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向來是德國引以為傲的產業,但近年面對經濟不確定性和中美電動車的競爭,市佔率不斷萎縮。若然中美均對德國進口車實施貿易保護的措施,對德國汽車業就像一場「完美風暴」。

中國能否頂住美國的貿易制裁、保住製造業領先優勢,關鍵是要在科技創新上有突破,不能被美國拋離。而科技創新之路能否成功,最重要是培養人才。

美股3月初暴跌,市場憂慮特朗普關稅戰2.0引發經濟衰退。然而,同樣是貿易戰開啟,港股卻逆市向好。那麼,貿易戰是壓垮美股的最後一根稻草嗎?本文分析三大原因:經濟基本面堪憂、市場信心受損、政治市主導。

特朗普意圖併吞加拿大、格陵蘭,無視昔日歐洲殖民史,如今欲以關稅脅迫歐盟臣服。此舉如同昔日帝國主義,與美傳統外交決裂,恐將世界帶回19世紀強權政治。

特朗普對中關稅僅微幅上調,反而重稅墨、加,因先前對中關稅已達極限,再增恐傷及美國消費者,故轉向未增稅國家以榨取利潤。此舉顯示關稅策略需考量實際效益,而非單純以懲罰為目的。

在最高端的產業上,例如芯片,美國仍有優勢,但美國出口管制,中國又迅猛的追上來,將來高科技產品出現「白菜價」的機會很大,美國現時的貿易戰前景不妙。

特朗普視徵對等關稅這項極具爭議性的計劃為努力促進美國製造業和投資機會的一部分。由於計劃仍存在重大疑問,有需要啟動與各國的貿易談判。

中國專家認為,特朗普旨在迫使習近平迅速達成協議的震撼性策略,效果適得其反,原因是特朗普從宣布到正式加徵關稅只預留了兩天,這個時間對習近平來說可能是無法接受的。

特朗普再次就任美國總統,全球忐忑,恐國際秩序劇變。中美關係前景難料,但相較其他國家而言,中國擁有較強和有效的反擊美國的能力和決心,雙方料將在競爭中尋求某種平衡。

在特朗普首個任期啟動對華的貿易戰,從中國進口貨品的平均關稅已經上調至19%,至今再加徵10%,實際稅率達29%,那麽中國企業往美國出口貨品便難有利潤可言。

何國良指回顧特朗普首個任期向中國開徵關稅,是要迫使中國埋枱與美商討貿易協議,預期加墨兩國最終會讓步,實際稅率會低於25%。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向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開徵關稅的行政命令,將於星期二(2月4日)生效。莊太量教授分析,增加關稅將導致美國物價上升,對推動經濟增長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美國很有機會陷入衰退。

美國總統特朗普本周上任,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分析,中美兩國元首很快會面,這時自是適宜先禮後兵,故此特朗普沒提到要向中國開徵關稅,但中美關稅談判綑綁其他議題,能否解決有待觀察。

中美競賽是鬥智鬥力,中國的應對措施大致正確。而歸根究柢,中國首要工作仍然是解決好內部問題。得民心者,又何懼外力威脅。

特朗普現今所面對的中國是一個更為強大、更有鬥爭經驗和更難以壓服的對手。事實證明,為了民族復興和國家利益,中國絕不會對美國的霸凌行徑逆來順受。

特朗普要買下格陵蘭島有什麼戰略考慮? 對貿易戰、科技戰有何影響? 中俄如何應對?

美中對抗加劇,全球經濟下行,烏克蘭及中東戰火延燒,國際局勢動盪。中國雖勵精圖治,然內外挑戰重重,盛世恐受衝擊。此際更需審慎應對,方能化解危機。

從目睹中美蜜月期到關係急轉直下,白茜芙:我常思考中國是如何失去美國的?中國將國家安全置於經濟政策之上如何影響雙邊關係?

中央明年大水漫灌刺激經濟,能應對特朗普關稅政策?特首司長齊赴京述職,香港在中美貨幣戰能扮演哪些角色?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中國需要進一步將經濟增長的引擎從出口切換到國內消費。中國有足夠政策工具來提高經濟增長速度,提振信心和扭轉市場預期需要振聾發聵的非常政策之舉,穩定了樓市和股市,就可以釋放強大的居民購買力。

特朗普對華亦會是先聲奪人,然後來討價還價。不管結果怎樣,折騰對香港經濟與市場信心會有大衝擊,損失不易彌補,理由是特朗普引入了不穩定因素後,市場不易恢復信心。

過去多年來,整個拉美不斷左右激烈搖擺,實在消耗了不少國力。今天是左翼上台,自然靠向中國,但可以很快右翼奪取政權,又會靠向美國,誰都說不準。

筆者認為,以中國角度出發,以美國作為重要貿易伙伴並不靠譜,除做好內循環,對外更應發掘更廣濶的巿場空間,繼向東盟和中東力拓互相合作機會,對南美以至非洲等新興巿場也要戳力開拓。

時事評論員盧兆興認為,習拜電話會談內容主要是重申雙方眾所周知的立場,但為隨後其他官員就貿易和軍事事務的討論鋪平了道路。從某種意義上說,習拜電話外交不僅是雙方重新接觸的嘗試,也是雙方就貿易爭端和軍事相關

中美貿易戰期間,龐大的資本外逃又再引發人民幣急挫。解決方法就有兩個,其一是從源頭着手,消除壞消息。中美貿易戰後人民幣和A股重新回穩,其實就是因為習主席與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達成停止貿易戰的協議。

這個14億人口的崛起大國,仍有四成人是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可幸中國仍有這些真正為人民服務、講真話、實事求是的領導人,對眾多自大井蛙、目空一切、不知己、又不知彼的禍國殃民KOL,是一記當頭棒喝。

假仁假義的白宮政府,成為聯合國愛好和平的全人類公敵,他朝樹倒必會猢猻散。歐洲一些政客、領袖、某些委員會主席等,賣國求榮迫使烏克蘭走向戰爭,縱容以色列犯下戰爭罪行,是與非,日後歷史記載必會追究。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分析指,美國開闢了七大戰場來打壓中國,但無一個能獲取好處,反而為自己帶來負面影響,而且也折射出其國際影響力日益萎縮。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剛於11月10日結束。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觀察到,許多美企和州政府參與進博會,背後和美國國債有什麼原因?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中國的崛起和其和平外交策略,對以美國為首的單極世界造成重大衝擊,國際秩序將慢慢邁向多極世界,這趨勢不可逆轉,中國和美國將會進入長期競爭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