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Apr 02 2025 05:18:3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閱讀

引導孩子建立自信與喜愛閱讀
作者:翁美茵2018-05-02
在建立孩子自信的時候,不是營造一個容易獲獎的場景或比別人優勝的場景,而是讓孩子看見他個人的價值。
閱讀獎勵金如何用
作者:何漢權2018-04-27
林鄭特首的歷史性開庫「喜閱」金,是重視閱讀的開始。至於當前要務,閱讀金要怎樣用,怎樣推廣閱讀自有計量,也期望教育局給予彈性。
寫作的功夫──內功動機篇
作者:陳章華2018-04-24
內功是寫作的涵養,什麼構成寫作的涵養呢?只要具備寫作動機,即興趣,很多事情都能夠迎刃而解。
陳敏儀:「閱讀2.0」教育轉向乃是必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4-23
「閱讀2.0」概念帶來意識轉向:閱讀不應再以讀畢書籍為目標,閱讀者應學習帶着問題閱讀。陳敏儀主任分享:「帶領孩子進入書本世界,我們先要捉到孩子的心。有了孩子的心,然後再教他的腦袋。」
迎接電子閱讀 提倡聰明閱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4-23
香港出版學會會長李家駒博士認為,推廣閱讀是要全面、持續地進行,同時要由各界合作才可有效達致。
為什麼要讀書?
作者:李偉才2018-03-27
20年加起來的知識和視野,將還不及閱讀20本精挑細選的好書。不信?附錄列了我的20個選擇,大家可找來一讀,便知我所言非虛。
梁偉傑:閱讀尋找真歷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3-12
梁偉傑老師認為中學生讀歷史書的心態是被課程框架牽引着,只講求簡單易讀和為了考公開試,沒有真正享受研讀歷史的樂趣。
凌羽一:市場學問
作者:張灼祥2018-03-05
凌羽一說從「微觀」來看,Marketing是利用廣告去推銷商品。「宏觀」而言,Marketing是生意。
「閱讀大挑戰」──孩子怎麼看閱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3-01
「閱讀大挑戰」計劃由優質教育基金支持,透過建立網上兒童文學讀後測驗庫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高階思維和閱讀理解能力發展。
朱啟華:閱讀能令每個孩子成為贏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2-22
朱啟華博士表示,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都不一樣,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助提升學業成績,一生受用。
周有光:怎樣讓孩子獨立思考?
孩子不管不行,但不能管得太多。興趣是自己產生的,不是外來的;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必然的興趣同偶然的機會結合,就能成就事業。
沒有尊嚴,談什麼付出?
作者:洪 蘭2017-12-30
社會要進步,絕對不是靠否定他人的付出。因為,沒尊嚴又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沒人要做。當你否定別人時,又怎能期待他甘心為你賣命?
閱讀的夢魘
作者:鄭楚雄2017-12-27
「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與子儼等疏》),這樣才是真正令人嚮往的讀書境界,這不是強逼可以得到的。
書情
作者:譚寶碩2017-12-05
我覺得圖書館是一個繽紛世界,是濃縮的人生。人們在這兒大可以歡呼雀躍、感動流淚,更何況是通電話?看書,未必是正襟危坐、一本正經才能入腦的。
讀書的回憶
作者:王耀宗2017-11-13
當今社會科技發達,電子書流行,手握書本的機會愈來愈少,反而想起過去閱讀紙本書的樂趣。
隨便讀,隨意讀
作者:編輯精選2017-09-24
讀,不是今天讀過,明天可免。其實,它像進食,不是一次過完成之後,便大功告成,從此沒有這種需要,而是每天都有吸收的需要,有時份量多一點,有時則少一些。
閱讀是習慣不是本能 須從小培養
作者:洪 蘭2017-09-23
這些社會百態若沒有透過小說去濃縮,人一生哪有那麼多時間去體驗?
王強:敢於抗衡潮流 方可脫穎而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9-02
他們說:「王老師說從來不讀暢銷書。」我不是不讀,而是暢銷了我就先不要讀它。
韋惠英:如何在學前為孩子打好讀、寫中文的基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8-31
閱讀是需要培養小朋友的興趣、能力、習慣,以興趣為優先,小朋友的第一本書應該是故事書,而不是教科書。
在書展「悅讀」的日子
作者:零傳媒2017-07-24
過去幾年來,「我們一起悅讀的日子」大家庭不斷壯大,寄託了孩子們的美好願望和書展記憶。
比你聰明的人,從來比你更努力,比你多讀好書
作者:老占2017-06-30
絕大部分人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依靠自己的自律和別人的懶惰。
機器人時代,更要閱讀力!
作者:洪 蘭2017-06-17
人的生命有限,不可能去經驗到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所以必須透過閱讀去內化別人的經驗。
讓興趣超越操練
作者:陳章華2017-03-01
如果能夠把閱讀圖書和閱讀理解的共通點找出,把功課轉化成孩子們的興趣,那麼自然而然,孩子也不會把閱讀理解視為畏途。
《教育同心行──校長也上課2》載譽歸來,19位校長心得結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1-25
本書延續前作的教育深度思考,再次得到19位作者獻上作為給香港教育的獻禮。
759阿信屋林偉駿:堅持走自己的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8-22
我家裏的書可能只看大概十餘頁,或者其中的一兩句,借了他的想法,可能以後都沒再翻開那本書的機會。
發光熒屏,智力危機!
作者:胡燕青2016-04-10
六歲以前,凡有熒屏的東西都對閱讀有害。千萬不要為了讓孩子暫時安靜就給他一個手機當「奶嘴」用,頭六歲教不好,為時已晚。
「死亡之科」可以活轉過來嗎?(之一)
作者:胡燕青2016-03-08
想孩子的中文好,得由他們幾個月大時開始着手教導。
周國平:別讓標準答案扼殺語文教育
真實的閱讀理解,就是心靈的積累和文本的含義互相作用的過程。文本愈豐富、心靈的積累愈豐富,理解得愈豐富,理解得愈成功。
李怡:閱讀之美無可代替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10-25
李怡可謂「愛書成癡」,即使家中明明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也要不停地買書、讀書,難怪總有好書與讀友分享。今天,他說着說着又提起一本書,藉以與聽眾分享他的人生哲學。
以新媒體輔助傳統學習與閱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8-30
「其實生活就是學習,小朋友好奇心大,會問很多問題,看見毛毛蟲便會問為何它會爬來爬去,長大後會如何?家長可以拿一本書和他一起探究,這樣學校配合學習,家庭配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