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創興銀行70年來的發展脈絡,本書試圖把創興銀行的發展,放在100多年以來香港華資銀行發展的歷史長河之中,特別是放在戰後香港經濟及金融業轉型發展的宏觀經濟背景下展開。
對於本會前賢獲國家表揚,本會會長蔡冠深感到與有榮焉。他指出,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的100位表彰對象中,港澳地區有5人,而本會前會長佔其中三席,比重相當高,可見國家對本會工作非常肯定。
中國抗美的外交,便成為全球追求和平與發展的主要力量,與其他國家便構成強大的合作聯盟的基礎。
一帶一路的重點是基礎設施建設,而正如中國本身的發展經驗所顯示的,基礎實施建設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基礎設施建設本身就是經濟發展,而它又是其他方面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
中國不是也欠債率甚高,以致近年要去槓桿化嗎?這些問題我過去曾多有思索,中國的債務並不構成危機,而且我不認同去槓桿化的政策。
盛匯商舖基金管理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李根興認為,從創業者的角度看,我覺得只是滿足顧客的需要已經不夠,人客未有需要哪一刻,若你已想到人家未來的需要,才能發揮重要的角色。
如果《政府工作報告》不提「推進民主」就是不要民主了,那麼「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和「促進和諧」,同樣沒有提,是不是通通都不要了呢?
呂志和重申,政府拿不出土地建屋,地價自然貴,地價貴,樓價便水漲船高。
當下越南上下對中國的心態,可以用「離不開,靠不住」來形容。事實上,部分越南高層和學者存在着這樣的心理,即中國沒有越南就無法實現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中國很需要越南。
佔據着立法會議席的各個黨派:在電視機面前看來理直氣壯,甚或殺氣騰騰,心中可有香港發展的藍圖?很多事情也許都值得反對,然而,反對之餘,可有想到需要推動什麼?
大灣區規劃綱要提出多個「支持香港」的項目。這些項目,有一部分並不需要內地採取特別的政策措施;另一部分則要依靠內地政策的支持。還有一些項目,需要的支持不是惠港政策,而是一套正確的辦事方針。
唐英年表示,國家發展為香港帶來了巨大機遇,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香港的發展需要國家提供的資源,國家有天然的資源、有人力、有土地,更需要改革開放。
作為大國,作為絲綢之路的起始國,也作為文明千年自主發展的示範國,中國應承擔歷史和文明的責任,藉美國霸權衰退,協助重建歐亞多元文明的發展。此所謂人類命運共同體!
特區政府會繼續留意中美貿易摩擦的事態發展,與及對香港經濟的影響,並保持與業界的緊密溝通,攜手合作,面對挑戰,繼續發揮香港擁有一國之本,兩制之利的優勢。
香港經濟面臨的挑戰,除了美國利率上升將對股市與樓市等資產價格造成衝擊外,更嚴峻的是面對中美貿易戰開打,以及後繼發展的極大不確定性,會給香港帶來不可低估的負面影響,進而影響全港的經濟發展。
30年過後再回望,「玫瑰園計劃」可謂奠定香港發展基石,作用無容置疑。為何現時社會卻只將整個發展藍圖局限在居住問題般短視?
今年適值改革開放40周年,被形容為另一次改革開放的粵港澳大灣區,其規劃亦即將出台。有經濟專家及著名學者均認同,這次發展機遇千載難逢。本港各界應作好準備迎接箇中商機,與國家共同邁向經濟高峰。
美國作為一個所謂的民主政治及資本主義老牌國家,對其中真相應該清楚得很。而如今一再用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加諸於一帶一路之上,折射的恐怕是美國內心對中國此倡議的排斥或疑懼。
一帶一路是跨世紀的工程,因基本上一帶一路所說的是絲綢之路,而絲綢之路在中國或世界歷史上是數千年的發展,所以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是將世界局面、數百年來的大變,重新轉變。
一帶一路是中華文化和世界文明之間的對話,是一個互鑑、融合的歷史進程。從歷史的過去,展望歷史的將來,透過一帶一路,為發展中國家進行基建工程。
美國撤軍便會引發一連串的連鎖作用,關鍵是中國主政者能否突破美國多年來在中國製造的知識迷霧,看到國家戰略利益所在,認清國際大勢,順勢而為。
香港如何在夾縫中展示自身經濟調節力及應對下行風險,是本港可一展身手好機會。凡事要樂觀,但前提在於香港政治人物,尤其是官員能夠聰明一點,少一點奉承心態。
在全球化年代,又處於經濟衰退時期,中美貿易、生產、投資,甚至人民交往又相互糾纏的年代,大動干戈的結果必然是「殺敵一千,自傷八百」。
現在,香港成立創新及科技局大力推動着創新,創新成為世界進步的一大關鍵。但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在粵港澳大灣區走出去的輻射地,泰國已有高科技的絲路數據中心。
重慶作為國家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支點,打造的南向通道大大提升內地西部貨物的運載力。香港貨櫃碼頭業界亦可借鑒相關經驗,共同制定一套各方均認為可行的協作方案。
東南亞國家逐漸成為全球製造業基地,梁兆基認為,通過改善其基礎設施,讓其產品更接近亞洲消費者市場,特別是中國14億龐大消費群,此乃真正雙贏。
一帶一路的國企投資往往被誤認為中國的國家行為,而非企業行為。對一些國家來說,它們難以把國家和國有企業區分開來。
美國退出TPP不是要放過中國,而是不喜歡去做一班人聯盟的大哥,因為做大哥就要照顧兄弟手足,要承擔責任就不能好處搾盡。
中國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可持續發展和進步,而非超越和打敗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那樣的大國,只要自己不打敗自己,沒有其他國家可以打敗中國。
思考香港之前途,要清晰了解和支持香港在21世紀的新定位,即作為非常成功和高效能的「中國之世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