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明日大嶼

領跑大灣區 香港須拓南方水域
作者:張量童2019-04-16
博匯智庫早於2017年提出「海上飛地」的構想,倡議在香港南部位於珠海行政區範圍內的伶仃島、擔桿島和萬山群島一帶水域填海造地約120平方公里,建立「海上飛地」。
國情研習不應或缺的中國高鐵「灰犀牛」案例
作者:尹瑞麟2019-04-16
目前,除京滬、京廣通道上的高鐵運輸能力得到較高利用外,其他高鐵項目的運能大量閒置,存在嚴重虧損。
香港發展方向
作者:孫明揚2019-04-10
香港的優勢在於擁有獨立公正、與國際社會接軌的司法系統,而要做到這點一定要繼續堅持「一國兩制」,這亦是本港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最根本的分別。
明日大嶼:倒錢落海或倒沙成金?
作者:宋恩榮2019-04-02
近年不少超大型工程大幅超支,「明日大嶼」計劃的成本恐怕將會高達1萬億。在土地收益方面,論者強調地價十分不穩定,一旦香港經濟不景,土地收入將會大幅下降。以上的質疑其實以偏概全,需要仔細拆解。
理財新哲學是否偏離量入為出?
作者:謝偉銓2019-04-01
香港每次出現經濟或財政危機,都並非因為港府主動大增開支、亂花公帑所致,而是由於全球或內地政經局勢出現急劇變化,香港經濟未能及時轉型或找到新的增長點。
明日大嶼是一場收支災難
作者:謝冠東2019-03-25
即使掏盡庫房,也僅能吸納8年的新移民。而即使人工島能達到政府的預期收益,那亦本來可作為庫房盈餘,支援各種服務,而非用以補貼新移民的昂貴居所。
明日大嶼可能是筆糊塗賬
作者:關焯照2019-03-22
從香港的人口老化至宏觀環境不利香港的短中期發展,特區政府又如何能夠保證,未來的稅收和政府的收入可以保持健康增長呢!
一場「大龍鳳」之後 我們仍在起步點!
作者:陳景祥2019-02-28
幾個「重中之重」的土地供應選項如棕地、公私營合作以至填海,背後都有強大的利益持份者牽涉其中,政府才寸步難行,這裏面並不關乎什麼民意!政府全盤接受土地小組建議,沒有原則,只求取易。
從今天沙中綫看明日大嶼
作者:王永平2019-02-13
政府一而再限制調查範圍,即使泛民議員無可奈何,一般市民也不會因此對沙中綫工程安全恢復信心。政府此舉更予市民凡事出錯便企圖盡量化小及率先自保的印象。
勿存錯覺
作者:曾鈺成2019-02-04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如果決策者願意正視問題,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當可避免重犯錯誤。可是,最大的問題,可能正是高官有「政府管治沒有問題」的錯覺。問題真的只出在政策的「執行細節」上嗎?
今年經濟挑戰重重
作者:編輯精選2019-01-18
中美貿易戰未有止息跡象,環球經濟前景未明,山雨欲來之時,工商界對前景未敢樂觀。踏入2019年,正是時候回顧及前瞻,為未來及早準備。
再談明日大嶼願景
作者:孫明揚2019-01-17
30年過後再回望,「玫瑰園計劃」可謂奠定香港發展基石,作用無容置疑。為何現時社會卻只將整個發展藍圖局限在居住問題般短視?
特首會「欣然接受」土地小組建議
作者:陳景祥2019-01-10
有錢好辦事。林鄭上任之初提出理財新哲學,就是要「採取前瞻性與策略性的理財方針,善用盈餘」。她也表示對過去幾年本地經濟增長的表現「不甘心」,認為增長幅度可以更快。
政府「事不避難」 尚待考驗的兩件事
作者:王永平2019-01-09
在維護「一國」權威,打擊「港獨」方面,林鄭的表現肯定令中央滿意。不過,在經濟民生方面,她是否做到「事不避難」,尚待考驗。
土地供應政策要用前瞻視角
作者:何濼生2018-12-28
土地供應政策要用前瞻視角。我們固然要多管齊下,棕地農地綠化帶乃至私人遊樂場地,都可考慮。
匯聚人才建設明日大嶼
作者:孫明揚2018-12-27
單程證來港的人士除卻家庭團聚尚有專才計劃及投資移民等不同類別,大家都意識到後兩者足以為香港提供創新科技人才繼續保持競爭力。
「明日大嶼」願景的普遍誤解
作者:宋恩榮2018-12-11
從戰後到如今70多年,賣地的收益一般都遠超填海的成本。如今坊間認為人工島是「倒錢落海」或者「燃燒儲備」,完全忽視土地是香港最寶貴的資產,政府可以通過賣地收回增闢土地的成本。
根治住屋問題
作者:孫明揚2018-12-05
我們面對的住屋問題超越土地不足的層面,我們一定要同時採取有效措施改善住房的素質。
發展農地及棕地快過填海造地?
作者:謝偉銓2018-12-05
不論是將工廈單位、空置校舍、公屋儲物室及空格位改建,還是在閒置的私人及政府土地上,以組合屋等快捷方法興建過渡性房屋,政府都必須加緊進行,全方位為香港市民覓地建屋,緩解現時嚴峻的居住問題。
選舉政治
作者:曾鈺成2018-12-03
立法會九龍西補選,泛民的競選政綱包括反對「明日大嶼」。如果泛民贏了補選,一定會說選舉結果證明民意反對填海。泛民輸了,反對的火力下降了。
董建華:香港市民是人工島最大受惠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1-26
社會上很多人都質疑,人工島會最後變成大白象工程。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董建華可以擔保,人工島不單不會用盡香港儲備,相反,興建人工島是一項好的、有利的長線投資。
造地如超級麵粉 未規劃易發展
作者:麥萃才2018-11-20
土地簡單分為兩種:已被規劃及未被規劃。前者是已附加添加劑的特殊麵粉,只能用作指定用途;而後者稱之為超級麵粉,因為完全無添加。換句話說,沒有被規劃的土地才是超級麵粉!
香港還需要增加多少土地
作者:施永青2018-11-19
不想政府有機會解決房屋問題的人,千方百計都想阻撓政府獲得可供城市發展的土地。他們最近搬出了一條似是而非但一樣有人信的理由──政府有了地之後,亦不等同市場上有平樓賣,小市民可能一樣買不起樓。
聯署撐填海只是政治表態
作者:關焯照2018-11-16
經濟學者聯署支持填海建造人工島根本是政治表態,大家不需要對聯署看得太重要,特別是幾位老一輩的經濟學者是團結香港基金會成員,難以令市民感到他們是中立的。
投資人工島 比發展棕地更划算
作者:麥萃才2018-11-14
其次是填海工程的支出,是持續性,不是一次性,就算要填1700公頃,如果攤分成本在15至20年內,每年開支也只有數百億。
看清事實 明白填海好處
作者:雷鼎鳴2018-11-13
為什麼反填海的人所估的1萬億成本便不可接受?任何涉及未來項目的成本效益分析都必然是估算的,但估算的質量或準確性卻必須看看背後所用的假設是否合理,或只是拍拍腦袋隨口亂說。
止於致謝
作者:曾鈺成2018-11-12
致謝議案的表決結果意義十分有限:議案獲通過,不等於《施政報告》的所有內容得到立法會的支持,正如議案被否決不等於立法會反對《施政報告》的所有建議。
「明日大嶼」願景 填海1700公頃是過多嗎?
作者:謝偉銓2018-11-12
即是縱然香港人口不再有任何增長,單是讓現有居民「住好啲」,已需要增加1200至2000公頃土地。若加上為滿足未來人口增長及其他用途的土地,3000至4000公頃是不可缺少。
三招為基建超支封頂
作者:莊太量2018-11-09
政府應汲取教訓,在處理超支問題上,不能再像過往般軟弱。工程不能繼續由一間承建商負責,被承建商「牽着鼻子走」,至少由兩間公司承建,這樣政府就不再需要付「冤枉錢」,超支承擔亦大大減低。
愉景灣遊艇會風波如何愉快收場?
作者:編輯精選2018-11-06
愉景灣遊艇會風波可以順利解決,只要政府擔當積極角色,事情便可以有圓滿結果,例如遊艇可以得准許暫時停泊在喜靈洲避風塘,而將來「明日大嶼」計劃需要在當地填海,艇戶才要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