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內外

羅孚與我的六七暴動研究旅程
作者:張家偉2024-12-23
一些朋友形容羅孚先生是我撰寫六七暴動著作的伯樂,是恰當的說法。這位曾促成金庸和梁羽生撰寫武俠小說的報界名人,同年更在《亞洲週刊》為拙著撰寫書評。
文物捐贈者與研究者之間的「一件小事」──蔡關頴琴與中大文物館的因緣
作者:張家偉2023-06-09
蔡太說:「我知道近年香港的大學強調創科、創新,但沒有舊,又那有新?舊事物是新事物的基礎,中華文化發展造就了現在許多新的思維、新的科技,我們不可以忘本,應該多了解中國文化。」
孫玉菡:從新移民到問責局長 自嘲異數屢不跟隨主流
作者:張家偉2022-12-07
勞工及褔利局局長孫玉菡自嘲在人生不同階段,包括小時候從山東省移居香港後的求學生涯,到加入政府工作,自己都是「異數」。
孫東憶中大歲月 盼母校引領創科發展
作者:張家偉2022-11-17
孫東這位來自北京的科技專才出任港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成為首位「港漂」局長。他11月8日應邀重訪母校,緬懷在中大三年的學習生活,並暢談香港創科發展的前景,以及中大在引領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要角色。
鄧炳強重訪母校 憶青葱歲月
作者:張家偉2022-09-23
鄧炳強認為,中大校訓「博文約禮」最能概括中大精神,「我希望中大畢業生慎思明辨,成為有獨立思考能力和責任感的人,並擁有愛國愛港的情操,貢獻香港,貢獻國家。」
敬悼中大校董會前主席鄭海泉博士 香港社會痛失英才
作者:張家偉2022-09-09
鄭海泉博士因曾任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首位華人主席,在社會廣受傳頌。而作為校友和大學管治組織的主席,鄭博士跟中大淵源深厚,並作出巨大貢獻,他的遠見卓識,奠下中大往後數十年的基礎。
馮可立:基本原則和底線是非暴力
作者:張家偉2022-08-31
馮可立受訪時回憶1995年旺角金輪大廈天台屋事件,那時居民計劃將石油氣罐擲落彌敦道,癱瘓整條彌敦道,但社協堅決反對。「反暴力、非暴力是社協清晰的底線,暴力一發不可收拾。」他說。
馮可立:假民主也要當真民主做
作者:張家偉2022-08-30
80年代初期港英政府推行地方行政,在區議會層面引進選舉,社協是首個積極介入選舉的民間組織,但當時社工界意見紛紜。馮可立認為,無論是真民主、假民主,都要令它成為真民主。
金江意外「發現」中國──新任中大協理副校長牽頭向世界說好中大故事
作者:張家偉2022-08-23
中國擁有悠長的歷史和文化,身為香港中文大學協理副校長的金江來自澳洲,年輕時一次到訪中國的旅程,讓他被中國文化深深吸引,並致力於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英國檔案中的香港前途問題
作者:張家偉2022-08-19
香港回歸25周年,北京對香港原有制度及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的承諾也過了一半。香港社會近年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論持什麼政治立場,了解1970年代以來關於香港回歸問題的歷史,都具有重大價值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