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24 2025 15:23:2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地緣政治

內憂外患與特朗普回朝下的歐洲
作者:袁彌昌2024-07-18
時移世易,今天歐洲不只是內憂外患,它更成為了中、美、俄戰略上的最後一塊拼圖,志在必得:美國的傳統地緣戰略核心固然是連結歐洲,力阻歐洲落入歐亞大陸陸權勢力(即俄羅斯/蘇聯和中國)之手。
鄧希煒:人口老化致儲蓄率高? 林毅夫:中國消費年增長冠全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03
中國能否保持6%或7%的增長率呢?鄧希煒也同意林毅夫的觀點,認為中國有經濟增長潛力,但現在變得非常困難。
中國和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此長彼消
作者:劉兆佳2024-06-26
在加沙的衝突徹底摧毀了美國的鴻圖大計,美國縱容和協助以色列進行種族滅絕行為,不但讓巴勒斯坦問題重新成為國際熱點問題,更導致了阿拉伯國家的團結。
中國和巴西就烏克蘭危機及其挑戰提出的建議
作者:盧兆興2024-06-10
2024年5月23日,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會見巴西總統首席顧問阿莫林。雙方就如何解決烏克蘭危機進行了深入討論,達成了六點共識。
賴總統的重大宣示:「和平是唯一選擇」
作者:高希均2024-06-04
我們中華民族的性格不是好戰、好鬥、好勝;中華民族的文化是和睦、和諧、和平。和平與戰爭絕不能在兩岸之間循環輪替。兩岸只存在一條「和平」的單行道與不歸路 。台海沒有和平,兩岸失去一切。
盧兆興:習近平訪歐 如何突破美國霸權外交? 多極世界主張惹華盛頓不滿 激起地緣政治暗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4
時事評論員盧兆興教授認為,中國最近對多極世界的追求可以被解讀為中國社會主義和平等主義努力的標誌,旨在創造一個沒有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的公平世界,而是一個以和平、安全、秩序、繁榮和多邊主義為特徵的世界。
普京訪華,後拜登時代俄美關係能否迎來春天?國際棋局的中歐俄亦或美歐俄?
作者:何志平2024-05-16
近些年,美國拜登政府對俄羅斯發起毀滅性制裁,俄羅斯只能被迫走向了中國。和中國的種種合作,也只是退而求其次的利益選擇。
莊太量教授:金融中心優勢多 本港經濟可看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3
莊太量坦承,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的排名下跌,唯近期已回升,反映社會穩定。
亞太地區地緣政治風險增加
作者:盧兆興2024-04-15
美國、菲律賓、日本和美國其他盟友的聯合軍演,以及這些國家簽訂最新的安全協定,已經使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已引起中國的不安和不舒服的反應。
第23條立法 不是歷史的終結
作者:張炳良2024-04-08
普羅市民心無異念,應一切按平常心,維持自由生活作業,亦不濫用自由;保持國安和守法意識,唯不有意或無意地營造「泛化」現象、寒蟬效應。政府當局及各級公職人員執行國安要求時,須不偏離民心,掌握好情理分際。
馬時亨:保持七大特點 香港不會「玩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15
馬時亨認為,在資產類別如樓、股下跌時,人們很自然會覺得自己變「窮」,不想花錢,但他強調必須有信心,市場似乎已比之前活躍了。
英國的大學消除中國風險的困難
作者:黃顯華2024-03-09
國際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市場驅動的行業,英國高等教育部門應該真正將此視為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合作以實現互惠互利的機會。這增加了英國的大學消除中國風險的困難。
香港已玩完?
作者:張炳良2024-02-24
「遺址論」和「玩完論」來自完全不同背景,卻折射無論是內地或國際觀感上,對香港現况的質疑正在升溫。
中國的現實與西方的認知差距為何在加大?
作者:劉寧榮2024-02-07
如果我們曾經目睹,全球經濟的整合催化了後冷戰全球各國政治、經濟與社會的積極變化,我們就沒有理由質疑後冷戰全球化的意義。相反,我們必須了解和避免以往的陷阱,思考後新冠全球化的新方向。
以巴危機衝擊全球 軍事科技火上加油
作者:黃錦輝2024-01-30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各國國防部在軍事應用上都投放不菲科技資源。科技在戰爭應用上聚焦在戰略決策和戰術任務支持兩大主要範疇,例如武器、傳感器、指揮和控制、導航、空中支援系統、任務規劃、情報、監視和偵察等。
陳茂波:複雜多變的大環境下 應加強溝通 重建地區間互信
作者:編輯精選2024-01-22
事實上,這次有不少政商界代表是主動跟我和「香港隊」其他代表接觸和約見,期望更深入了解內地和香港的發展機遇。不少與我會面的官員都普遍認同,未來中國和發展中的亞洲地區是全球經濟增長動力的重要來源。
史迪格拉茲教授:新形勢下經濟不樂觀 來年香港需急流勇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18
新自由主義的失敗、新冠大流行和戰爭使全球進入了一個動盪的時代,與大穩定時代截然不同,這個時代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新的地緣經濟和新的地緣政治。香港與其他地方也一樣,在渡過洶湧的波濤時,將面臨新挑戰。
美國國會報告 對中國教育及經濟的分析
作者:尹瑞麟2024-01-15
該份美國國會報告書是為美國對中國當前的經濟潛力和前景作評估,但其所指陳的問題,對改進中國教育制度又有可以供參考之處嗎?
王于漸教授:今年經濟增長不樂觀 樓市短期恐難回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13
王教授指出,儘管2024年增長前景不可以太樂觀,隨着國家政策能進一步放寬和改革,令市場消費意欲回升,香港有望於2024年後,受惠於內地穩定、開放和較明確的經濟政策環境帶動,經濟將有所恢復。
文相濡:立春八字五行相沖 龍年國際危機四伏?中美政經爭鬥不休 東西陣營誰勝誰負?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10
術數名家文相濡用立春八字預測2024年國際運程,認為2024年世界經濟極為困難,中美鬥爭加劇,多個國家將受地緣政治而改變,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智庫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角色
作者:鄭永年2024-01-05
我們必須在國際社會上也擁有強大的敘事力,否則中國智庫的聲音很難走出去,也就很難在國際舞台上為國家利益服務。
2024年香港怎麼辦?
作者:陳景祥2024-01-05
去年全球主要股市都錄得升幅,唯獨大陸和香港下跌,充分說明了香港與內地經濟已連成一氣,榮枯與共。內地經濟一天未轉好,香港都難言真正復甦。
為什麼中國經濟能維持長期高增長?
作者:雷鼎鳴2023-12-21
美國大搞制裁,反而使中國的市場出現空間,容許了自己已擁有實力的企業去生產,有了生產經驗便成就了飛躍的進步。
中國數字絲綢之路重點 越南成科企巨擘投資沃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12
國家主席習近平今起(12日)一連兩天訪問越南,美國芯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周末恰好訪越,擬在此設立基地。其實全球科技界人同此心,由英特爾到微軟都對越南各有自己的小算盤。
世界正經歷大變局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中美博弈是陣痛 星不重與港競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11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表示,當前擾亂世界的緊張局勢並不是衰退的跡象,而是從美國主導的秩序過渡到多極秩序的一部分。針對香港與新加坡之間的競爭,他則認為港人的困擾比新加坡人要多。
張翠容:以巴衝突的第二戰線:真主黨成伊朗馬前卒?中東地緣格局如何重新洗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04
最大金主為伊朗的真主黨兵隊集結在黎巴嫩南部,向以方開戰。資深傳媒人張翠容認為,伊朗目前動口不動手,但有必要密切關注其與沙特的關係發展,避免戰線擴大。
第二戰線:真主黨成伊朗馬前卒?
作者:張翠容2023-11-28
1992年以色列欲瓦解哈馬斯在加沙的勢力,把數百名哈馬斯領導人驅往黎巴嫩,這反之更促成伊朗、真主黨和哈馬斯的鐵三角聯盟。原本以巴問題是阿拉伯世界的核心問題,如今伊朗在這個核心問題所發出的聲音更大。
零和遊戲·博弈論
作者:何劍輝2023-11-27
在零和遊戲中,參與者需要尋求最優策略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在雙贏策略中,參與者需要考慮對方的利益,並透過合作或協調來達到雙方都有利的結果。
陳茂波赴上海參與進博會:讓金融活水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作者:編輯精選2023-11-06
本港方面,外圍整體氣氛持續疲弱、息口持續高企、金融市場表現等因素,也某程度限制了本地消費的反彈力度,剛公布的第三季經濟增長為4.1%,幅度較預期溫和。
國際局勢風起雲湧的2023年
作者:文灼非2023-11-02
九周年論壇在經濟不景的情況下能順利舉行,有賴各界人士鼎力支持,本社衷心感謝,將繼續做好傳媒工作,明年邁向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