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流行文化符號瓊瑤、劉家昌離去 宣告一個時代的結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05
12月台灣走了兩個演藝經典人物,周二(3日)流行音樂教父劉家昌證實於2日因癌症辭世,享年81歲。周三(4日)下午,被視為對推廣文學貢獻重大的瓊瑤在新北市淡水區的家中輕生離世,享年86歲。
亦舒與玫瑰:寫作,娛己娛人
作者:張灼祥2024-12-05
《玫瑰的故事》面世不久,亦舒在港台談她的寫作,她說「寫作順利時,感到快樂」,又說寫作給她「一定的樂趣和滿足感」,「只要有讀者,便會寫下去。」
江蘇畫家許贇西九首展 唐英年:善用香港平台走向國際 是年輕藝術家卓越典範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05
全國政協常委及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主席唐英年於12月2日出席江蘇藝術家許贇的個人展覽「萬頃浪」,強調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重要性。他期待更多國內藝術家利用香港的文化資源,拓展國際視野。
香港水彩,畫出新天地:論水彩與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角色之獨特關係
作者:編輯精選2024-12-05
本文分析得出水彩的獨特特質和潛力,若香港藝術家配合中華文化傳統底蘊、西方當代的表達等手法,融會東、西、中、外,配合本土、國際推廣及政策支持,將可創造香港獨特美麗的風景線。
台灣一個文化時代的終結
作者:崔少明2024-12-05
初看媒體大標題,以為瓊瑤因高齡而離世。看下去方知是自我了斷。原來,瓊瑤堅持要自己決定怎樣走完人生最後的一程,拒絕等到自己老到或病到難以自主時,繼續受苦。她贊成安樂死,但台灣未合法,如今私下選擇這條路。
厦村十年一建醮,民俗演化話古今
作者:蔡國光2024-12-05
太平清醮,又稱建醮、打醮。有謂始於2000年前漢代的祭祀,如今就是酬神謝恩、求神賜福、施化幽魂、慶賀昇平,亦是村民聚首、共襄延續鄉誼的大規模祭祀儀式與慶祝活動。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 從「兩塊磚」開始 我如何搭建公益長城? 不論多麼尖銳地揭露惡 善是一切文學創作的底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05
「萬里長城也是一塊一塊磚疊起來的」,從文學到慈善,從「兩塊磚」到無數塊磚,莫言是如何搭建公益長城的? 篇篇十萬加閱讀量的書法公眾號背後,莫言和王振如何將書法與時代共鳴?一起聽聽莫言的分享。
薩爾斯堡室樂團新人事 與鋼琴家葛莉茉在澳門演出
作者:傅瑰琦2024-12-04
薩爾斯堡室樂團除了樂團首席是新聘任之外,木管組首席亦有改變。但對於整體的演繹,筆者還是有點失望。
葉兆強因象施墨的新水墨
作者:益行2024-12-04
Kenneth的新水墨是情感的客觀表現,是本性的主觀映射。重溫黑格爾的名言:「藝術的使命在於用感性的形式顯現真實!」
詩三百.唐詩選一百
作者:陳家偉2024-12-04
詩是中國文化的載體,只是短短幾十字已可代表一個人對身處的時代的想法、感受甚至慨嘆。
莫言訪港:慈善在於愛心 彰顯善是文學應有之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04
莫言認為彰顯「善」肯定是文學命題的應有之義,「我想是有了文學以來的一個基本原理」。儘管有作品毫不留情的揭露人性黑暗的一面,但目的還是要彰顯善的力量,「善終究要戰勝惡」。
士別三日的功架
作者:周光蓁2024-12-03
近年陳以琳在國際樂團崛起,先後獲邀指揮歐美頂級樂團,包括波士頓、費城、芝加哥、克里夫蘭、阿姆斯特丹音樂大廳等。今年更在倫敦夏日逍遙音樂會(BBC Proms)開幕演出,指揮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桑梓嶺南:饒宗頤在大灣區」學生比賽頒獎禮成功舉行 多元創作展現傳統文化與創意
作者:編輯精選2024-12-02
「桑梓嶺南:饒宗頤在大灣區」學生比賽成功讓青年一代透過饒宗頤教授的學術與藝術成就,深入認識嶺南文化精髓,同時以多元方式表達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熱愛。獲獎作品將陸續於線上展示,讓更多人欣賞這些匠心之作。
趣怪對聯
作者:劉銳紹2024-12-02
朋友傳話,一位人士可以出高價買書和買對聯。我感到奇怪,我替讀者寫拆名對聯,只是文場雅興,從來沒收分文,怎麼忽然變成一字千金?而且,我的新書是《夢醒癡人瘋語嘲》,怎適合名門望族閱讀?讀了只恐有污龍目!
粵語解密:劄
作者:黃氏2024-11-30
唐人的「劄子」之所以名為「劄子」,顯然是因為「劄」有「書寫」、「紀錄」的意思;而從劄子「亦謂之『錄子』」此一事實,也可推知「劄」確有「紀錄」義。
拜神開工
作者:蔣匡文2024-11-30
傳統的老工匠,他們都懂得一些擇日、擇方位開工的方法,有些業主更請風水師擇日主持。但是今日香港這些老師父老去,新人一般都不懂。
金庸對小說及文學的觀念
作者:楊興安2024-11-30
從金庸夫子自道中,可以見到金庸寫小說,最注重是刻劃人物和人性,着重感情的描述,正合文學追求之旨。
山居偶遇鄉僑
作者:廖書蘭2024-11-29
毫無疑問,鄉僑是海外一支強大而穩固的團結力量,也是另外一種形式的鄉土的延展。一場偶遇卻讓我深刻感受到新界原居民的國家情懷。
當悼念南京大屠殺
作者:何漢權2024-11-28
日本近代國家的建構,當以明治維新,全盤西方為轉捩,很可惜的是,日本西化,是好壞全收,壞的就是西方列強的森林弱肉強食、霸凌掠奪殖民、鳩占鵲巢的帝國擴張主義,當時日本政府的學習,同樣是百分百到家。
游於詩與人生:也斯50年足跡
作者:張灼祥2024-11-28
認識的朋友,因為彼此的步伐不同,人生態度、取向、隨着年歲增長,大家漸行漸遠,正常不過的。看也斯的「游蹤50年」,看一眾文友的導賞,是知道這些年也斯是怎樣把人生旅途點滴書寫下來,即使是疲累,還是快樂的。
東方的整體生命觀
作者:何日生2024-11-28
個人主義的思維體系,讓資本主義極度追逐物質慾望的滿足。消弭個人主義的過度彰顯,才能消弭物質欲望無止境的滿足。
從篆書到瓦當
作者:鄧兆鴻2024-11-28
春秋戰國時,書體可摡括分為五個系統:齊、燕、晉、楚、秦,主要是依據地理位置形成不同的文字系統。各諸侯國都是由周天子分封出來,所以都延續着西周文字的體系。
以人為本 利惠天下 : 談《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
作者:趙雨樂2024-11-27
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不但關乎大家的精神面貌,亦涉及人們的生活美好,更可以是一盤利益家國天下的大生意。
香港城市室樂團為捷克獨奏家打開藝術之門
作者:傅瑰琦2024-11-27
兩人在加奏樂曲中,演奏動人,尤其是維維卡,平順悠揚的雙簧管聲音,的確非常漂亮、感情深刻,亦為這場令樂迷認識捷克音樂家的藝術造詣的音樂會,畫上完美句號。
浪奔浪流說長江
作者:陳家偉2024-11-27
長江三峽是無數詩人墨客筆下的題材,我認為唐朝詩仙李白的詩句最令人津津樂道。
融媒體時代下的機遇與挑戰,了解港台「我是DJ」計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6
媒介融合持續深化,改變了媒介形態和傳播規律,帶來挑戰與機遇。香港融媒體現狀多元,社交媒體成為重要渠道。助理廣播處長李慶華及第二台節目總監程潔瑩接受本社專訪,並探討DJ培訓計劃「我是DJ」的推動作用。
傳統西方社會中的個人
作者:何日生2024-11-26
個人應在何種框架下,才能夠成為真正幸福和完滿的個人?遵循何種模式與思想,才能讓生命找到根本源頭?
載譽歸來的驚喜
作者:周光蓁2024-11-26
上周五,維港被繽紛的燈光裝點,迎來了「香港繽紛冬日巡禮」。在周六晚的大會堂音樂廳中,由大提琴家李垂誼擔任藝術總監的「樂.誼獨奏家樂團」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演出,令全場歡呼不已。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泰斗葉嘉瑩逝世 享年100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5
葉嘉瑩教授的學術生涯,是一部充滿傳奇色彩的史詩。她原本有機會成為一名醫生,但抗戰的爆發讓她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輔仁大學國文系,立志成為一名中華詩詞文化的傳承者。
如何破地獄?
作者:劉銳紹2024-11-25
有人說,努力把地獄變成天堂。我卻認為,與其多想死後的天堂,何不多想眼前的人間?防止人間變成地獄,不是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