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此情可待成追憶——在嶺南的歲月
作者:王耀宗2017-10-16
王耀宗教授任教嶺南大學三十三年,曾經在灣仔和屯門兩間校舍工作過,退休在即,用五個數字形容自己在嶺南渡過的歲月。
港獨這個稻草人
作者:程介明2017-10-09
作為國家的最高領導人,這些話是「封底」,也就是說底線之下,沒有餘地。
從5**資優生轉投北大歷史系說起
作者:駱惠南2017-10-09
在香港中學文憑試中能獲得多個5**自是可造之材,引導他到內地攻讀歷史是否最佳引導值得商榷。
學習失敗不在分數 而在失去興趣
作者:張堅庭2017-10-08
哈佛大學主動聯繫幾所一流大學,希望把收生標準擴闊,而且要求大家把考試分數不列入優先考慮,反而把同理心、責任感、社會服務意識、創意列為重點。
理大航空服務研究中心新設施揭幕 與波音再續五年合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9-29
航空事業面對全球人才短缺,香港更需要在技術及人才培訓上作好準備。
李國寶:HKU SPACE 60年來貢獻非凡
作者:編輯精選2017-09-29
李國寶博士與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淵源甚深,曾在學院教授課程,擔任香港大學名譽司庫期間,更調解了大學與學院的爭議。他見證了學院這些年來的輝煌發展。
樂享工作不計較 醉心研究開天地
作者:凌羽一2017-09-28
馮應謙說當年20歲時並未意識到全球化的程度那麼厲害,各地經濟唇齒相依,必須通曉多國文化才能應對瞬息萬變的環境。
大學這一行
作者:呂大樂2017-09-28
從教學的質素來看,本地大學正在走下坡,並且不覺得需要嚴肅對待。這聽起來相當悲觀,但大勢所趨,不易逆轉。
工業4.0的啟示
作者:彭智華2017-09-28
這場科技革命直接改寫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電腦應用普及至公司、政府部門,每個家庭。然而,教師和學校存在的模式會否因此而改變呢?
大學通識教育培養學生博雅融通能力
作者:何順文2017-09-22
隨着香港334新學制改革在2012年的落實,香港的院校都趁機改革其本科課程結構加強通識,這都有利於全人教育的落實。
錢穎一:清華經管與愛因斯坦100年前的教學理念一致
愛因斯坦說:「大學本科教育的價值不是學習很多事實,而是訓練大腦會思考。」這是他將近100年前講的話。我覺得這話在今天是更加的正確,因為機器會學習更多的事實。
專心讀書勤寫作 全程投入獲益多
作者:凌羽一2017-09-21
馮應謙憂心的是教育窮得只剩下知識,「學生徒有知識的軀殼,沒有了靈魂。」
壞孩子的言論自由
作者:曾國平2017-09-17
原來,學生不是壞孩子,一臉哀傷的大學高層才是壞孩子。
請還我一個平靜的教育環境
作者:蔡世鴻2017-09-15
近年香港政治浪潮風起雲湧,教育界無可避免被捲入漩渦。面對社會爭議,教育局、學校、校長、教師應該扮演什麼的角色?
嶺大在港復校50載 借時間囊寄語未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9-13
嶺南大學復校50周年,希望做到承傳過去,再創輝煌的印證。
邂逅華夏文明 見證中國教育發展——專訪賈南溪博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9-13
賈南溪在湖南當英語老師,剛好碰上中國文革後第一屆復辦高考的學生。
在大學領域,目前還是我老子第一!
作者:關愚謙2017-09-12
我們中國的古代文明是教育人們克己覆禮,謹慎謙虛,不要張揚,故而,西方文明遠遠超過東方文明在世界上的傳播。
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帶入每一課堂
作者:何順文2017-09-12
讓我們師生學習反思,究竟我們態度行為的改變,如何能為環境、人類社會及未來生活帶來改變?
最暗淡的教師節
作者:施德芝2017-09-11
如果你承認有校風這回事,而你又是校長,兩個條件相若的求職者,一個出身教大,另一個不是,老實說,你會選哪一個?
吳安儀──會計課程 擴闊cue后視野
作者:編輯精選2017-09-11
她有一本桌球日記,每次練習都會記錄三個項目:Good、Better、How。
不齒涼薄的「未來教師」之外
作者:張倩儀2017-09-10
言論自由,應該配上敢講敢認的正直人格,才有價值吧!
根除「港獨」 嚴正查辦
作者:李漢祥2017-09-10
大學校園跟香港任何每寸土地無異,絕不能縱容違法的事情。
HKU SPACE校友會主席林家禮:終身學習 學以為人
作者:編輯精選2017-09-09
林家禮說,書到用時方恨少,而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一生不斷進修。我們特別請他分享了幾個有效終身學習的方法。
守護自由的校園 是每一個人的責任
作者:編輯精選2017-09-09
校園一旦失去這種寬容,仇恨開始滋生,群體開始撕裂。
港大教授葉兆輝:給自己多一分鐘 逆轉輕生念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9-08
葉兆輝亦提醒社會各界避免將自殺日常化,避免讓青少年形成自殺是解決問題的正常方法的錯誤觀念。
「我我我」的千禧人才
作者:陳純2017-09-08
千禧世代對在職的工作卻缺乏滿足感,所以不願打長工,以致對企業的忠誠度大幅下降。
陳坤耀──與 HKU SPACE 的半世紀緣份
作者:編輯精選2017-09-08
陳坤耀說:「做學術工作就要有24小時工作的心理準備。不論是上班或下班,我的腦袋都在認真思考問題。」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屢創新猷
作者:文灼非2017-09-07
60年篳路藍縷,60個師友故事,這本新書鮮活的記載了HKU SPACE 與時俱進的使命。
另類高等教育
作者:程介明2017-09-04
社會的需要變了,假如能夠創出新目標、新概念、新「產品」、新的學習模式,持續教育的前途就會豁然開朗。
學生通往世界著名大學的橋樑
作者:余錦明2017-09-04
學校能取得優異成績,主要是在於校方能堅持專注IB教學,專門化的辦學方針令學生能達致優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