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教授劉遵義教授日前出版新著。他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經濟有着「邊學邊做」的獨特優勢,她能迅速從其他經濟體學習,並發展、創造更成功的經濟模式。
美國財長耶倫指中國一些行業產能過剩。著名經濟學家劉遵義教授指長期產能過剩是不可能持續的,短期的產能過剩則是創新或新市場帶動的市場自由競爭的必然結果,問題會自動解決。一起來聽聽他的分享。
著名經濟學家、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劉遵義教授認為,現在是各顯神通,之後是適者生存,最終就是高質量、高效率的企業才能繼續發展下去,市場產能過剩的問題會自動解決。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3月23日(周六)在校園內新建的禮文堂舉行建校10周年大會暨發展論壇。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強調,中大(深圳)的立校之本是四個字──「融匯創新」,就是「包容」和「創新」。
中國是一個有順差的經濟體,勞動力過剩,生產能力也過剩。政府要做的,就是要扭轉人們的預期,增強他們的信心。
儘管存在疫情、俄烏衝突以及全球經濟衰退的威脅,中國的進出口商品總額仍增長7.7%,超過42萬億元人民幣,繼續保持世界最大貨物貿易國的地位。但是,2023年可能會大不相同。
經過兩年多疫情的洗禮,中大校園再次煥發姿彩,祝願母校一甲子校慶再攀高峰。
團結香港基金周四(8月18日)舉辦論壇,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在發表演說時強調,香港應利用全球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優勢,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在環球金融市場廣泛使用。
特首林鄭月娥周二(7月7日)公布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屆資審會成員,除主席由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擔任外,另有官守及非官守各三位委員員組成,任期由即日開始。
劉遵義教授估計,2019年社會事件導致實際GDP損失3.7%,而新冠疫情令2020年上半年的實際GDP估算損失為6.4%,全年估算損失為11.4%。
團結香港基金5月18日邀來劉遵義教授,與大家分享特區政府應如何振興經濟、為企業重建希望,及促進香港長遠發展所需的額外財政措施。
為了防範新冠病毒傳播,各國都採取嚴格的出入境管控措施;如果所有國家都採取嚴格的入境政策保護國民,是否意味着全球化的終結?筆者認為這不是結束,而是一種形式上更安全、更穩定的全球化的開始。
2019年1月23日,300多位商界、金融、投資、政界、專業團體精英及本社名家作者參加本社首屆財經峰會,討論在中美貿易糾紛的背景下,2019年投資市場應如何自處。
2019年呂志和獎頒獎典禮將於2019年10月3日舉行。2019年的「正能量獎」獲獎者是素有「敦煌女兒」之稱的樊錦詩女士。此獎表揚她對敦煌莫高窟的研究及保育工作。
國史教育中心校長何漢權指出,「獅子山下,東江水流」,中國歷史是從過去到現在,永遠沒有終止的對話。國史教育中心沿着三個路向──香港心、國家情、世界觀──舉辦活動。
董建華在「中美經貿關係:現狀與前景」國際論壇上表示,良好的中美關係不但有利於美國、有利於中國,也有利於整個世界。
香港的中、小學生在王安石專題研習上卻展現了極高的水平,令作為評判之一的筆者深深體會到學生在這方面的努力和投入。
劉遵義教授認為,這場「貿易戰」對中國的實質影響不大,中美都不會「大獲全勝」,持續下去只會「雙輸」。
灼見名家傳媒舉行首屆財經峰會,邀請10位重量級嘉賓,一同探討香港如何應對貿易戰,探討樓市動向,探討投資方向。
劉遵義認為中美的貿易競爭是一個長期的問題,因為中國經濟發展太快,再過多15年左右,中國的GDP走勢會超越美國。美國要習慣未必做第一,所以競爭是難免的。只有通過加強雙方的經濟依存度,才能出現雙贏局面。
美國的所謂逆差嚴重誇大,主要原因是中國輸美的產品中,內中包含了很多並非在中國生產的半製成品或原材料,例如蘋果手機的價值,只有5%左右是在中國生產,中國只是在組裝加工而已。
2019年1月23日,灼見名家將舉行首屆財經峰會。出席嘉賓包括商界、金融、投資、政界、專業團體及本社名家作者,亦會廣邀各大媒體出席採訪。
2018年呂志和獎人類福祉獎的關注領域為「降低天然災害的影響」,獲獎者為世界氣象組織。組織致力為191個國家和地區會員制訂標準及監察相關政策的實施,優化針對各類氣象災害的全球性監察、預報及溝通工作。
今年是中大慶祝創校55周年,是凝聚全球校友的良好時機,為母校作出貢獻。
段崇智教授如何處理好與學生組織的關係,須要有高超的政治手腕。
在美國有很多人,都是在第三次創業才成功的。十個嘗試才有一個成功,害怕失敗是不會成功的。
須化解非全球化與反全球化的情緒,各國政府應當利用重分配與再就業培訓,落實沒有輸家的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