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14 2025 12:07:25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財經

譚新強:中國經濟開始復甦 如何善用DeepSeek發揮影響力? 怎樣有序開放互聯網和資本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13
中國經濟開始復甦,譚新強認為國家是時候善用DeepSeek時刻,以及有序開放互聯網和資本帳。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負資產數目減 樓價自然升
作者:湯文亮2025-02-12
負資產案例雖逾4萬宗,但與2003年不可同日而語。當年銀行未有積極追討,實際數字遠超統計。此外,不少負資產持有人同時擁有存款,只要償還部分貸款,數字便會下降。只要樓價平穩或微跌,加上供款持續,負資產宗數可望減少,反過來支持樓價。
基金教父雷賢達:中國科技人才為何未能發揮? 美國科技水平怎樣全球獨步?馬斯克提出第一性原理 如何顛覆世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10
中國AI科技人才不輸美,為何美國科技水平大幅領先?馬斯克提出第一性原理,對科技發展有哪些作用?一起聽聽有「基金教父」之稱的雷賢達談談他的想法。
美國私募股權 2025 有堵牆
作者:艾雲豪2025-02-10
私募股權基金面臨到期高牆,2025年前私募債佔比將創新高,PE支持的IPO融資額也將攀升。PE的募資熱也許可能在2025年終於降溫。面對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的私募股權業,當中的好手向來一身是膽,靈活多變,也許明年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基金教父雷賢達:要扭轉資金湧向美股 為何化解中美分歧至關重要? 香港樓市持續疲弱 與聯繫匯率有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06
要扭轉資金湧向美股,為何化解中美分歧至關重要?近年香港樓市疲軟,部分原因與聯匯制度有關?踏入新一年,一起聽聽有基金教父之稱的雷賢達分析。
可堪憧憬的未來對自由市場建立的重要
作者:古多迪2025-02-06
特區的概念是神來之筆,它最重要的地方可能就是夠含糊,因此給予市場一定的幻想空間,有一個可堪憧憬的未來。
父能量
作者:何國良2025-02-04
當大家沉迷地相信:只要我不斷投入算力,己方的模型能力就可以持續上升之際,DeepSeek的出現就完全打破了這個信念。原本家長提供豐厚教育資源這個優勢,卻變成了孩子的致命一擊。
統計房屋供應以落成量為準
作者:施永青2025-02-04
香港樓宇供應統計方法惹爭議。官方引入「潛在供應」概念,將貨尾單位計入未來供應,被指誇大供應量,與實際落成量脫節。統計時段模糊,重複計算,透明度不足,難以反映真實市場狀況。業界倡議回歸以落成量為準,確保數據準確,更有效評估房屋供應。
潘樂德:2025年傷官生財格局 國際政局動盪不斷兼有股災? 香港政府有大動作 經濟將如何改善?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03
踏入2025年,術數名家潘樂德表示我們將踏入傷官生財格局,國際政局動盪不斷兼有股災?香港政府有大動作,經濟將如何改善?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文相濡:2025年金融股市波幅大 全球要靠中國生財? 美國未來三年面臨大衰退 貿易戰無損中國發展勢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03
2025年金融股市波幅大,全球要靠中國生財? 美國未來三年面臨大衰退,貿易戰無損中國發展勢頭?一起聽聽術數名家文相濡博士的分析。
RWA促進實現資產流轉
作者:車品覺2025-01-27
RWA(Real World Asset) 將實體資產轉化為區塊鏈上的數位通證,促進分割及交易。例如,百萬美元名畫可分割成千份通證,每份代表0.1%所有權,方便小額投資及交易,提升流動性並保障所有權。與加密貨幣不同,RWA價值錨定於實體資產,受現實法律規範。
灣區碳市場亟須創造剛性需求
作者:香港中國金融協會2025-01-24
從交易量增長的瓶頸來看,當前大灣區碳市場(尤其是香港與澳門)主要是缺乏有效需求。深圳和廣州的碳市場主要交易地方政府發放的碳排放配額,當地控排企業為完成年度減排及配額清繳需要,不得不購買碳配額,因此這兩個市場內存在一定的剛性需求。
西沙GO PARK開幕  陳國基讚有助運動普及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24
新鴻基地產發展的西沙大型綜合項目佔地130萬平方呎,運動商業綜合部分1月22日舉行啟動禮,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讚揚為公眾提供做運動的一個好去處。
通縮有什麼不好?
作者:王弼2025-01-24
通縮有什麼不好?拿手機來作例子,所有科技公司都永遠在通縮的情況下經營,然而,目前世界上盈利最多的企業頭十位,有四家都是科技公司。
一名「理想」幻滅銀行家眼中的中式金融
作者:艾雲豪2025-01-23
本書稿件《Modern Corporate Finance》以西方視角詮釋中國大陸公司金融,恐有失真之虞。專章引用投行家Carl Walter觀點,聚焦國企治理缺陷及金融體系脆弱性,值得商榷。讀者宜保持批判性思考。
出謀獻策求實際
作者:胡孟青2025-01-22
加強基礎設施與產業發展,在基礎設施規劃與融資方面,推進公私營合作模式以提高基建效率,公布5至10年的基建計劃,吸引外資參與。
葉秀亮教授:港樓低迷何時走出谷底?影響樓市關鍵因素有哪些?地價愈賣愈平 如何為香港財政開闢新收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21
港樓低迷,何時走出谷底?影響樓市關鍵因素有哪些?地價愈賣愈平,如何為香港財政開闢新收入?一起聽聽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兼任講師葉秀亮教授的分析。
邵志堯:香港入九運 樓市何時見小陽春? 居住需求還是租金回報主導樓價走勢?內地買家鍾情哪類型物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17
香港入九運 樓市何時見小陽春? 居住需求還是租金回報主導樓價走勢?內地買家鍾情哪類型物業?一起聽聽測量師邵志堯的分析。
無利可圖但前景誘人風潮下的犧牲品──EVA
作者:艾雲豪2025-01-16
使用EVA,你不會犯本,只是市場口味改變了,你也許錯過潮漲的黃金機會,現下只可期盼「無利可圖但前景誘人」的投資熱潮消散後,或許EVA會再度被市場從倉庫裏拿出。
龐溟:保障房建設需破解資金瓶頸,政策應靈活應對
作者:香港國際金融學會2025-01-15
保障房建設資金瓶頸待解。除運用政策性資金及社會資本外,建議盤活閒置商品房、平衡供需錯置、優化營運模式並強化金融支持,鼓勵市場化主體參與,建立多層次住房制度,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
現在做生意有樓是負累
作者:湯文亮2025-01-15
中小企面對銀行抽貸壓力,即使生意獲利,亦被迫出售自用舖位套現周轉。物業估值下跌反成負累,生意人售後租回減輕財務負擔,此舉影響樓市購買力,亦是樓價下跌因素之一。儘管如此,樓市調整似已近尾聲。
滅赤唯一靠慳家
作者:胡孟青2025-01-15
香港財政赤字近千億,滅赤無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議開源節流,包括加徵富人稅等,但恐削弱香港競爭力。香港財政的根本問題在於高昂的營商成本,長遠影響發展。
龐溟:「住房3.0時代」保障房建設的資金保障模式
作者:香港國際金融學會2025-01-14
去年9月24日,人民銀行將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中人民銀行出資的比例,由原來的60%提高到100%,支持各地收購房地產企業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用作配租或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這有望成為當下商品房去庫存、籌集保障房最主要的資金來源。
人行潘功勝:大幅提高國家外匯儲備在港資產配置比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13
莊太量認為人行大幅提高國家外匯儲備在港的資產配置比例,意味港債、港股或港樓都有可能成為人行購買的對象,有助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超級安全的西方未必安全
作者:張建雄2025-01-13
美聯儲局在2024年9月後大降息,那只是短期,但長期利率都在攀升,因為市場認為風險高了。
退休基金投資加密貨幣?
作者:曾國平2025-01-11
美國退休金投資加密貨幣的現況複雜。勞工部對界定供款退休金投資加密貨幣發出警告,阻礙其發展。界定利益退休金則較少監管,更早少量涉足加密貨幣。未來監管若放寬,龐大資金或將湧入加密貨幣市場,帶來巨大影響。
金融與創科協同  「由治及興」添動力
作者:香港中國金融協會2025-01-10
金融與創科的互動會產生巨大的槓桿效應,為產業發展帶來強勁動力。香港只要揚長避短,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強化金融與創科有機協同,一定能加快推動香港「由治及興」。
內地CPI 按年升0.2%  PPI跌2.3% 陳鳳翔:可調低利率促經濟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09
按月比較,內地CPI上月持平,去年11月則跌0.6%。食品價格按年由升1%轉為跌0.5%,非食品價格由持平轉為升0.2%,消費品價格下跌0.2%,服務價格上漲0.5%。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按年升0.4%,較去年11月擴大0.1個百分點。
專訪雷賢達:內地救市方法對症下藥  但最終需要經濟回復正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08
有「基金教父」之稱的雷賢達接受灼見名家專訪時表示,中國向房市股市注入「活水」,希望以財富效應提振居民的消費信心,是對症下藥,但最終需要經濟回復正軌。
香港樓價超調幅度、災後衰退和全面性金融風暴的風險
作者:葉秀亮2025-01-08
香港必須汲取教訓,在災後全面檢討今次和1997年至2003年的樓市泡沫爆破的底因和探討解決之道,否則香港日後仍將逃不出「樓價再暴漲─>泡沫再爆破─>樓價再暴漲…」的慘痛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