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14 2025 12:07:2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財經

計量交易先驅 數據模型始祖
作者:胡孟青2025-03-12
AI投資並非新鮮事。數學家西蒙斯四十年前已將其應用於對沖基金,獲利豐厚,並慷慨捐贈慈善事業。AI投資的關鍵在於結合數據分析和人類直覺,而非盲目跟風。切勿迷信AI,理性投資才是王道。
賭聖
作者:張宗永2025-03-12
Brevan Howard 和RCM 兩家全球宏觀策略沖基金的發展,都面對同一的問題,便是怎樣令生意承傳下去。個人與團體,誰勝誰負?
陳茂波:緊扣國家發展方向 加速推動創科增強經濟動力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10
在當前經濟環境中,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重點推動三個方面。香港將加速科技創新,透過「打造體驗、確立主題」,以及加強國際交往,利用「內聯外通」優勢,促進與新興市場的聯繫。
美國終學懂了「Down is Up」謬論
作者:譚新強2025-03-10
隨着政策的調整和再平衡,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樂觀情緒有所回升,這對於民營企業和整體經濟的健康發展都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銀行堅撐一手樓 二手業主獨憔悴
作者:黃芳人2025-03-07
二手業主憧憬樓市小陽春重臨,樓價可望回升,可惜現實事與願違。現市況下要在二手市場撈底,確實不容易,因為銀行對二手物業的按揭取態收得頗緊。
踏上赤字經濟之路
作者:胡孟青2025-03-05
赤字經濟並非全然負面,其效益取決於經濟環境、用途、債務管理及長期可持續性。短期赤字可刺激經濟,然而,過高債務比率、印鈔融資及缺乏財政紀律將帶來嚴重後果,如希臘、委內瑞拉即為殷鑑。
燃起「動物精神」的重要
作者:古多迪2025-03-04
對一間企業和組織而言,深圳當年的藍圖可能並不合格。不過,對啟動水整個經濟體制內的自由市場力量而言,深圳這看似模糊中有點務實、務實權宜中又有些策略的藍圖,可能有着不少奇妙的作用。
私募産業在東南亞與南亞市場的點滴
作者:艾雲豪2025-03-03
東南亞和南亞私募市場受中國影響,東南亞面臨退出挑戰,印度則有內部資本循環優勢。隨着全球資本配置趨勢的調整,印度正處於一個機遇期,有望在未來數年進一步縮小與中國在創投交易規模上的差距。
怎樣理解資本?如何定義新質資本生產力?
作者:關品方2025-02-28
資本在新經濟中需重新定義為「新質」,提升其內在素質。本文探討資本的複雜性,批判西方經濟學維護資本主義的本質,並重新詮釋馬克思的資本論,強調勞動剝削與商品拜物教。最後,文章探討社會主義制度下新質資本的發展方向,呼籲香港學界重視《資本論》。
《財政預算案》的財技操作
作者:陸振球2025-02-28
香港有四分之一的GDP屬於政府公共開支,而大家都知道公營機構相對私營經濟效率一般較低,亦容易造成浪費,且公營項目一旦洗濕了頭,要收縮便極難。
大力出奇蹟
作者:何國良2025-02-28
世上沒有躺着贏的道理,當地主等收租的年代已一去不復返了。
譚新強:為何中國股市長期回報率跟不上GDP增長? DeepSeek印證民企重要性 政府應怎樣打造長期健康牛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6
為何中國股市長期回報率跟不上GDP增長? 投資人譚新強認為,DeepSeek印證了中國民企和市場的重要性,下一步要打造長期健康牛市。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銀髮旅遊的經濟價值
作者:胡孟青2025-02-26
銀髮商機蓬勃,整合旅遊、寵物、養老經濟創造新價值。退休族追求慢活深度遊,跨代、寵物友善行程受歡迎。技術應用結合健康數據、緊急救援,打造個人化銀髮旅遊APP。政策支持、保險配套及人才培訓是關鍵,以情感連結價值為核心,滿足銀髮族需求。
葉秀亮教授:公務員、公營機構如何彈性上班削政府開支? 商界裁員怎樣學新加坡? 香港要經歷多久痛苦才能恢復競爭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5
公務員彈性上班取代減薪是雙贏方案?香港如何由競爭力強淪為全球生活最貴城市之一?一起聽聽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葉秀亮教授的分析。
美國加中國關稅  效果不及加其他國家
作者:施永青2025-02-25
特朗普對中關稅僅微幅上調,反而重稅墨、加,因先前對中關稅已達極限,再增恐傷及美國消費者,故轉向未增稅國家以榨取利潤。此舉顯示關稅策略需考量實際效益,而非單純以懲罰為目的。
陳茂波:預算案將提加強版財政整合策略
作者:編輯精選2025-02-24
港府將在周三發表新《財政預算案》,聚焦加強版財政整合策略,嚴控開支、適度開源、善用資源,在維持民生服務的同時,投資未來,把握創科機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封面湖水藍,寓意發展藍海和無限機遇。
如何打造長期健康牛市
作者:譚新強2025-02-24
習近平主席參與民企座談會,市場高度關注。作者認為長期關注微觀經濟和個別企業發展更重要。健康的慢牛市場需要可持續的正數股本風險溢價,並呼籲政策穩定,提升企業盈利和效率,以及允許民企更廣泛參與,才能實現真正的長期健康慢牛。
從中日的旅遊報告看私募投資業
作者:艾雲豪2025-02-24
對「旅客」而言,如果他們對當地旅遊景點沒有「信念」,往往就不會久留;同理,投資者若對中國市場前景心存疑慮,也難以投入真金白銀。然而在此灰暗的大環境裏,私募買斷交易卻是難得的亮點。
麥萃才教授:香港財赤屬結構性還是周期性?政府滅赤與商界削成本有何不同?馬斯克AI查數提升政府效率,有值得借鏡之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1
香港財赤屬結構性還是周期性?政府滅赤與商界削成本有何不同?馬斯克AI查數提升政府效率,有值得借鏡之處?一起聽聽香港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怎說。
羅祥國博士:港府要恢復財政平衡 須做哪七大動作? 成立預算責任辦公室 可怎樣彌補現有制度不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1
經濟學者羅祥國博士在專欄撰文,表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任內恢復整體財政平衡已是不可能的任務。要制訂恢復財政平衡的方案,先決條件是要能更準確的預測財政收入。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穩定幣峰會在港舉行  財庫局:有望成為廣泛接受的支付工具
作者:編輯精選2025-02-21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表示,穩定幣有望成為廣泛接受的支付工具,香港將推出相應監管新規。
問責團體減薪  公務員和資助機構凍薪──香港減赤之對策淺議
作者:編輯精選2025-02-21
香港實施20多年的高官問責制,出現嚴重錯亂以至成效不彰,不是應該全面檢討嗎?在減赤的關鍵時刻,也是對問責作徹底問責的時候了。
工藝技術已失傳  美難再工業化
作者:王弼2025-02-21
美國在100年前是世界工廠,但當世界工廠的工藝技術在過去100年間已經失傳,要再工業化便強人所難,正如現在要在蘇格蘭再重振造船業已經不可能。
社會金融
作者:張宗永2025-02-19
格萊珉銀行以無抵押小額貸款幫助貧困婦女,創辦人尤努斯因為在脫貧的貢獻獲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後來更臨危受命,成為孟加拉的臨時首長。格萊珉的微貸模式現已推廣至多國,值得探討其在香港的可行性。
麥萃才教授:DeepSeek成功 中國可以對美國科技霸權說不嗎? 中國AI還可在哪個賽道跑出? 中文為何在AI思考邏輯較英文更有優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18
DeepSeek成功,中國可以對美科技霸權說不嗎?中國AI還可以在哪個賽道跑出?中文在AI思考邏輯較英文更有優勢?一起聽聽香港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的分析。
關品方:DeepSeek從哪三方面顛覆資本主義根基? 美國證券市場是否從此閉環壟斷不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17
DeepSeek三方面顛覆資本主義根基?美國證券市場閉環壟斷不再?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關品方的分析。
基金教父雷賢達:全球進入兩極化 經濟表現亦走向兩個極端?美股連升兩年 為何不用擔心跌市風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17
全球進入兩極化 經濟表現亦走向兩個極端?美股連升兩年 為何不用擔心跌市風險?一起聽聽基金教父雷賢達的分析。
陳茂波:發債確保北都不因公共財政狀況而受制約
作者:編輯精選2025-02-17
發行債券以支持基建工程、投資未來,是國際慣常和普遍做法。有國際機構的報告就指出,儘管香港計劃發債以支持基建,但債務水平仍處於低水平。
李惟宏籲改革金融市場  陳茂波預期更多內地龍頭來港上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14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港股蛇年開局不錯,兩個星期上升了接近1600點,平均每日成交額超過2200億元,可說是價量齊升。不少企業也看好香港市場的前景,紛紛加速推進在港上市的計劃。
基金教父雷賢達:中國出口增長穩定 為何仍難提振本土經濟?不鼓勵奢華消費有什麼原因? 會否重覆日本經濟迷失30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13
中國出口增長穩定,為何仍難提振本土經濟?不鼓勵奢華消費有什麼原因? 會否重覆日本經濟迷失30年?一起聽聽基金教父雷賢達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