因此,我又一次的重讀《荀子》,尤其注意他的「性惡論」和「化性起偽」的論證。
「612基金」停運在即 吳靄儀:仍需眾籌2500萬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8-18
為反修例事件中受傷或被捕者提供支援的「612 人道支援基金」,即日起停止接收任何個案,秘書處亦將於10月31日解散。
民陣正式解散 鄧炳強:追究違法者永不止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8-15
民陣在Facebook專頁表示,近一年多來,公民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民陣召集人陳皓桓已因多宗案件身陷囹圄,秘書處已無法維持運作,而在沒有成員參與來屆秘書處的情況下,只能無奈宣布解散。
從余英時到《蘋果日報》
作者:羅海雷2021-08-07
「佔中」運動與「反修例」運動手段不同,充滿了暴力血腥元素。究竟余英時是否繼續支持反對派在香港的暴亂運動,沒有看到相關的表態或報道。
香港的危機與前路
作者:張炳良2021-07-24
我不希望年輕人只因心感絕望而抗爭,或追求虛妄而迷失方向。為何不可以為希望而創造力量?一代人做一代事,世界最終是屬於新一代的,就讓他們踏着前人的經驗和走出來的路徑,再闖新天。
歷史轉捩點上的香港
作者:張炳良2021-07-23
我的一代不少受到50年前「保釣」反殖運動所政治啟蒙,今天不少新生代的政治啟蒙卻始於2014年的「佔中」及「傘運」, 再受今次反修例抗爭的洗禮。他們不認同政府的解釋、不願意疑中留情。
應對港青精神健康危機刻不容緩
作者:宋恩榮2021-07-20
我們不能讓意識形態及政見凌駕於心理復康和精神健康之上。若要我們這城市修補裂痕、穩定大局,我們需要的是同理心及愛護情懷。
港府高層人事變動之謎
作者:林沛理2021-07-05
公務員的改革千頭萬緒,但大原則是必須朝賞罰分明(performance-based)的方向邁進,逐漸成為一個「任人唯才、有能者居之」的菁英管治系統(meritocracy)。這是改造香港的大工程。
用BNO移民英國會有怎樣的前景?
作者:施永青2021-02-04
我相信英國政府亦是有類似於我的評估,才會設想出「5+1」的移民方案,好讓香港人帶錢來英國作些貢獻,最後大部分都再返回香港,不會成為英國的包袱。
湯家驊:社會回歸平靜是假象
作者:劉寧榮2020-09-24
社會已經回歸平靜,但這是假象。社會的確少了暴動、縱火事件,但是那套不信任政府的意識形態仍然存在。
曾鈺成:迄今對回歸23年的失敗依舊缺乏全面檢討
作者:劉寧榮2020-08-27
政治這事有時候是不能完全按我們的理性進行的,看來我們香港的局面可能要壞到最壞的地步,就像廣東話說的「衰到貼地」,我們才可以反彈、覺醒,才能明白我們的路不能再這樣走下去,一定要改變我們走的路。
《主席開咪》曾鈺成:《港區國安法》四宗罪巨細無遺 如何避免誤蹈法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7-01
《港區國安法》正式出台,有人指法例含糊,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認為四宗罪中,大部分是有針對性,特別是去年反修例事件中的各種暴力行為。其中三宗罪更詳細列出各種定罪行為,今集主席開咪曾主席會有詳細分析。
《主席開咪》曾鈺成:反修例案法官滲入主觀情感 馬道立難駕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6-29
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在今集主席開咪表示,法官面對有政治爭議的案件,不應投入主觀情感,以保持公平公正避免引起爭議。看看曾鈺成怎樣分析。
戳破香港機場乘客永遠增加的神話,還要建第三條跑道?
作者:林超英2020-01-02
乘客量下降(或不上升),還要建第三條跑道?
梁錦松:最擔心香港人才中心地位受衝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2-09
當前香港面臨嚴峻的挑戰,我們迫切需要的是盡快止暴制亂,重回正軌。我生於斯,長於斯,愛於斯,現時的香港狀況令人痛心,我誠心呼籲各方彼此互愛、互相包容、反對暴力、遵奉法治,讓社會恢復安寧和秩序。
潘淑嫻:大家不要對香港失望 給年輕人多點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0-29
潘淑嫻作為校長,呼籲每一個人給年輕人多點愛,多點關懷,並不縱容,亦不放縱,情理兼容,恩威並重,用溫柔的語氣,堅定的立場告訴年輕人,其實生命很寶貴的。要成為一個有感情的人,但不要給感性蒙蔽思想和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