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24 2025 16:20:0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地緣政治

林定國:面對地緣政治轉變港人應如何自處?香港怎樣全力維護國家安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31
灼見名家傳媒周年論壇暨九周年慶典由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擔任主禮嘉賓。他指出,世界地緣政治演變的確為香港帶來很大改變。要應對這些挑戰,最基本原則是,香港人要做到自信、自保和自強。
李家超:環球經濟陰晴不定 香港有何應對良方? 怎樣打造下一代的美好家園?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30
行政長官李家超為灼見名家傳媒九周年論壇錄影發言,他表示,香港會繼續鞏固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國際經貿聯通,在地緣政治的挑戰下繼續加強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一起聽聽他的想法。
全球化的失落與香港窮途
作者:袁彌昌2023-10-26
我們可能正面對一個500年經濟歷史的終結,在去全球化、人口結構崩潰和新冠疫情下,大多數國家將永遠無法恢復到2019年的經濟水平。對香港來說,即代表人們所期望的疫後復蘇不會來臨。
施政報告新航道 能引領香港由治及興?
作者:尹瑞麟2023-10-26
對於香港未來路向,施政報告雖然以「拼經濟謀發展」為主題,但行政長官在起首部分即表示是以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四個必須」、「四點希望」作為施政藍圖。
資本流聚與香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作者:鄭宏泰2023-10-24
若細心回顧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歷史,不難發現,最為可靠且較易吸引的,其實是海外華人資金,這一方面是因為海外華人經濟實力不容低估,資本雄厚,且需尋求多元出路,香港資本市場長期均屬他們多元投資的重要一環。
港需調整經濟賽道 重新定位7大優勢
作者:鄧希煒2023-10-23
國際形勢風高浪急,現在是決定香港未來的關鍵時刻。香港毫無疑問可在全球金融及新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時從中獲益。香港必須迎難而上,鞏固競爭優勢並同時開拓新機遇,才能在時代洪流下屹立不倒。
張炳良:面對西方圍堵,內地急速發展,香港何去何從?──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宣傳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20
香港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顧問(公共行政)張炳良教授將親臨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分享香港在面對中美角力時,港府怎樣尋找和實踐突破困境之道。他在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這個問題,每一個港人都應要思考。
世界新秩序
作者:陳景祥2023-10-20
世界多極化的特徵是除了美國,尚有幾個大國正在冒起,它們未必跟美國對立,但也不一定事事跟隨美國,例如中國、俄羅斯、印度、土耳其、法國,它們都屬於區域大國,有自己的主張,對國際秩序也有自己一套看法。
以色列與哈馬斯衝突升級在即 中國該怎麼做
作者:鄭永年2023-10-19
以哈局勢不斷惡化,引發世界對於可能爆發第六次中東戰爭的擔憂。在聯合國為主導的國際多邊協商機制失調的情況下,大國之間沒有共識,立場分化,在巴以問題上對抗意味濃厚。如何跳出中東和平進程的「西西弗斯陷阱」?
陳文鴻教授:中國拉攏敘利亞令地緣政治大變? 怎樣築起抗拒美國金融攻擊最重要防禦?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09
杭州亞運舉行期間,中國邀請了敍利亞總統巴沙爾出席,馬杜羅亦於近期訪華,背後有什麼意義?一起聽聽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的分析。
解決世界之亂 核心在協調多元性現代化
作者:鄭永年2023-10-05
世界秩序面臨的危機,不是僅限於部分地區的短期局部危機,而是波及全人類的長期系統危機;不僅僅是物質層面的危機,更是精神層面上的危機。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人類作為一個共同體,我們必須團結起來。
暫時緩和只是戰術調整 美國敵視中國的戰略本質不變
作者:關品方2023-09-29
王毅和沙利文全面檢討了中美雙方共同關注的問題,當然包括最核心的台灣問題。中方的官方報道是王毅主任再次強調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美方必須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落實不支持「台獨」的承諾。
印度崛起與抗中邊緣地帶的形成
作者:袁彌昌2023-09-27
假使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實現地緣政治理論中陸權勢力對「心臟地帶」(heartland)的支配,那麼IMEC 則是海權勢力為了增強對「邊緣地帶」(rimland)的控制。
中國政府重申支持民營企業 坊間為何持懷疑態度?
作者:謝祖墀2023-09-07
國企和民企在中國經濟中有着不同卻互補的作用,儘管它們在某些情況下存在競爭,而在一些民營企業眼中,它們與國有企業的競爭時不對等的。但這兩種類型的企業對中國的經濟增長都非常重要。
從中國「傳統東亞秩序觀」看中美衝突
作者:尹瑞麟2023-08-16
無論如何,以中國當前的實力和經濟狀况,能否支撐以「傳統東亞秩序」為本的鴻圖偉略,頗成疑問。再者,在全球化的今天,以上述的對外交往指導方針,又是否符合今日世界的客觀現實?
南海水炮事件的地緣政治
作者:盧兆興2023-08-14
水炮事件表明地緣政治的複雜性,中美競爭使菲律賓和中國之間的關係變得複雜化,中國與美國其他盟友之間的地緣政治競爭,也可以在水炮事件中輕易看出。
大國博弈的霸道與王道
作者:雷鼎鳴2023-07-28
若王道大國經濟科技及軍事俱無實力,小國出於恐懼,也只能屈從霸主的指揮。所以中國即使在推行王道,也絕不可能輕忽實力的建設,否則自己也會頹然倒下。
生成式AI將為企業帶來什麼顛覆性影響?
作者:謝祖墀2023-07-19
在投入大量時間、金錢和精力來應用該項技術升級商業模式的同時,企業需要平衡生成式AI投資的成本和收益,重視可能會出現的道德倫理和相應監管問題。
發揮蝴蝶效應 亞洲大學肩負跨國創新重責
作者:段崇智2023-07-06
歷史引證了大學作為知識殿堂,具有靈活應變、引領全球變革進步的能力。面對人口老化、地緣政治等問題,亞洲大學之間應戮力同心,方可發揮高等教育的真正力量。
THE亞洲大學峰會|地緣政治影響大學角色 段崇智:大學合作如維他命般重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01
段崇智校長表示亞洲大學應該繼續發揮其在知識方面的領導作用,促進合作和交流,以及互相學習,推動亞洲大學的進步和發展。他用「維他命」來比喻大學之間的合作,強調面對面的交流和合作至關重要,有助改善大學表現。
港幣人幣雙櫃台將出台 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預計更多人幣回流至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13
梁鳳儀不諱言,受眾多宏觀因素影響,過去一年香港市場較為波動,現時資金已回到淨流入狀態,至於總額是否比以前少,則可能受不同因素影響,例如地緣政治以及部分國際機構投資者對持有內地資產頭寸較謹慎等。
去美元化=去金融化?
作者:胡孟青2023-05-10
近年的地緣政治關係變化、新經濟大國的崛起,以及對全球金融體系穩定性的擔憂,都令去美元化再獲得新動力。與此同時內地政府一直在推廣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金融中的使用,人民幣將會逐漸成為國際貿易的主流嗎?
為何崇文尚武是民族復興必由之路
作者:關品方2023-05-05
在充分發揮中國優良的崇文傳統及祥和力量的同時,也要凝聚中華民族的綜合能力,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化解各種歷史問題,進行自我調節,建立論述話語權,把中國傳統的祟尚和平精神向全世界宣揚。
國安法有兩制之別嗎?
作者:陳景祥2023-04-21
北京三番四次敦促香港要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但特區政府一直趑趄不前。特區政府的主事人也許還沒有察覺到,國安議題從2012年開始已不再是憲制責任「咁簡單」,而是中南海的首要關切、是重大政治任務!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 夏寶龍:國家安全與表達利益訴求不矛盾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4-15
今日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開幕典禮暨主題講座上致辭。他表示,香港當前的好局面來之極為不易,因中央全力支持、全體香港人民付出艱辛努力和巨大代價換來,值得倍加珍惜和呵護。
生成式AI︰反思
作者:程介明2023-04-14
作為教育工作者,既不能影響科技的發展,卻可以積極發揮科技的積極效用,也應該研究(尤其是對學生的)負面風險。這方面,香港的教師,看來也是頗有優勢。
張炳良:香港潛藏的公共財政危機
作者:編輯精選2023-04-06
要真的做到「由亂轉治,由治及興」,關鍵在於包容及凝聚社會,公關和派錢都解決不了管治深層次矛盾。
港大校長論壇 張翔教授:務實看待新科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4-04
港大校長張翔教授與4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在首屆香港大學校長論壇上,就科學在保障人類的未來,以及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增長發展和解決老齡化等全球問題上扮演的重要角色進行探討和交流。
俄烏何時了?
作者:蔣匡文2023-03-04
2022年初,被視為災星的土星,開始進入壘壁陣之塞外方,其軌道橫跨壘壁陣,出現代表各走極端而導致戰爭之象。土星什麼時候才脫離壘壁陣?戰爭何時才會完結?
運用博弈理論 能否化解核戰危機?
作者:關品方2023-02-10
今天亞洲正在面臨歧路,究竟是和平還是戰爭?問題尖銳,有必要及時作出明智的選擇。就在今天,土耳其和敘利亞正發生嚴重的人類災難。在昊天罔極的災難面前,我們能不驀然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