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孔子

聽聽孔夫子如何說為學之道
作者:周慧儀2019-03-08
至聖先師孔子在2500年前已教導人們有關為學之道:(一)要好學,要立志為學;(二)學與習並重,持之以恆;(三)為學要謙虛、謹慎、好問;(四)學習與思考結合。
話有三不說、事有三不做、人有三不交
作者:淨空法師2019-01-19
貪便宜往往會吃大虧,因為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沒有白佔的便宜。歷來很多騙子就是利用人愛貪便宜的心理來達到目的。
孩子的成長
作者:鄧兆鴻2018-12-05
家長在未有教養孩童的正確觀念下,與孩子的相處只是取悅孩童,孩童應該怎樣成長,當家長的應負的是什麼責任,家長多是不知不曉,有的是一知半解、自以為是,以為讓孩子稱心滿意,便是父母應盡的責任。
錢穆:近代教育忽略了人道
莊子說:「道術將為天下裂。」今天世界的道術,則全為人人各自營生與牟利。德性一觀念,似乎極少人注意。職業為上,德性為下。從事教育工作者,亦被視為一職業。
韓愈〈師說〉的隱蔽視窗
作者:許志榮2018-09-08
中國傳統的師徒關係經常因為弘揚道統的緣故,綑綁成門戶裏的親屬。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道統師承盤根錯節,極可能故步自封,被當權者利用作維穩的工具,甚或絞殺探求真理的學統,成為文明進步的障礙。
看卡通學歷史 教大打破歷史教材枯燥僵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6-25
中國歷史有很多有趣的偉人故事,但一般香港小學生對中國歷史科感到沉悶。香港教育大學(教大)怎樣令小學生愛上中國歷史?
香港戰後義學教育
作者:楊興安2018-05-25
胡子秋及杜慶杞兩位是聖類斯中學教師,教義校是兼職,他們古文根基好,令我一生受益。
從《莊子》的寓言故事看莊子的教育思想
作者:梁振威2018-04-18
閱讀《莊子》的寓言故事,我們發現更多有關莊子的教育理念。觀乎今日香港的教育理念,走的是西方教育理念的方向,忽略了對中國傳統教育思想的承傳。
孩子如何面對未來的世界
作者:鄧兆鴻2018-04-17
世界在變,孩子要適應未來的社會,應要培養在不同領域中的關鍵技能,也要建構這個領域的知識。
從派錢爭議 談「民無信不立」
作者:王永平2018-02-28
要取得群眾信任,社會才能穩定、興盛的道理,古今中外的政府領導都明白。
你的脾氣裏,藏着你的修養
作者:淨空法師2018-02-17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總是把笑容送給別人,把壞脾氣留給最親的人。想想自己有時也是,對親朋好友沒有耐心,稍有不如意,就任性耍橫,指責埋怨。
孔夫子的IB:論全人教育
作者:張堅庭2018-02-11
香港教育另一失敗是把運動剝離,只行精英制而非全民參與,家長老師視之雞肋。
小事,不可輕忽
作者:洪 蘭2018-01-27
一個公司的盛衰,員工是關鍵,萬一聘進一個品德不好的人,不但會拆散原來的團隊,還會「養老鼠咬布袋」。
儒家是教育家的哲學
作者:編輯精選2017-12-31
中國向來重視教育。幾乎所有有建樹的哲學家都是教育家。「君子」是對中國傳統教育目標最具代表性和概括性的表述。欲闡明何謂「君子」,就不得不先從儒家學派說起。
弘揚六藝文化,造福青少年
作者:文灼非2017-12-28
孔子的教育思想重視品格培養, 文理兼備、動靜均衡,值得今天的教育工作者與家長借鑑。
好學的孔老夫子
作者:彭家發2017-12-21
《三字經》有謂:「昔仲尼,師項橐。」——說的是,孔子以七歲小孩項橐為師之軼事。孔子也曾向東周守藏史老子請益。
「群育」新探
作者:鄭楚雄2017-11-15
群本身是中性的,沒有故意遠離的需要。但一旦中性的群變成了有利益私心的黨,藉着群體力量去謀私,就要警惕了。
如果將施政報告當通識教材來讀
作者:張倩儀2017-10-31
通識教材不必是文學作品,但文字平庸、羅列事項的施政報告,做不了好的閱讀教材。
2年學會說話 卻要用一生學不說話
作者:洪 蘭2017-10-21
人只能做自己,不然就交不到真心的朋友,因為沒有人會跟虛偽的人交往。
烹飪藝術的極致
作者:洪 蘭2017-09-30
要吸引觀光客,我們得有文化,飲食是一個,戲劇是另一個。
朝鮮半島的風水詛咒(下)
作者:潘樂德2017-09-21
朝鮮半島上的國家難以成為強國,長時間的分裂以及弱勢才是它的命運。
人最大的教養,是善待父母
作者:淨空法師2017-09-15
父母是天下最偉大的,為了兒女心甘情願地付出一切,我們做兒女的該怎樣對父母呢?
林泉忠:普選真的會危害國家安全嗎?──從台灣及沖繩的經驗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9-14
我並不是說國家安全不重要,但我認為應該要更加客觀去看事件,或許問題並不在於國家安全,值得我們再深思。
簡單就是美 文言文很潮的!
作者:洪 蘭2017-09-08
李光耀說:在講求效率的廿一世紀,新加坡的國民必須要有快速吸取訊息的能力和正確表達自己意思的能力。
教師節日
作者:曾鈺成2017-09-07
從內地到香港,政府和民間對教師節都不見得十分重視。
「善治」的古今解讀──從孔子、柏拉圖、摩西說起
作者:張楚勇2017-09-06
細心去思考,所有的政治行動都希望明天會更好,朝着好的方向進發。但什麼叫「好」和「善」?
何文匯:仁是道德的最高境界,也是待人之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9-06
我們想立身、進達,最好就是先立達他人,那就合乎仁道了。可是實行起來卻一點也不容易。
蘇格拉底對學習的理解和實踐
作者:黃顯華2017-08-05
蘇格拉底傳授知識時,不會強制別人接受。他發明和使用了問答式教學法,通過師生共同談話、共同探討問題。
處理貧富懸殊切忌太遲
作者:關焯照2017-07-28
《福布斯》雜誌公布2017年香港50大富豪排行榜,頭七位富豪的財富均與地產行業有關。
施仲謀:另類演繹孔孟之道 重新定義現代中華文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6-29
「學習中華文化不是要一面倒的讚頌,當中有好的,也有落後於人的,要學習剖析其中利弊,才能去蕪存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