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就業

2024年中國經濟展望
作者:謝祖墀2024-03-13
過去,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房地産投資、基礎設施、互聯網革命和貿易。所有這些增長來源都會遇到瓶頸(對其中某些來說,遭遇了懸崖下跌)。未來,中國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
族裔共融 語言景觀
作者:程介明2022-12-02
香港中小學的非華裔學生比例日益增多,他們對學習中文的需求強烈,香港的語言環境能否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作為中國國土上最國際化的城市,香港的語境又能否滿足外國人?
兩磅曲奇餅:一個生涯規劃教育的故事
作者:梁振威2022-06-10
回想店前的花籃,花籃上的10個大字:「恆心有恆業,隆德享隆名」,不正正是中學以至大學生涯規劃教育的標竿嗎?
抗疫須以保障生命生計為本 引入績效預算
作者:尹瑞麟2022-02-28
希望特區政府能與時俱進,引入西方國家和內地政府將績效指標視為現代預算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財政投入型財政預算案」轉型到「績效為本財政預算案」。
失業率太高太低皆非好事
作者:湯文亮2021-10-26
在失業率低於3%的時候,不少做人力資源的同事發覺不但很難請人,而且申請人的素質都是一般般,反之現在失業率是4.5%至5%,申請入職人士的素質反而高出不少,人力資源上可以有選擇。
未來教育打造香港矽谷未來
作者:楊立明2021-10-12
雖然《施政報告》肯定教育在推動香港創科的重要角色,政府在未來教育的資源投放方面仍有改善空間。筆者敦促政府及早優化課程、改善教學條件並改革政策框架,幫助香港年輕人裝備未來技能、打造香港矽谷未來。
反修例涉案青年須重新融入社會
作者:宋恩榮2021-09-23
因反修例運動被捕入獄的年輕人,他們並非一般慣犯,且不少人過往行為良好,無犯罪紀錄,甚至當中很多人擁有較高的教育程度和出色的才能,只因受當時大環境及社會媒體的影響而作出衝動行為。
美國不平衡亦未完成的復甦
作者:曾國平2021-08-30
美國過去一年的經濟復甦,既不平衡,亦未完成。
踏入職場的第一份工作,讓我反思一路而來接受的教育
作者:陳君洋2021-07-01
回顧3年在高盛,是我一生中非常寶貴的經驗,也令我這個從小到大接受港式教育的「香港仔」,上了難能寶貴的一課,從而反思我在教育制度裏的得着。
新常態筍工吸力特強
作者:胡孟青2021-03-16
官員可以不食人間煙火,也可以不識民間疾苦,市場中人卻不能坐以待斃,疫情下,經濟發展邁進新常態,大家都在適應,緊貼市場的生意人,最明白助人自助,救人自救。
民生問題
作者:陳文鴻2021-03-15
社會、政府的作用是集中資源辦事,裨益大眾,也要救急扶危,作為國民的最後支援。只有這樣,才可建立國民的共同歸屬感,團結一致克服任何困難。香港政府難道做不到?
東華學院畢業生平均月薪再創新高 近八成畢業生月入逾3萬
作者:編輯精選2021-02-26
東華學院學士畢業生的就業前景持續樂觀,平均月薪突破$31000,較2019年上升3.5%。
人人頭上一片天 各展潛能邁向前
作者:馮珍今2020-12-19
香港大學附屬學院於2020年迎來20周年生日,當初從學校畢業的校友,從已經小有成就的學長、到剛剛步出學校的新鮮社會人,借此機會分享了他們在學校就讀的感受。
中國內地是香港年輕人的大舞台
作者:謝祖墀2020-12-04
在中國飛速發展的今天,愈來愈多的香港年輕人有機會在內地城市尋求發展機會。中國良好的創業及創新的氛圍使得香港人可以透過這些機會完善自我、獲取新的知識,更能拓寬眼界、培養全球視野。
失業待業數據落後 如何對症下藥?
作者:陸觀豪2020-10-07
瘟疫肆虐,抗疫防疫從嚴,甚至封關閉城,引發環球經濟危機,讀者心中有數,不用多言。其實有人歡喜有人愁,百業可歸納為四大情況,相應就業失業狀況亦有異。
職場共融:企業在協助殘疾人士就業的角色
作者:編輯精選2020-06-11
當提到「殘疾人士就業」這個議題時,大家往往便會聯想起政府及社福機構所提供的支援服務;而近年流行的「就業融合社會企業」,也被視為協助殘疾人士就業的良方。不過,主流企業亦具有舉足輕重角色,不容忽視。
只有創業 才能就業
作者:洪 蘭2019-05-04
抱負與熱情背後的驅動機制是期待。人必須有期待,才會有動力。如果對未來成功的期待,能像賭徒「下次一定贏」那麼強,那麼他會去創業。
克強CALL
作者:胡孟青2019-03-28
李克強令市場滿意的,並非是刺激經濟政策本身內容,而是解釋得令外界心悅誠服。最明顯不過是他主動提出,2萬億元減稅計劃,但赤字率上調0.2%僅涉及不足4000億元,再從他的答案大可咀嚼。
反擊新移民貢獻論和新電梯論
作者:謝冠東2019-02-28
香港前景黯淡,政府還會說,你看我們現在人口老化了,引入更多新移民吧!如此不斷循環、不成比例、不辨東西地引入上百萬計新移民,正令香港不斷沉淪,人人都能感同身受,那是香港政府的一大敗筆。
芬蘭教育是好,但……
作者:鄭楚雄2019-01-30
批評香港教育這樣哪樣不好的人,到了學校放軟手腳不逼迫學生時,他們又會擔心子女日後的競爭力了。而且,家長自己的子女總都是優秀的。如果事實證明真是這樣,他們或許又會覺得芬蘭教育太不進取了。
透過教育及職業博覽會 探索海外發展機會
作者:余錦明2019-01-15
筆者呼籲家長、教育工作者及學生除着眼於本地升學機會外,更可考慮探索海外升學及就業的途經,從而能找到多一些選擇及產生更多的可能。
新一代的職業觀
作者:程介明2018-11-26
社會變了,對於教育的期望也變了。不難看到,今天的年輕人,他們的職業途徑,與二十世紀的典型職業途徑,很不一樣。
你還是可以留在傳統行業,但必須想新的賺錢方法
作者:王文華2018-11-14
這個時代,是人工智慧、大數據、雲端運算、金融科技……但如果我就是對這些沒興趣或專長怎麼辦?
中三仔你擔憂什麼?
作者:鄭楚雄2018-05-09
如非興趣所在,一個人一生沉浸在枯燥的學業世界,為的是將來做一份自己也沒把握會得到工作滿足感的所謂終身職業,這樣的風險不也是很高嗎?
財神就是獵頭人
作者:李漢祥2018-02-26
此際新歲,希望讀者在青雲路上能屢遇財神!財神者,獵頭人也。獵頭人每天都會致電行政人員推介「筍工」。順道介紹一個見工「貼士」。
改革開放40年 港需整合經驗調整角色
作者:呂大樂2018-02-09
特區政府要認真地利用大灣區的政策框架,不可能不調整其經濟角色。
樓價高,教育差,你信嗎?
作者:鄭楚雄2018-01-10
香港學生不少是既聰明又勸奮的,但被社會的功利意識感染,很多時失去學習的目標。
孩子,你是我最幸福的一堂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5-13
多給予接納和支持,攜手建立關愛共融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