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獨立思考

飯圈文化
作者:楊佩珊2024-09-25
飯圈文化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我們應以理性和包容的態度去看待它,同時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和引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青少年創造一個健康、積極的成長環境。
香港ACGN潮流明日新星蘇頌文:有才華固然重要,但堅持才會無得輸!
作者:李偉民2023-04-15
堅持過,就算失敗倒下來,也是無悔無憾,因為,我們曾經為理想挺立過;仰望天空,拍走泥塵,舒一口氣,哼,腰肢,還是筆直的……
校園狗狗大使的貢獻
作者:梁鳳兒2022-11-16
校園狗狗大使除了為學生帶來樂趣外,也的確帶給我很多新的體驗,以及讓我了解學生生活及想法的機會。
鄧炳強重訪母校 憶青葱歲月
作者:張家偉2022-09-23
鄧炳強認為,中大校訓「博文約禮」最能概括中大精神,「我希望中大畢業生慎思明辨,成為有獨立思考能力和責任感的人,並擁有愛國愛港的情操,貢獻香港,貢獻國家。」
勇敢地堅持
作者:黃珍妮2022-08-05
今天大部分學校只是教學生背書默書考試,考試便是考核能否把課文熟讀背誦,這種教育理念下的學生,怎會教懂他們有自己的意見、領會自己的感受?
Carol英國教育觀察:究竟為什麼學藝術?
作者:周延2022-06-29
究竟為什麼要學藝術?孩子們不一定都會成為藝術家,但通過藝術教育,培養了孩子們對美的感受,對生活的熱愛,讓他們成為更好的人,這就是潤物細無聲的藝術教育,這才是藝術教育的最大意義。
俄烏烽火、中美貿戰和超級英雄
作者:黃冬柏2022-06-23
當然這個俄烏烽火案算不上是個發展成熟的課題,類同的事件在過去40年國際新聞材料中卻多如牛毛,俯拾即有;不妨借用協助學生們獨立思考。
「感人」音樂與「理性」判斷──從蘇聯歌曲《喀秋莎》說起
作者:施林海2022-05-08
音樂有正面作用,也可以相當複雜。法國哲學家阿蘭·巴迪歐認為「音樂是當代意識形態最主要的操縱者」,「是一種能征服人心和思想的秘密武器 」;2017年BBC做了一個專輯,探討了音樂如何負面影響人類心理。
如何透過實踐上歷史課
作者:施永青2021-12-30
人類在野蠻年代的歷史更長,在我們基因裏遺留下來的印記更多,更值得我們好好地去學習,要學習這段歷史,不能只從書本裏去學,還可以透過實踐中去學習,露營只是其中一種。
梁美儀:全球化中的經典閱讀 跨文化與跨學科對話
作者:編輯精選2021-10-02
我們希望通識教育基礎課程可以帶領我們在「幫助年輕人學會為自己發聲,並尊重別人的聲音」,以此培養「善於思考、有潛在創造力的世界公民」的目標上更進一步。
獨立思考
作者:覺智國際基金會2021-05-30
缺乏批判分析而盲從先例,終將導致停滯不前甚至逐漸衰落。獨立思考與勇於提問,才能使包括佛教在內的一切傳統保持活力並且與時並進。
城大網上畢業禮 郭位勉勵學生:志存高遠,廣交朋友,獨立思考
作者:郭位2021-02-03
在城大網上畢業禮上,校長郭位教授勉勵畢業生,要昂首挺胸接受挑戰、擔負責任,做好回饋社會的新生力量。他指出,求學重要,做人為先、真理至上,並強調舉止行為正直,才是做人的正確態度,也不枉費走上大學之道。
興趣廣泛但工作專注:一位同時獲得諾貝爾獎和一丹獎學者的成長歷程
作者:黃顯華2020-12-05
作為諾貝爾獎和一丹教育學獎的獲得者,卡爾‧威曼認為,良好的環境、優秀的師長、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廣泛的興趣愛好是他取得碩果的主要因素。
通識教育科有何問題?
作者:王永平2020-12-04
政府對通識科施大手術,連名稱也以被污名而要更改,充滿撥亂反正的意味。特首林鄭月娥強調,此舉並非政治凌駕專業,而她也不是收到中央指示去做。既然如此,容我以教育角度談論通識科的「亂」和「正」。
陶傑:在亂世,堅持獨立思考
作者:編輯精選2020-11-18
特朗普死不服輸,但傳媒盡在左派民主黨之手。對於香港和海外華人,美國的選戰特別令人困惑。
年輕人怎樣才能學會獨立思考
作者:施永青2020-10-07
我遇到有些年輕人,他們也口口聲聲說會獨立思考,但他們的生活範圍狹窄,不是在家裏,就是在學校。
陶傑:中國所沒有的「知識分子」
作者:編輯精選2020-09-11
今日大陸的任志強和許章潤等,再「敢言」也在「黨天下制度」的籠子裏。他們最多也只能以蘇東坡或魏徵自居,但侍奉的皇帝又與唐宗宋祖之類不同。
念萬里說言路 吸納真知灼見
作者:丁望2020-08-28
順口溜:「要吃糧找紫陽,要吃米找萬里」,至今仍流傳。萬里被視為「解放農奴」的改革家,他的勿堵言路、誠意納諫、真知灼見之說,最近被重提、議論。
陶傑:請問教育局,到底什麼歷史事件不可以開放討論?
作者:編輯精選2020-05-16
請問香港特區教育局:到底什麼歷史事件不可以開放討論?鴉片戰爭不可開放討論?義和團和八國聯軍也不可開放討論?還是自日本資助孫中山黃興推翻清政府、到毛澤東感謝皇軍侵略中國,百年的中日關係史,均不可討論?
正視六大因素 才有雨過天青
作者:丁望2019-12-20
12月19日,是《中英聯合聲明》發表35周年。英國外相藍韜文發表聲明,稱關注1984年北京關於香港「高度自治」的承諾,呼籲遵守承諾;針對當前的警民衝突,展開「有意義的政治對話」,回應港人合理的訴求。
獨立思考和學問
作者:何濼生2019-11-26
我自小明白自由的重要,但任何人不應在行使自己的自由時侵犯別人的自由。因此我們要追求的,應該是人類最大的「平等的自由」。
風雨飄搖,老師更要自重──談非常時刻裏教育工作者的責任
作者:張海暘2019-10-31
這個年代,不管幹什麼都無法和政治一刀兩斷,但作為老師,我堅信一個原則:教育必須獨立於政治之外,它至少不能淪為為「政治」服務的工具。
中學生結人鏈 波羅的海之路
作者:丁望2019-09-20
9月19日傍晚,沙田區中學生結人鏈和平請願,呼籲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送中案」事件。在這之前,全港中學生有「九九人鏈」表達了關懷香港家園、守護自由的情懷;也關乎民主、人權的價值觀和「波羅的海之路」。
袁尚華:亂世中如何找回自己?
作者:編輯精選2019-09-12
年輕人愛理想、爭取公義、不平則鳴,絕對值得同情和守護。但年輕人不應該將理想變成炸彈,炸彈只是引爆自己,跟別人同歸於盡,這是死亡。理想不是死亡,理想是一種價值創造。
日本的教育是在培養能力,而中國的教育是在灌輸知識
別人的教育是在培養能力,而我們的教育是在灌輸知識,這才是中國值得深思的部分,這才是中國未來需要警惕的地方!
價值中立的弔詭
作者:何漢權2018-07-06
全世界的學校,主觀願望都認為價值教育重要,但是,成也中立,更大敗的也是中立,威脅文明文化的演進,也是價值中立。
周保松:做一隻有尊嚴的雞蛋
作者:周保松2018-05-27
我這些年在教學、寫作以至公共實踐上所作的努力,也許作用十分微薄,卻很少氣餒,因為我一開始便清楚,前面的路還很長,而且極為艱險。我只不過是做一點點鋪路除草的工作,讓後來者不要走得太吃力。
通識教育科何妨必修不考?
作者:曹啟樂2018-05-07
筆者認為與其保留通識科核心科位置,只改為「及格」與否兩個等級,不如索性將之剔出核心科之列,讓出空間,學生可選多另一科,令知識面可以擴闊。
謝寧細說母校 北大精神遠去
作者:丁望2018-04-27
人是有個人尊嚴的個體,不應是愚民政策下的政治馴服工具;愛國的內涵之一,是愛和平、自由、平等、保障民權的制度。
普教中──換腦教育
作者:畢永琴 Rosaline Pi2018-03-05
作為語言,普通話與廣東話的表達能力及各自用母語去思考的能力都是一樣。但對母語是廣東話的新生學子來說,要學普通話,就要先學好廣東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