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政府發債是用於投資,又是否可行呢?這個情況就像個人應否做投資一樣。香港樓價高企,要全額支付買樓款項,一般人不易做到,但透過銀行貸款做物業按揭,就能夠迅速取得物業的使用權,可以自住或放租。

預算案建議,撥款預留約3億元建立數碼企業身份平台,便利企業身份認證及核對簽署,加快它們數碼轉型;推動數碼共融,在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1億元,為長者提供數碼培訓課程和技術支援的項目。

加強數據交易生態不僅能提升香港在大灣區乃至全球的經濟科技地位,還能鞏固其作為全球數字經濟融合發展「超級聯繫人」的角色,促進香港產業升級,推動傳統產業的競爭力。

要避免結構財赤,除了縮減開支、發債支持基礎建設,還要加上經濟增長,節流之外還須開源。未來兩三年可以回復收支平衡,本地經濟的增長點在哪裏?增長幅度是否可追得上開支?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出爐,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為我們點評財爺陳茂波在創科舉措着墨是否足夠。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如今智能化、綠色化、可持續發展及跨境電商乃物流業大勢所趨,物流企業紛紛邁向升級轉型,當局亦進一步推出優化措施,藉此加強支援,讓業界把握商機。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在報章撰文總結,今年《財政預算案》的民生福利部分,算是中規中矩,紓緩中下階層的生活壓力之餘,也確保赤字不至於惡化。

當局會探討在政府建築物幕牆應用太陽能發電技術,又繼續支持公私營機構進一步利用可再生能源,何解就不願聆聽筆者早前在本欄的建議,在全港各地政府興建及管理的行人天橋上蓋及公路隔音屏障,應用太陽能發電技術?

什麼人在財爺宣布撤辣之後非常開心,除了要付辣招稅買樓的人之外,那些有迫切性賣樓的人,不用被人「鋤價」,或者被人鋤都唔會鋤得咁深,對那些人來說是非常重要。

整體而言,預算案財政上做到量入為出,我認為我認為是一份相當明智和平衡的預算案。稅制可以適時作出調整,但眼下的共識似乎是現有簡單稅制有助香港經濟復甦、重拾各界信心,至少在當前經濟狀況下應該維持。

陳茂波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具有傳統的漸進主義預算原則,即任何預算的調整和改革都必然是漸進的、零碎的、一步一腳印的。

日本內部人口和經濟結構問題嚴重,對外又面對中國崛起的巨大競爭壓力,再加上美國政府和投資者催促改革,所以最保守的日本企業文化也必須政革。

市民會問:港府的開支是否恰當?赤字高企和儲備減少與開源節流的關係如何?也許港府有也「形勢比人強」的壓力,例如國家安全的費用、警方維穩的需要,都不能多說,但這些問題卻是市民關心的。

如果你發債,是用來投資一些大型基建項目,這樣便沒有問題,但假如連年發債,然後把借貸支付日常開支,以至用來「債冚債」,香港財政很快會陷入乾塘。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發展生命健康科技,將動用去年預算案預留作相關發展的其中60億元,資助本地大學與環球機構合作,設立生命健康研發院,促進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多間大學對此表示歡迎。

鄧希煒表示,香港的結構性財赤主要是人口老化問題,香港是小型經濟體,改變人口老化的方法不外乎是增加外來輸入的勞動力,特別是年青人的勞動力,以及增加生育率,但二者都是遠水不能救近火。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宣布多項鼓勵創科和資助高等教育的舉措,多間大學表示歡迎,認為可以保持香港在前沿科技領域的競爭力。

莊太量提醒,影響樓市大方向的關鍵並非撤辣,而是利率走勢,現時利息與之前相差4厘,供30年計利息相當於樓價一倍,撤銷7.5%稅率有助樓市穩定,但並非讓其轉勢。

經仔細分析後,金管局認為在繼續維持銀行體系穩定及確保按揭業務風險得到妥善管理的前提下,有空間修訂物業按揭貸款的逆周期宏觀審慎監管措施,並適當調整其他房地產貸款相關的監管要求。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周三(2月28日)將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今年的預算案封面色調為杏色,陳茂波強調色調的選擇包含着政府對香港未來一年的期盼。

筆者只想在此以專家身份指出,不同程度的減辣和全面撤辣,將可能造成如下不同結果,政府可以此選擇最有利市民、經濟和政府的選項。

2024年是香港復常的第二年,大幅度更改稅制似乎不是時機。但一些多年未調整的政府收費,應按照成本升幅,以及考慮市民承擔能力,向上調整無可厚非。

香港中華總商會(中總)周四(22日)假香港君悅酒店舉行甲辰年春節酒會。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及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等應邀擔任主禮嘉賓,聯同該會各首長向出席來賓祝酒,歡慶新春。

急也急不來,一定要等2月底《財政預算案》之後,如果政府唔撤辣,樓市會繼續下跌,成交量亦會維持在低水平,冇人買新樓,地產商就唔會買地,政府就要考慮開徵新稅項及推行緊縮政策,到時香港真正冇運行。

莊太量指出,2023年經濟放緩,主要受出口及政府開支出現倒退所致,但他認為今年這兩個重要環節表現有可能錄得正數,只要其他環節也不太差,香港今年經濟增長要達3至4%並非太難。

疫後香港經濟復甦未達預期,正值香港大學經管學院發布《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我們帶着問題與教授見面。香港稅制是否需要改革?外部因素有什麼影響?一起聽聽香港經濟學家、港大首席副校長王于漸教授的分享。

周永新建議《財政預算案》可以認真落實「居家安老」政策,即把用於長者的開支,移向各種社區支援服務,包括日間護理服務、社區康健服務、到戶支援服務等。

作者: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2024-01-10
香港自疫情後經濟開始恢復,但力度較預期緩慢。要增加政府收入,最有效方法是開拓財源推動經濟,並考慮配合市場發展趨勢,推動新興產業或行業發展,從而帶動經濟增長。

作者: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2024-01-05
政府應採取開源措施,適當增加稅收。香港現時的稅基狹窄,而稅收是政府最基本的收入來源,故應考慮擴闊稅基。除了增加煙草稅以外,建議政府考慮徵收糖稅。

擴大點而言,國際地緣政治和內地經濟急劇變化,特區政府原先對未來財政收入的預測,有否需要重估?內地地方政府相繼陷入嚴重財赤,香港應如何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