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經濟陷困,百物騰貴。長遠規劃不足,產業創新乏力,社會瀰漫得過且過心態,泡沫破裂,前景堪憂。

DeepSeek 帶來顛覆式影響,同時仍有未解決的問題,如AI幻覺等。楊紅霞教授認為,這正是香港學術界可發揮作用的地方,透過各學科專家的專業知識與技術輸入,香港有機會在 AI 產業應用層面取得突破。

AI投資並非新鮮事。數學家西蒙斯四十年前已將其應用於對沖基金,獲利豐厚,並慷慨捐贈慈善事業。AI投資的關鍵在於結合數據分析和人類直覺,而非盲目跟風。切勿迷信AI,理性投資才是王道。

DeepSeek效應持續,帶動中港股市上揚。兩會在即,刺激經濟或結構性改革的爭論白熱化。筆者建議中國應把握時機推動結構性改革,包括:解決地方債、刺激內需、開放資本帳、開放互聯網及改善國際關係。

梁文鋒與張桂梅的故事,雖然發生在不同的領域,卻共同展現了堅持信念、突破限制、以人為本的精神。這些精神對香港教育界的教師與學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歷史學家錢穆的觀察,歷史上的英才都出自小城鎮,敢於創新。

為何中國股市長期回報率跟不上GDP增長? 投資人譚新強認為,DeepSeek印證了中國民企和市場的重要性,下一步要打造長期健康牛市。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DeepSeek算力要求低,將會打破美國和大企業在AI方面的壟斷? AI帶動多個產業發展,中國經濟比美國的優勢大?一起聽聽經濟學者雷鼎鳴教授的分析。

DeepSeek的成就預示了一個以效率、成本效益和快速創新為標誌的新時代已經開展了。AI的未來將取決於技術突破、地緣政治動態和監管框架。

秦泗釗教授指出,近年學術界和工業界對大型語言模型的研究都取得很大進展,其中一個顯著的成果就是推出生成式預訓練模型(GPT)。

DeepSeek成功,中國可以對美科技霸權說不嗎?中國AI還可以在哪個賽道跑出?中文在AI思考邏輯較英文更有優勢?一起聽聽香港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的分析。

DeepSeek-R1 LLM 於達沃斯論壇亮相,效能媲美 GPT-4,成本卻大幅降低。同時,DeepSeek的開源做法獲得全球推崇,一致認為此舉對達至全民通用人工智能非常關鍵。

DeepSeek三方面顛覆資本主義根基?美國證券市場閉環壟斷不再?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關品方的分析。

中國經濟開始復甦,譚新強認為國家是時候善用DeepSeek時刻,以及有序開放互聯網和資本帳。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中國科技突飛猛進,挑戰西方壟斷地位。DeepSeek的出現,以其精準計算、開源特性及低成本優勢,震驚全球,更可能帶動AI普及化,中小企也能受惠,提升生產力,促進更公平競爭。

DeepSeek橫空出世,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認為,它打破了美國投資愈多回報愈大的迷思,令總統特朗普的投資大計落空。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DeepSeek引發AI競賽,中國後來居上,美國急謀反擊,控制媒體、加強禁運、建立防火牆。DeepSeek估值或超千億美元,中國應善用此契機,逐步開放互聯網和資本帳,吸引外資,提升國際影響力。

美國是一個只知謀利的社會、必走棄義而行。一個沒有義心的社會,謀利也不長久,所以華為放棄美國市場是正確的。

美國要獨霸世界,中國表明了不會屈從,中美較量因此會是一場馬拉松競賽。任何希望中美言歸於好的良好願望,都是脫離現實、不切實際。

蛇年新春,不斷出現在筆者眼前的人居然全是科技人,他們都不是英語人士,也不是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但有聚人之力。

當大家沉迷地相信:只要我不斷投入算力,己方的模型能力就可以持續上升之際,DeepSeek的出現就完全打破了這個信念。原本家長提供豐厚教育資源這個優勢,卻變成了孩子的致命一擊。

DeepSeek開源衝擊國際科技金融市場。其全公開代碼協議,發動群眾智慧,打破壟斷,促進科技普及。此舉挑戰美國主導的知識產權暴利模式,為後進企業提供趕超機會,意義深遠。

英偉達CEO黃仁勳在去年11月稱,大灣區是全球唯一同時擁有機電技術和AI技術的地區,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須緊緊抓住。

中國科技企業DeepSeek以開源方式,展示研發AI另有低成本出路,震撼科技AI業界發展和投資界。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接受本社訪問時表示,等如蔗渣整出燒鵝,此舉令業界反思,原來可以用二等GPU發展功能不輸的AI大模型。

TikTok和小紅書現象,以及中國AI大語言模型DeepSeek的出現,已在各自的領域重新定義了遊戲規則。這些是中國創新的有力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