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董建華

董建華梁振英成立香港再出發大聯盟 團結精英 協助青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4-27
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梁振英作為總召集人的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即將成立。面對這空前危機,董建華認為應該團結香港各方精英,為香港出一點力。
黑白天鵝與「三山兩誠」
作者:劉銳紹2020-02-18
香港社會已出現三山五嶽的人馬,但香港人需要的是「三山兩誠」;可惜,香港很不幸,只有「黑白天鵝」。
2019區議會選舉投票人數創新高 逾285萬人已投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1-24
區議會選舉投票今日(24日)早上7時半開始,多區有票站出現排隊人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呼籲選民踴躍投票,希望選舉能在平和環境下進行。
問責制四大問題 是時候改革了
作者:葉劉淑儀2019-11-08
歷屆下來,問責制給人拉雜成軍之感,問責官員的名單是長了,但很多人只是做了一屆便離任、轉行,來去勿勿,反映「卡片靚、轉行易」,卻沒有政治承擔及忠誠。
要完善任免行政長官的制度和機制
作者:曾鈺成2019-11-04
香港回歸22年,換了四位行政長官,前面三位都沒有做足10年:董建華做了8年,曾蔭權7年,梁振英5年。現任的林鄭月娥,目前很少人相信她會做到10年。
「呂志和獎」昨頒獎 國家模範樊錦詩膺「正能量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0-04
由嘉華集團主席呂志和博士創辦的「呂志和獎」今年已是第四屆,昨晚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頒獎禮。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女士則榮獲「正能量獎」。
你不搞政治,政治搞死你
作者:曾鈺成2019-09-09
四仼行政長官當中,曾蔭權最重視「心戰室」的作用;也只有在曾蔭權仼內,香港沒有發生大規模政治風暴。
改革監警會 光復問責制
作者:徐家健2019-08-11
為確保真正「嚴正執法」,五大訴求以外我曾提出兩項建議:其一,改革監警會;其二,光復問責制。
通識教育科應否保留?
作者:雷鼎鳴2019-07-16
部分年輕人激進化或喪失民族身份認同,通識科也不可能是唯一原因,網上的仇恨言論或許影響更大。但疑問尚在,通識科會否是推波助瀾的「幫兇」?
董建華:對中美談判結果感到樂觀
作者:編輯精選2019-07-11
董建華在「中美經貿關係:現狀與前景」國際論壇上表示,良好的中美關係不但有利於美國、有利於中國,也有利於整個世界。
通識教育不僅無害更宜終身學習
作者:王永平2019-07-10
我認為,通識教育不僅無害,更應納入政府資助的終身學習範圍,造福多些需要獨立思考的香港成年人。
日本前首相倡中國與世界 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者:編輯精選2019-07-09
福田康夫表示,今天中國面臨的問題與過去日本上世紀與美國發生的貿易摩擦非常相似。
「回鍋五人組」:收科、進入問題、撥亂反正
作者:洪清田2019-07-05
二三十年所見,「回鍋五人組」比較進入問題,進入古今中外議題課題的各方正反面,短期可穩住局面,比較妥善處理五項訴求、獨立調查及政改。
抗爭怪通識九唔搭八
作者:關焯照2019-07-05
炸彈被引爆只是時間問題,因為香港社會存在的不公狀況已達到極危險的水平,只要有《逃犯條例》修訂這類藥引,部分青年便會站起來,群起反抗。
傅育寧:國企要創新才能生存 應善用大灣區機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5-27
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寧表示,未來華潤願意開放更多的業務領域,帶領香港的年輕人到大灣區工作、學習、生活及創業,為大灣區建設貢獻力量。
富豪做總統
作者:陳景祥2019-04-25
郭台銘參選總統,將會是台灣政治非常精彩的一幕。如果勝出,對兩岸關係肯定會帶來大變,對香港也許同樣有啟示──商人治港,或許有機會捲土重來。
何志平愛國落難值得同情
作者:王永平2019-04-10
何志平是獲董建華邀請出任首屆問責局長之一。他放棄收入豐厚的眼科醫務,服務政府,是「愛港」表現。離開政府後,他進行的「外交」活動,也是「愛國」表現。因此,何志平應該符合「愛國愛港」的資格。
董建華:香港市民是人工島最大受惠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1-26
社會上很多人都質疑,人工島會最後變成大白象工程。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董建華可以擔保,人工島不單不會用盡香港儲備,相反,興建人工島是一項好的、有利的長線投資。
唔想做要做 應該做唔做──23條立法與出售公屋
作者:陳景祥2018-10-04
要實施23條國安法,會涉及香港法律的修訂,每一項修訂都是高度敏感且充滿火藥味。相比之下,土地房屋問題雖然棘手,但牽涉的主要是利益分配,不是政治對抗,應該較為容易處理。
展示古今科技 專家分享成果──創科博覽2018開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9-24
為期10天的博覽以「驅動創新‧繼往開來」為主題,劃設「工」、「農」、「醫」三大主題展區,合共展示約60項古代展品和超過100項現代展品。
一國兩制是平等關係,還是兩制以一國為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8-10
我們應該要清楚,世界都變很那麼快,怎麼可能說不變呢?如果留着50年不變的概念,會有誤解嗎?我相信會有很大的誤解,1997年至2047年完全不變,這不是一個事實。
團結香港基金倡強化東大嶼 填海2200公頃 造地達半個九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8-09
團結香港基金主席董建華表示:「今日香港社會眾多問題總跟土地嚴重短缺有關,我們必須有信心,有勇氣,亦有責任為香港做長遠整體規劃,好讓年青人及下一代享有更多條件、更大空間,生活得更快樂,工作得更安穩。」
顧汝德:董建華和曾蔭權為何落得如此結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7-22
2012年,曾蔭權像前任的董建華一樣,面對誠信破產的局面。他在立法會也作了扮無辜的自我批評。但是,即使承受這樣的屈辱,也難為他爭得同情。
顧汝德:由董建華到林鄭月娥 四屆特首出了什麼問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7-07
香港在各個生活領域都達到優異的標準,且被視作理所當然,然而身負治理香港責任的官員,表現卻一直未達標。
流水無情 祥安猝逝
作者:何漢權2018-03-02
筆者有幸認識祥安兄,彼此有緣,偶有相約茶敍,話題天南地北無所不談,收穫甚豐。如今祥安兄離去人間,筆者痛失一位好友。
倘更多港人可以置業 80萬公屋已足是好事
作者:陳景祥2017-11-02
林鄭月娥的80萬公屋已足夠說法,不少評論認為是把公屋供應封頂。但事實上問題並不關乎封頂與否,而是政府有多大能力把協助港人置業的目標落實。
補貼置業計劃死穴多
作者:關焯照2017-10-27
從公屋和居屋的建築成本升幅來作比較,便會發覺罪魁禍首仍是缺地。
梅花間竹
作者:曾鈺成2017-10-16
為什麼董和梁選擇在一月發表施政報告,而曾和林卻要在十月發表?
如果香港前途光明,林鄭月娥應敢於做大膽的新領袖
作者:褚簡寧2017-10-12
董建華和曾蔭權是軟弱的特首,他們不敢對抗反對派;梁振英硬碰硬,但反對派明確表示不會跟他妥協。如果林鄭認為她的政策符合社會整體利益,她不應懼怕反對派的質疑。
碼頭風雲
作者:陳景祥2017-08-17
引入競爭令收費下調、提高貨櫃碼頭業的競爭力,道理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