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忽略歷史教訓,登基首日應發布行政命令,如大赦天下或減息,卻發布多項爭議性指令,例如遣返移民、關稅等,行事倉促,最終被迫撤回部分指令,損害威信。

香港擬立法規管劏房,將符合最低標準的單位稱為「簡樸房」。然而,新例引起業主反對,租客也擔心失去住所。預計約26.2%現有劏房不合標,政府需協助受影響租戶,並加強宣傳和執法,以確保政策有效落實。此外,市區重建和收購政策也需配合,才能徹底解決劏房問題。

香港經濟發展主要決定於政治經濟基本因素,不會因為官員「唱好」而真的變好,也不會因為反對派「唱衰」而真的衰落。政府官員需實事求是,切忌文過飾非、報喜不報憂。

關於100分的討論,絕非無緣無故的高調;而是將來歷史回顧,很可能是一個笑話。對孫子說:「你知道嗎,爺爺那時候讀書,都要爭取獲得100分!」

須指出的是,此泡沫爆破之禍,始終是源於地產商群將樓價以一波又一波形式,推升至現今連地產商群都托不住的極限(若非近期利率急升,相信樓市泡沫和泡沫爆破後的傷害會更大) 。

飯圈集資資金去了哪兒呢?平台、冠名商、經紀公司、明星及其貫穿其中所有環節,個個賺得盤滿缽滿,甚至站姐、大粉、代拍、黃牛,也都收入不菲,粉絲紛紛被割韭菜,亂象無窮。

若下一代未有培養對動物生命的合宜態度,在這個有大量寵物和其他野外動物的城市,又如何能達致人和動物的和諧共處呢?

根本公義要求全民真正生而平等和全民都按公平的遊戲規則活動。但現實是貧富有別和存在歧視。我們寄望的是社會更多人以易地而處的心態理解政策和制度。

治理是一個理論性概念,是指使穩定的實踐和組織得以建立及延續的行動和過程。廣泛的概念,可以指組織機構的所有行為。

近期,將政策憧憬推上如入無人之境,其中一項是有關潛在約25萬億元人民幣投資項目計劃。當年4萬億元短時間推高經濟,今次20多萬億元,難道更為之壯觀,但後遺症更大?

政策的不確定因素,令市場進入重新適應期,中資股估值吸引之說仍然未獲受落,因為在很多投資者眼中,有不確定就等於要有折讓。

特區政府的官員不可靠,香港居民可倚靠誰呢?或許香港社會可倚靠的是遠離本地資本勢力與既得利益,從宏觀、從國家層面來看香港發展的中央政府。但中央熟悉香港實情嗎?

本港在宏觀的城巿設計及人口政策,需要可持續發展的研究,而在教育範疇,不論校舍設計、中小學老師的職級架構、人才互補,亦需要新思維去探討。

歷史上,高度分化的社會往往會發生革命甚至動蕩。今天為數不少的人愈來愈擔心是否革命再次將至。

夢見一天,香港教育能真正為學生服務, 研究人類怎樣學習,多參考科研(不是科技),汲取外國經驗,與各國交流活動……增加老師學習新知,顧及孩子的發展需要。

我們天天從互聯網、電視、報紙、收音機得知時事新聞,但取得信息後,會否作深入探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