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人性

我們對人性應有的認知
作者:何濼生2024-12-03
中國的經濟改革,一直都借助市場和全球化,唯改革過程中也嘗了不少苦頭,不時有「一收就死,一放就亂」的感嘆。這問題的來源,其實正是對人性的不了解。
《破·地獄》觀後
作者:陳玉燕2024-11-20
劇本以傳統破地獄儀式為切入,寫殯葬行業、寫家庭,更多的是寫人倫、人生,所以無論任何人,相信都能在片中找到似曾相識的經歷。
淺析《紅樓夢》中的人性探索與社會反思──專訪香港中文大學陳煒舜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9
《紅樓夢》不單是中國古典文學的高峰,也是文化上集大成之作。原因在於曹雪芹本身是世家子弟,博覽群書,但又遭遇到很大的挫敗。所以他寫這本書,也是一種紀念他們家的衰敗,因此他將自己的知識心血全部放在其中。
陶傑:香港托派和梁國雄──《英氣》背景導讀
作者:編輯精選2024-09-17
前度托派的圍爐者施永青,一早背離了革命理想,投進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資本主義洪流。真正的左派梁國雄,卻因為所謂的《國安法》罪名,囚禁獄中。造化弄人,還是人性的愚昧盲點?
有效管治要權威 不要威權
作者:何濼生2024-09-02
當今的中國,權威和威權並存。中國一黨有效專政,要靠的是建立有洞見、敢作為的文化,及抑制崇尚威權的文化。
從字旅,憶相逢
作者:馮珍今2024-06-28
多年來,遊走於不同的文化領域,文學、藝術、電影、戲劇、舞蹈、音樂、粵劇……還跨進不同的界別,醫學、天文學、地質學、建築……遇上不同的人,也認識了不少朋友。驀然回首,那是一道流麗的人文風景!
九龍城寨下的價值教育
作者:楊佩珊2024-06-04
《九龍城寨之圍城》這部電影不僅充滿了動作場面,更蘊含了教育界推動的12種重要價值觀和態度
AI 高速發展時代中的那些變與不變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26
對了,這本書沒有任何一段話是用生成式 AI 寫的。至少到現在,我還是希望人類在創作時,盡可能保有純粹的匠人精神,在心中產生一字一句皆出自我手的滿足感。我相信,這是我們與 AI 最不同的地方之一。
資本主義以生產和貿易取代了掠奪與殺戮?
作者:古多迪2024-05-24
資本主義是迄今唯一一個合乎道德的社會制度?一些資本主義社會裏確是有些不太人道的現象,但究竟這是反映人性還是資本主義的本質?
有毒雞湯
作者:翁港成2024-04-25
現實生活曲折複雜,我們決不能以過於感性的方式,概括的人生道理,短暫的情感共鳴,成敗得失取決於個人正確的心態和行為……這些實在忽略了理性分析的重要性。
《桃花源記》續篇
作者:許志榮2024-04-12
真正的桃花源永遠是人間據點的下一站、夢裏依稀的烏托邦,行有餘力而無悔無怨付出代價的問津者,請從容加油。
恐襲──非理性亂世的徵兆
作者:彭泓基2024-04-06
環顧世上連年戰事,其源頭皆為私利、存隙而必報,是以當世界缺乏道德與法治精神,人類文明將會受到嚴重的破壞和滅亡,因此必須要有一個強大而有道義的王者,背負重整人類文明與秩序的使命,世界才能重新得到和平。
紀念金庸誕生百年──再說誰是大英雄
作者:楊興安2024-03-09
蕭峰是金庸筆下最偉大的英雄人物。對於人性本善、人格潛在的偉大,不無啟示。
道教信什麼?
作者:劉鴻輝2024-02-29
人受天地自然牧養才有衣食,大自然的一切就是真善美,尊奉祂們是理所當然的。
成人愛的教育
作者:劉銳紹2024-01-01
近年來,很多朋友都從童話世界和兒童世界裏尋回自我,洗滌心靈。這兩個世界可以令備受污染的成年人反老還童,重拾童心,讓性靈進入白紙,思考如何塗上新的、精神奕奕的色彩,擦去社會和心頭的烏煙瘴氣。
傳統精華小說目錄
作者:楊興安2023-12-23
優秀的小說,反映人性,反映人情,反映社會光怪陸離的現象,是皇皇大道經典所不載,不讀則無所認識。不讀好小說,猶如建華堂而廢園林池沼,啖粱肉而錯失山珍,豈不可惜?
向香港教育局進言──高中課程每周一堂「小說導讀」
作者:楊興安2023-12-16
如果一個高中學生,能多讀小說名著,吸收其中學問,當更能體會社會上事物,對待人處事,會搓拿得更準更恰當。即使對一個偏重理科的學生而言,讀小說只會有利而無害,更可以藉此發展更健全的人格。
為何歌德不自殺?──寫作療癒及當今困境
作者:施林海2023-10-31
我們的認知很容易遵循主觀感受而非客觀事實,從而導致認知偏誤。而文字書寫則具備轉化主觀感性至客觀理性的力量,因其並非心念之呈現,而是心念之整理,是思想重整和心態反省的重要過程。
親情煙水裏話父子情緣──談金庸小說五倫關係
作者:楊興安2023-10-13
金庸寫人性的透徹,人生的際遇,都能深入人心,使人掩卷浩歎,樂於追讀之餘,啟迪神思,拓展更遼闊的思想領域。人性是永恆的,不會因時代而大有改變;反而有因環境而改變的共通性。
「新易卜生」美譽挪威作家福瑟 膺諾貝爾文學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06
今年64歲的福瑟,1959年出生於挪威海于格松(Haugesund),以挪威新諾斯克語創作大量作品,涵蓋戲劇、小說、詩集、散文、兒童讀物和翻譯,他將獲得1100萬瑞典克朗(折合約100萬美元)獎金。
余華:文學還是要與人為善 偉大作家都有一共同點──「文學自由談」座談錄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09
我始終覺得,文學最基本還是要與人為善。我們可以去寫一些醜陋的東西,但是也要發掘一些美好的東西。什麼是人性,什麼是生活,有什麼事讓我們賴以生存的?就是人的同情和憐憫之心,這是動物所沒有的。
讀歷史沒有用?取決於學習心態和方式
作者:編輯精選2023-07-01
在一個崇尚即食麵文化的時代,人們沒有耐性靜下心來多讀書,尤其多讀不同觀點,不同立場的書,往往習慣跳過用自己旳頭腦分析和思考的過程,直接得到答案。讀歷史的好處就是讓我們懂得換位思考。
敦煌女兒
作者:張宗永2023-06-27
敦煌是世界文化寶藏,被大西北的風沙侵蝕了多年,重現人間需要費很多人力物力,國家對人力的全面支配權加速了這事的發展。然而,從個人的角度,付出了那麼多,又能否心甘情願呢?
AI的現在與未來對教育有何影響?
作者:周慧儀2023-06-26
未來,隨着AI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它將在更多領域中發揮更強作用。究竟AI對人類社會產生的深刻影響,會是危機,還是良機?
夢故人──夢生於情,情生於適
作者:施林海2023-06-10
古先生終身從事文化事業,一往而情深,就是希望透過文化教育和熏陶,改變人情和人性。這方面可是與湯顯祖的創作動力不謀而合──因情成夢、為情作使,譜寫人間極善極惡之情,以期達到情的轉化及升華。
百年不衰的經濟預測
作者:曾國平2023-05-16
經濟預測之所以百年不衰,靠的當然不是其卓越表現,而是追求穩定秩序的不變人性。
芥川抄襲的疑惑與人性光輝
作者:楊興安2023-04-21
芥川龍之介筆下有兩篇小說,「蜘蛛之絲」雖富有高度的寫作技巧,卻被牽入抄襲的疑雲;至於「阿富的貞操」,名字有點怪,也惹來很多討論。
中學校長推行舞台劇好處多
作者:楊興安2023-03-25
在參與戲劇活動中,精神活潑及心情愉快;而所學得的,絕不比從書本中少,對於知人處事,極可能比書本還多。
ChatGPT捨棄你,還是愛上你?
作者:楊佩珊2023-03-06
ChatGPT的確是一把兩刃劍,它便利了我們尋找和整理知識,但同一時間也讓我們失去了創造知識的演練機會。ChatGPT為學界帶來的挑戰將會崛起,學界如何應對?
傳統教育有什麼沒教你?
作者:莊太量2022-12-18
學校教育的不足,使學生想像力受限制,難以參透現實,跳出框框。要立足社會,宜先理性地了解人性和社會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