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是最多華人移民的國家之一,現在華人總數逾170萬,大溫哥華地區的華人超過50萬,佔當地人口比例近兩成,不過華人移民不再全是為了謀生。
經過百多年的發展,民族主義成為了大一統政府的絆腳石,歐盟失去了英國一役,就是英國的民族主義從中作梗。若歐盟要持續壯大,便必須弱化各成員國的民族主義思潮,引入大量移民正是這個理由。
香港和中國隊在今屆巴黎奧運均取得佳績,唯中國運動員在奧運中飽受歧視,外媒報道也幾乎看不到中國運動員的身影。並且,有外媒文章形容金牌榜上,除中國外的其他頭15名國家,全都是所謂高收入民主國家。
接納移民及難民的問題,本來一句話就講完:量力而為。而這個力,不同的地區可以差天同地。但現在由於極左的風氣,包括聯合國在內,只要求發達地區開門收納,不顧當地實情。
今年美國的大選,無論是民主黨或是共和黨、拜登還是特朗普,他們在美墨邊境政策上將不會有何分別。「要錢不要人」,墨西哥人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口邊,來指控美國。
孩子在當地要面對的是「種族歧視」,還有「毒品氾濫」、「性的開放」等等,都是香港父母始料不及的「衝擊」。
現時絕大部分的海外華人,八成以上都是各地的土生土長公民,不少更已是第三、四代或以上的,他們皆視現居地為永久家園、世代子孫繁衍生息的地方,對中港台關心的程度,是遠遠不及新移民的。
美國面臨的是特朗普回朝的現實,希臘歷史家唯一可以斷定是「二戰以來的現狀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
美國無敵世界、以色列無敵中東的神話都破滅了。美國已無法提供保護了,胡塞武裝也無可奈何了。美國亦無法在保護主義下,提供廣大市場了!
香港人對於本港居住人口減少、資金外流、經濟活動減少,有沒有危機感?我們應該大聲疾呼尋找對策?還是麻木了?
看着泉州的紅磚建築,我不禁想,在閩南文化那看似多元包容的文化表象中,究竟何為重心,何為邊緣?何為精華,何為次要?其具體内涵又是如何?或者說,那種充滿生命力的包容及混合,其驅動力本質究竟為何?
香港大學團隊研究引用LinkedIn的數據,統計發現香港近幾年來雖有人才流出,但也有人才流入。
如果在外地學習中文,學簡體字還是學繁體字較好呢?在家中說粵語,用普通話還是粵語教語文好呢?從教育的角度出發,當然是用母語──粵語來學習語文。至於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取捨則十分簡單──識繁寫簡。
隨着數碼科技的普及,青少年大量使用數碼媒體與人交往,經常缺乏人際間的實體互動,這也容易令他們產生孤獨感。除此之外,青少年面對朋友移民亦可能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
本港每年都有大批的退休教師,他們的教學資歷深,有學識又具備家國情懷,能發揮餘熱的潛力大,特別是他們在多年的教育改革浪潮下均善於另闢蹊徑,其管理與教學經驗實在可貴。他們能否退而不休,繼續與學生結伴同行?
香港推行教育改革20多年,其實已見成效,無奈考試制度沒有改,孩子最終也要升學,這是家長的兩難,也是她口中非走不可的原因。筆者身為教育工作者,聽了特別扎心。
加拿大聯邦政府移民部公布新法規,加大放寬讓港人移民加國,這是筆者居加近半個世紀以來,所見的第三次大力放寬移民。是次放寬移民的法規,筆者估計應可維持至少一、兩年。
有移英港人問這是不是一個回流香港好時機,相對來講是的,由於香港現太缺人,不少老闆都唔會理會入職者是否回流港人。所以,如果打算回流就要快,不過,如果返唔到內地就要考慮清楚。
法國巴黎和馬賽的非洲移民後代,即使福利充裕,卻精神空虛,在社會夾縫中漂流。正如馬克思預測:城市的工人階級一定發動革命,將怒火宣洩向壟斷生產技術和資料的資本階級。
加拿大移民部宣布修訂為香港人而設的「救生艇計劃」,擴大Stream B「工作移民」永久居留政策,取消大專畢業學歷限制,8月15日起生效。
對着外國人就卑躬屈膝,見到同胞們就蠻橫無理,這些都是過去19、20世紀中國積弱而遺留下來的病態。如今中國人早已站起來,必須要醒覺,無論身處國內外,不應再分門分派,而是應齊心向祖國,團結一致。
「搶企業」、「搶人才」當然不能只說不做。在政策層面上,特區到底可以如何「搶人才」?怎樣「搶企業」?美國近年州與州之間的「移民潮」可能可以為我們帶來一些啟示。
每人頭上的天空都不一樣,從個人角度去討論去留的宜與不宜,是沒有意義的。討論這問題,必須從香港人整體利益出發。
近年西方的右翼政黨紛紛取得執政機會,就是民主國家以選舉方式解決其國內價值衝突的機制;但能否徹底解決價值衝突,尚是未知數。
在香港,流行音樂已不是當年一場淋漓的擁吻,目前,它只是觀眾和音樂貌合神離的手拖手;是故,我們都去了韓國找新鮮的男女朋友!如多些立根香港、探索世界的青年,像Jason Wu,我們將會有新鮮空氣……
香港這次移民潮,既受政治因素影響,也有一刀切或者衝動的心理驅使。作為具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黎智英先生多年前曾對後兩種移民有精闢敘述和看法,相當值得參考。
回歸後,「脫西入東」的歷史大趨勢在香港引發了不少分化和衝突,並干擾了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施。然而,隨着這個趨勢的加速推進,這個趨勢的負面效應會逐步下降,而它的正面效應則會愈來愈彰顯。
去了英國的年輕朋友,千祈唔好騎牛搵馬,什麼工也做住先,因為一旦將自己推向低端行業,很難再向上爬。
美國經濟容或尚有彈力,但政治制度已日薄西山。美國議員無退休年齡,只要有金主捐款,就可擊敗對手,美國人再不滿也無能為力,直至毀滅吧!
這次市場之所以可以逆轉,動力來自中國的政策轉變。市場預期這些策略上的改變,會對中國與香港都有好處。但要香港經濟在整體上得到改善,還有更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