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17 2025 15:35:4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大學生

大學加費、高教發展、非適齡學生
作者:陳景祥2024-06-29
香港高等教育在國家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是香港的主要競爭力之一。除了教育質素和國際化水平,在配合新時代需要推動高教創新變革上,香港也應走在前頭,為國家高教發展探索更多新方向、新模式。
關品方:猶太勢力橫行無忌 引爆美國大學生反戰運動? 六大矛盾爆發導致美國走向衰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1
目前美國青年學生發起的反戰風暴已逐漸席捲全美國,現正蔓延到歐洲。時事評論員關品方認為,這是美國開始衰落的另一明證, 為老人政治敲響喪鐘。
陳文鴻教授:港英時代香港大學生為何敢於反殖愛國?從反中亂港到黑暴 香港教育出了什麼亂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20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大學學生會在回歸前一直發揮移風易俗的作用,因黑暴而學生會只是因噎廢食,我們更應該改變大學體制。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盼《施政報告》為年輕人燃點希望
作者:宋陳寶蓮2023-10-17
「民智行動設計智庫」於2020年中成立「蛻變計劃」,對2019年反修例事件中的被捕年輕人提供情緒支援及輔導工作,並於2021年中進一步向刑滿出獄的年輕人提供「生涯重塑」服務,幫助他們重返校園、職場。
一膽二力
作者:李志強2023-05-26
我們在人生路上,念書、工作、談戀愛以至做生意,各方面都免不了比拼競爭。試想,跟對手短兵相接的時候,如果彼此水平差不多,你靠什麼取勝呢?能敢於出盡全力正面交鋒,憑藉的正是勇字當頭。
大學生之人文發展
作者:程介明2022-12-30
大學,不應該也不可能瞄準目標模型去塑造學生;而是應該把學生釋放出來,讓他們在浩瀚的大海中游泳,讓他們嘗試,允許他們犯錯,從而鍛煉自己,讓自己在變幻莫測的未來,可以自如地生活。
為何他們滿口粗言穢語?
作者:施林海2022-12-09
近日中文大學再次「榮登」新聞版面,又是涉及學生說粗話。口吐髒話已從以前的助語詞演變成目前的主語,成為本地某類青年人表達自我的主要方式,談吐中必然夾帶男女生殖器官。如此現象,很值得正視,且予以深入反思。
教大‧教育‧拓新
作者:編輯精選2022-12-02
香港教育大學學校協作及體驗事務處為非教育學士課程學生主辦「教育‧拓新」實習計劃。協助學生提早適應職場生活、裝備自己的軟實力及增長見識。為他們的生涯規劃增多更多的可能性。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正式就職 葉詠詩等4人獲頒榮譽博士學位
作者:編輯精選2022-11-28
香港科技大學今天舉行第五任校長葉玉如教授的就職典禮暨第30屆學位頒授儀式。
欺凌惡習必須絕跡校園
作者:何漢權2022-11-09
近日有大學一年級學生在迎新夜,被所謂「學長」逼迫,要狂飲一瓶又一瓶的烈酒,終至要被送入醫院進行深切治療。校方得悉此有可能奪命的欺凌迎新消息,卻連一句「欺凌惡習必須絕跡校園」的話都沒有?
最受歡迎的校訓:博學篤行
作者:潘銘基2022-11-08
作為如此多高等學府所選用的校訓與院訓,「博學篤行」表明了學以致用的重要性,以及世人對實踐所學的重視。一句校訓,連結了校內與校外,難怪獲得了這麼多辦學者的歡心,可謂實至名歸!
早起的難度
作者:潘銘基2022-10-17
社會人士對大學生一直有着不同的期望,別人冀盼如何,當然並不重要。我們如何自處,長久下去,才會建構起別人對我的印象,大學生亦復如是。
新學年開始 多校首辦升旗儀式 校長籲大學生肩負社會責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06
踏入9月新學年,多間大學均舉行開學典禮,標誌新學期正式展開,多家大學也於迎新活動上舉行升旗儀式,希望增加大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因應疫情,大部分本科生課程將全面回復面授教學。
有大學下指令 禁學生雲雨情
作者:丁望2021-10-29
在北京,鋼琴家李雲迪「嫖娼事件」炒得滿城風雨。在私人住宅與一個女子約會,是朋友交往,還是錢色交易的「嫖娼」,並無實證調查,說是根據朝陽區紅大媽的告密。紅大媽的背後,是嚴密的監控網。
陶傑:全球年輕人不滿
作者:編輯精選2021-09-16
香港許多名牌大學高材生,即使回流香港,投身經紀公關、兜售保險,又或自立門戶,利用網絡做KOL。大學所讀三年,與求職所需的知識技能不相配,全世界俱有此種求職亂象。
大學生放眼世界 應聚焦世界和平反對戰爭
作者:關品方2021-05-10
香港的大學生,急宜猛醒。今後10年,全球戰雲密布,在戰爭與和平之間,需要知所自處,知所抉擇。
張炳良教授:推動社會變革不能只靠激進 年輕人應腳踏實地積極參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5-07
從歷史長河看香港,就算過去幾年都有許多變化,不同陣營有不同的政治觀點,有樂觀也有悲觀,有負面亦有正面,無論如何,這些變化必然導致下一階段的新變化。
保釣50年
作者:陳文鴻2021-04-08
示威和參與運動的目的只是表達,不是為個人爭取政治本錢,也不因此而從政。當時香港大學、中文大學積極參與的同學,在示威遊行表達之後,各自回歸本身的專業,不少後來都進入海內外大學任教。
雷鼎鳴:大學生無出路 香港高等教育出了什麼問題?《灼見教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9-16
去年反修例事件和今年的新冠疫情影響下,香港經濟受重挫,今年踏入社會工作的大學生尋找工作十分困難,面對人生的新挑戰。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香港教育與實際工作未能接軌。
今年大學畢業生就業前景
作者:莊太量2020-08-14
筆者明白求職屢屢碰壁的應屆畢業生不在少數, 雖說今年比較艱難,但一些求職訣竅仍適用。
大學自我管理之道在哪?
作者:何漢權2020-06-24
大學生都是18歲以上的成年人,不懂自律抗疫?中小學乃至幼稚園的學生,都能開開心心返校上課,為何大學不能將課室重新開放?結果推原因,是抗疫物質匱乏?是大學師生仍怕感染?抑或另有不能明言的理由?
對年輕人悲哀 政府要整頓教育
作者:陳文鴻2020-01-06
學校與教師可能便是中學生觸犯法紀、參與示威暴亂的主要因素,不從這方面着手整頓,同樣的學校、同樣的教師,今後仍會教育出千千萬萬盲目示威暴亂的中學生。
放棄青年人便是放棄香港的未來
作者:宋恩榮2019-12-14
無論年輕人有什麼不是,當權者及僱主皆不能輕言放棄他們,因為放棄青年就是放棄香港的未來。
清除政治教師 重新教育學生
作者:陳文鴻2019-11-25
今次煽動中學生暴動的,不少是他們的老師,部分是從佔中或旺角暴亂脫身潛伏而來的。今次若能鎮壓動亂,不可能再埋下炸彈,放生這些暴民大學生,讓他們有機會在外力發動下東山再起。
我的志願 好彩做唔到
作者:湯文亮2019-10-28
我在小學畢業的那一年,我寫「大學校長」是我的志願,全間學校的老師都嘩然,校長召見我並且教誨說,寫我的志願要實際一些。
為什麼要對未來主人翁網開一面?
作者:陳文鴻2019-09-23
能公開提出「黃台之瓜」,再「網開一面」,是香港財雄勢大者。是真心真意地維護年輕一輩,不顧他們在近月發展出來的暴戾、無知無賴?抑或是另有用心?
大專學界致林鄭月娥女士之公開信:我們一如以往,堅持民間五大訴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7-07
除非特首不追究反修例運動抗爭者,以及會面必須公開透明,否則大專學界絕不會考慮與閣下作出任何形式之會面。
陶傑:科大學生會聰明的決定
作者:編輯精選2019-07-06
主次尊卑分明,由學生定大前提、定 Agenda、定目標,由學生來定試題,是聰明的。而不是林鄭這個「母親」來決定煮什麼菜,叫「子女」回來開飯。
對香港教育的建言
作者:何漢權2019-04-05
校園生活,最了解學生、最適宜進行全面輔導學生的,應是老師。對學生品德教育的栽培,亦需要教師以身作則,並花大量時間與空間,與學生並肩前進,但教改及教育投資能關注此重要一環嗎?
中學畢業出路不只有大學
作者:孫明揚2019-01-09
副學士及高級文憑的資歷已漸獲外界認可,政府應加強向社會宣傳資歷架構,令學生可有更廣闊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