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比澳門面臨更多挑戰,因為這個特區陷入了維持地產行業現狀和應對經濟下滑的兩難境地,尤其是中層和基層市民現在紛紛湧向大灣區消費,而不是周末和假日留港消費。
無論是自身使然,抑或是外國的計謀,特區政府的決策循環的確是受到干擾。建制的最新一個說法是,目前股市萎靡是由於23條立法的關係。筆者希望這只是個權宜的說法,否則又再證明建制已深陷於自己想出來的論述之中。
打造盛事之都有賴執行者誠意與功力,更重要是經驗與市場地位,否則隨時變成公關災難。搞得好,會起到帶頭作用,生命影響生命,香港要好像國際頂尖金融中心,如紐約、倫敦般,令人感覺是一個充滿賺錢機會的地方。
適逢今年是廠商會90周年,盧會長期望,廠商會能夠繼續協助推動香港經濟發展,對內向政府反映業界意見,並為會員爭取更多便利政策,對外則加強與國內、國際的經貿聯繫。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對付美國發動的金融戰,不可能用美國教科書教授的方法來應付。最適合參考的經驗,應是日本失敗的例子。
甲辰年的天干是青龍,又坐財星,因此是青龍守財之年。術數名家潘樂德指出,香港在2024年仍處於緩慢復甦的階段,難有報復性增長。台海則有可能統一,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市場預期短期內或將減息?政府減辣後私人住宅市場流通量仍然不足,香港樓市今年春天能回春嗎?為何對2024年的香港經濟增長不樂觀?一起聽聽香港經濟學家、港大首席副校長王于漸教授的分享。
推動轉變其實不一定需要什麼宏圖大計,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很多宏圖都只是動聽,反而單靠市場每個單元做好自己的事,市場的無形之手往往可匯聚成一龐大得多的力量,從而開拓出新的發展大道。
事實上,這次有不少政商界代表是主動跟我和「香港隊」其他代表接觸和約見,期望更深入了解內地和香港的發展機遇。不少與我會面的官員都普遍認同,未來中國和發展中的亞洲地區是全球經濟增長動力的重要來源。
許多西方學者都對過去幾年香港的變化感到遺憾,背後有什麼原因?事實是如此嗎?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可持續金融時代,香港有什麼優勢?一起聽聽薩克斯教授(Prof. Jeffrey Sachs)分享。
疫後香港經濟復甦未達預期,正值香港大學經管學院發布《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我們帶着問題與教授見面。香港稅制是否需要改革?外部因素有什麼影響?一起聽聽香港經濟學家、港大首席副校長王于漸教授的分享。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認為,國際投資市場的不二法則是尋求最具性價比的回報機遇,他們着眼的不是過去式的數字,而是更關鍵的未來增長的潛力,而不少熟悉香港市場的國際投資者都認同,香港正是其中一個最理想的選項。
王教授指出,儘管2024年增長前景不可以太樂觀,隨着國家政策能進一步放寬和改革,令市場消費意欲回升,香港有望於2024年後,受惠於內地穩定、開放和較明確的經濟政策環境帶動,經濟將有所恢復。
香港大學團隊研究引用LinkedIn的數據,統計發現香港近幾年來雖有人才流出,但也有人才流入。
若今天已斷言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遺址,是有欠公允的;而這樣說的人的動機,亦未必真是有心要為找一個公平公允的真相。
筆者認為,香港特區已經到達一個臨界點,要決定本身的定位究竟是政治城市還是經濟城市。正如夏寶龍主任所言,唯一的出路就是盡快完成23條立法,堵塞有關政治方面的爭拗和漏洞,然後才能夠聚焦經濟謀求發展。
2023是否香港迷失的一年?見仁見智。2024又怎樣?如果香港是可以唱得好的,事情就簡單得多,大家安心了!
至於「香港已成國際金融中心遺址」之說,我認為金融市場和環球政經形勢都是動態的,我們不應該停留在緬懷過去。况且, 改變往往帶來新的機會。北京必須認識到在美國圍堵之下,國家更需要香港這一對外窗口。
香港備受地緣政治格局影響,踏入九運,中美貿易戰會如何發展?占星預視東方崛起,中國會有什麼變化?讓術數名家、建築師蔣匡文博士為大家一一分析。
麥金德的「心臟地帶」理論,可以應用於我們對香港和澳門正在出現的新興經濟重新定位的更深入理解。
一旦出現「樓價續跌心理預期」,長期物業投資者、真正置業者和炒家的房屋需求將快速消失;一些聰明的發展商見形勢不對,也會帶頭劈價,繼而引發其他發展商跟隨劈價去庫存。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0月29日在網誌撰文指,政府即將公布第三季本地生產總值的預先估計數字,雖續呈增長,唯速度較預期緩慢。但政府不會停步,提出以產業導向為驅動力,加速本港多個範疇的發展並發掘新的增長點。
新形勢下,南下的旅客可能就只是過來買點東西、找個地方呆一下,即日來回;而北上的旅客也只會愈來愈平常,過夜還是不過夜,那看看各種服務的性價比、有無新意。
KOL所提供的資訊,其實反映的是他們的聽眾或觀眾的期望和需求。他們所講的,不過是粉絲們想聽的。例如那條影片,在短短時間內已吸引過萬觀眾,這是否意味着觀眾偏好於只聽取片面之詞,而非深入了解事實的真相?
如果你是香港人,想買的東西不是急用品,而旁邊的城市有更平更靚更正的選擇,你會怎麼做?尤其如果那東西價錢不菲?無線電視9月3日的新聞透視已說出了答案:深圳食玩買!
早前財政司長陳茂波在他的網誌提到短期內,要與業界合力把香港的夜市搞活搞旺。但救夜市前不如先救股市,救股市,其實是救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股市興旺,夜市還能夠淡靜嗎?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備受環球市場關注,也被視為宏觀經濟趨勢的重要課題。未來十年中美競爭將成為新常態,或會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為香港帶來若干挑戰與機遇。
內外挑戰都是百年不遇,頗多部分是香港無法獨力應對。內外挑戰再互為因果,壓力更大和更迫切,已不是中央政府動員內地旅客來港個人遊所可克服。香港只能在逆境困境中自求多福、自找生路來突破。
把各種因素放在一起考量,香港經濟復常同時存在有利和不利因素;只要對策運用得當,相信可以逢凶化吉。當然,困難也不能輕視。例如,政治上的氣氛仍然令人感到困悶。
鯨魚出現,本來是個吉象,但由於香港政府官員凡事講求程序法例,袖手旁觀,結果大批人出海觀鯨,使鯨魚多處受傷而死,吉兆變成凶象,所以下半年香港的經濟及樓巿不會回復到疫情前,要經濟改善要等到2024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