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人工智能

張建宗:鞏固傳統產業 力拓創科產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0-31
張建宗認為,香港得天獨厚,只有730萬人口,卻有四間大學打入全球百大學府殿堂,是不容易的,加上有好的治安、體制,是香港成功的地方。
工程科學與明日世界:未來生活水平取決於工程科學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0-29
政府公布的智慧城市藍圖內,包括了我們的起居飲食,例如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環境、智慧市民、智慧政府、智慧經濟六個範疇,各自能否做得好,很靠我們大家的努力。
科技主導人類追求健康
作者:鍾伯光2018-10-28
我們都知道科技發展會不斷向前,但我們人類自己也應該做好照顧自己身體健康和活動能力的本分,不要太早倚賴機械人照顧我們的起居飲食。
人工智能產業偏應用 窒礙基礎科研
作者:黃錦輝2018-10-18
由於人工智能具創新性,其商業模型往往顛覆常規,創造新常態,因而衝擊現有法規。恐怕不少不負責任的企業為了賺錢,不惜鋌而走險,罔顧社會秩序,隨時造成惡果。
人工智慧的未來
作者:編輯精選2018-10-17
想要預測AI故事的結局非常困難,一部分是因為這不只是一個關於機器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人類的故事。
大灣區拓創科 政策開道除阻
作者:黃錦輝2018-09-12
現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需要本地企業勇於衝出香港,進軍內地,開拓商機。
AI系統須具情商創意及獨立IP
作者:黃錦輝2018-08-22
儘管人工智能產品有如水銀瀉地,廣泛應用於大小行業,但主要仍是為了代人類處理勞動力密集及高重複性的任務。
教師智慧與人工智能
作者:程介明2018-08-13
科技是否會取代教師?這是一個全世界都關注的命題。說關注,那是中性的,因為不知道人們是帶着正面的心情而期待,還是帶着負面的心情而擔憂。
陳裕光、吳克儉:裝備企業和青年迎接時代挑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7-31
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新經濟、新世代和人工智能科技發展帶來的挑戰,社會、企業和個人需要具備怎樣的明日思維,應如何擁抱未來?
中國如何突圍美國科技霸權?
作者:東方財經雜誌2018-07-26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中國要突破美國的高科技圍堵,必須正視美國在科研方面的諸多先進理念和做法。
創新風險高  保險業界須護航
作者:黃錦輝2018-06-06
保險業界對促進創新産業起了關鍵性作用。保險產品的設計要與時並進,覆蓋較高風險的創新産品及服務。
中美之間的AI競賽
作者:黃元山2018-05-29
筆者認為,AI發展於中國而言,它除了是經濟與科技力量的互相結合,其實也牽涉民族使命感。
似金箍圈的GDPR
作者:黃元山2018-05-08
筆者相信個人資料及隱私都需受到保護,這是基本人權。
姜偉:中國特色的司法文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4-11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姜偉表示,中國必須走「奉法強國」之路,而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在國家治理模式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指出內地司法的主體要求就是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要求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
京東JD新定位:傳統經濟與互聯網經濟深度融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4-02
京東從傳統零售商轉型,成為中國最大電商之一,日後繼續開拓東南亞市場,協助商家及初創品牌打進外地市場。
用學習的熱情 對抗科技的冰冷
作者:洪 蘭2018-03-31
目前,人類比機器人高明之處在於人情世故的應變和同理心。
霍金:一個可敬又可愛的公共知識分子
作者:李偉才2018-03-20
霍金有一個天才的頭腦,但風趣又幽默的他,不單把這顆頭腦用於學術研究,更將它和一顆熾熱的心結合,為社會事務發聲。他是一個真正可敬的公共知識分子。
推動時尚行業與人工智能融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3-14
時尚行業的市場潛力很大,但想讓科學的AI去認知主觀的時尚,就必須將主觀審美中的內涵知識和經驗規則轉化為機器能力的AI。
譚家齊:數位時代的大學歷史系想有怎樣的新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3-09
譚家齊博士認為面對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新環境,再加上人工智能對未來教學的介入。新生代的史學家不能繼續抱殘守缺,必須要學習傳統史學以外的數理應用知識。
創科開支佔三分一 政府有心協力推進
作者:黃錦輝2018-03-06
筆者認為預算案只是針對基建投資並不足夠,政府應該盡快制定香港「再工業化」的策略,包括明確的「關鍵成效指標」。
劉怡翔:慎防黑天鵝與灰犀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2-26
他近來接觸銀行業及股票市場投資者,均有一種世界太好的感覺,表示要提防易爆煲的情况
現實黑鏡子:大數據帶來的消費權益失陷
作者:孔笑微2018-02-23
人們發現數據資產本是產生於自己,卻經常被讓渡於政府或私人巨頭,用於自己不能掌控的交易和應用,對未來隱私洩漏的風險也近於懵懂。
科大圓桌論壇:金融科技中的AI人工智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2-09
在「相約科大,遇見未來」大學金融科技教育論壇上,一眾嘉賓談及人工智能科技衍生的責任問題、終端用戶的防範意識、數據溯源方法及管理等話題。
今天AI重機器學習 未來AI推機器自決
作者:黃錦輝2018-02-06
早前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科技論壇,討論AI能否代替人類。有講者認為AI應用是人類挑選的,其背後的AI算法也是人類設計的,所以「AI過人」之說法在現階段還是有點遥遠。
以強弱危機分析中國
作者:劉迺強2018-01-30
在強項方面,我們可沿用四個自信這框架,這四點已經高度概括。這裏只想加一點:規模效應。
公共政策監管人工智能發展
作者:黃錦輝2018-01-25
人類感情豐富,處事亂中有序,各有個性,並非機器及程式可以模仿的。如果機器人未來代替人類,可能會濫殺無辜,所以政府要監督人工智能發展。
培育學生的橫向共通能力
作者:朱啟榮2018-01-23
學生的橫向共通能力就愈來愈不足,出現個人心理及情緒問題,影響學生日常的社交及人際關係,導致今天社會面對各式各樣的青少年心理及行為問題,學校及社會要付上沉重的代價。
人工智能非點金棒 商界不容妄想
作者:黃錦輝2018-01-19
人工智能絶非「神仙棒」,不能點石成金,商界人士不應對它存有不設實際的期望。
滑鐵盧大學工程學院院長:我們鼓勵學生冒險、探索和創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1-19
「我們不必擔心只能用失敗的經驗來輔導學生和畢業生,因為他們的前輩會通過成功來激勵我們的同學。」
開徵機器人稅 勢在必行
作者:朱雲漢2017-12-29
全面智慧製造,將給予人類更彈性的生活,但隨之而來的負面影響,則要從制度設計着手,如課徵機器人稅,幫助社會因應科技創新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