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實施的是縱向管制的「人民民主專政」,而英國實施的是橫向制約的西方民主政制。要在香港實施大陸式的政體,顯然是行不通的。
「中港矛盾」是由香港內部矛盾引發到「佔中」運動,加上「泛民」的強大反對派力量而引致。
作者:
楊必興 P H Yang2019-07-21
逾十泛民議員帶領,所有行車道都充塞了示威者,就預告這是再一個史詩式民主大遊行。
有老友問,以現在這個情况,政府撤抑或不撤,叫我用最簡單而肯定說話回答,這是大塊文章,又怎可以三言兩語說得到?
泛民屢次恐嚇,若修訂通過美國便會撤銷《香港政策法》、取消香港的單獨關稅區地位,香港將失去一直享有的國際地位云云。我認為這些說法危言聳聽,皆因香港一路走來,國際關係網十分牢固,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
在反對派的論述中,反對新移民及反對中港融合,是解決香港一切問題的萬能key。「起樓畀大陸人住」,成為反對增闢土地的萬能key。
《逃犯條例》修訂之所以出現這麼多的爭執,以至上萬人出來示威遊行,歸結之處是香港社會裏有着反共反中的情緒,這也是「佔中」和旺角暴亂的社會基礎。不過,這樣的反共反中情緒,從來都有。
「關愛共享計劃」、「就業支援補助金」──這些名堂可真是創意之作,不知是出於哪一個高人之手?
老人綜援一減「高額援助」一加,政策其實沒政客和傳媒所描述的刻薄(當然也不見得闊綽)。
香港與文明世界接軌的言論自由,包括保持沉默的自由。政府DQ朱凱廸粗暴地砍斷沉默的自由。此舉也嚴重破壞容許緘默權的港式法治。
建制派做不到的事情,本土派都一一為他們做了,怎不令人懷疑本土派其實是專為建制服務的特務。
立法會九龍西補選,泛民的競選政綱包括反對「明日大嶼」。如果泛民贏了補選,一定會說選舉結果證明民意反對填海。泛民輸了,反對的火力下降了。
泛民認為,他們的候選人敗選,是因為很多支持他們的選民沒有投票。這些選民,明知泛民如果輸了這次補選便保不住議會裏的否決權,依然不肯出來投票;對泛民「告急」,他們無動於衷;他們還算是泛民的支持者嗎?
九龍西補選,泛民代表李卓人落敗,失去地區直選的過半數議席。泛民今天的困局,部分源自政府相繼取消多名非主流泛民參選人的資格,部分是本身出了問題。
有風聲傳出「結束一黨專政」的主張有違憲法,民主派議員倘能藉機表現強硬的姿態,呼喊口號,可收彰顯立場、提振士氣之效。可惜他們並未對此達成共識,引發新的危機。
降低全體委員會的法定人數,其實與反拉布無直接關係。這是因為建制派議員的數目遠超過半數,可確保會議不會流會。
簡單的說:屁股決定腦袋;你坐在哪一邊,就說哪一邊的話。立法會裏的「辯論」,從來只講立場,不講道理。所謂真理愈辯愈明是騙人的,立場愈辯愈硬才是真的。
佔中的後遺症正逐步顯現,泛民宜及早檢討戴耀廷的那套對泛民在總路線方面的影響。
也許有些人特別喜歡陰謀論,對一地兩檢有情意結,在杯弓蛇影的心態下,才會一葉障目,盲撑林子健。
先前兩宗事件,警方偵查為什麼又不見得效率神速?人們到現在仍不知道事件真相。
今屆政府能否取得港人信任,關鍵不是官員變得和顏悅色,而是能否在尊重一國的同時,維護港制和港人的權利。
立法會議案審理遲緩,積壓嚴重。
泛民可以將政治訴求的精力加倍,放在維護法治和爭取社會公義上。
從政府的角度看,香港的矛盾可以是意識形態的,亦可以是社會經濟的。
可以說內地各級官員皆曾見識過林鄭月娥「好打得」的能力,亦了解其為人
我們可以從林鄭月娥最終組成的班子透視她的領導能力和中央對她的信任
新任特首不要忽視民間這種潛藏於不少人心中的願望。如何做好工作化解撕裂,的確是林鄭月娥的重要任務。
權力理應附帶責任,泛民在選委會內的影響力增加了,問責的壓力也更大 。
這次政改以及佔中,特區政府是失去了整代年輕人,大約八成的年輕人,都出現信任及信心的問題。所以投資在年輕人的多方面發展相當重要——尤其是香港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