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對獨處的真切熱愛,使阿姜布拉姆能夠如此有力並如實地傳遞出佛法信息。
抱怨只會令事情變得更糟,於是勞累的阿姜布拉姆依然高興地接受了禪修任務,將心導向肉身以外的精神力量,並從而獲得美妙的禪修體驗。
我們都會犯錯,亦容易因為自己的弱點與積習而誤入歧路。只有當別人待以慈悲與體諒的時侯,我們才能有最大的力量去摒棄不善的根器,並邁向靈性發展的又一高峰。
阿姜布拉姆的管理風格延伸自他自己的修行原則:慈悲、詳和與放下。
施予、關懷和慈悲是精神生活的基礎,其於內心札根的深刻程度,便是個人靈性高度的指標。
一個人若對信仰真誠,定必從而得到種種的鼓舞和喜悅,這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發生,令人驚訝的是,有時甚至是在睡夢之中。
理想的洞窟都很樸實,最好只有僅夠坐躺的平面空間,這使生活保持簡單,就禪修而言幾近完美。
對於一個善良的人,放開病重的身軀並聽任它消逝而去,是一件何等喜悅的事。
缺乏批判分析而盲從先例,終將導致停滯不前甚至逐漸衰落。獨立思考與勇於提問,才能使包括佛教在內的一切傳統保持活力並且與時並進。
若你擁有某些特殊的才能或者知識,予人提供服務便是最好的使用方式。
阿姜布拉姆很喜歡阿姜辛通與人相處的方式,欣賞他都能毫不費力地使人歡笑。不管手上的工作是什麼,他似乎都可以十分享受。
何謂涅槃?生命中最奧妙的真實法義,往往難以理性地分析了解,也許透過比喻或寓言,更能讓人容易理解。
人們根本無需害怕鬼魅,因為它們一般既沒意欲也無能力去傷害他人。
對於未能涉足如此深妙的禪修層次的大多數佛教徒而言,先到印度朝聖還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事實上,阿姜布拉姆自己也曾數次到訪印度,更發生過一件非比尋常的事情,讓他有溫度地演繹了慈悲包容的品質。
儘管那時阿姜布拉姆已是有20多年戒臘的資深僧人,出於慷慨與慈悲,卻仍願意花時間回覆與啟發一位才出家不久的僧人,甚至還竭盡全力地給予極為透徹與詳細的回應。
要表達感謝總是有不少方法,阿姜布拉姆透過最細緻的小節,演繹了無論何時何地,任何人都能夠展現慷慨的情操。
身為西方人,阿姜布拉姆覺得停屍場並不恐怖,找到合適的地點後,他安好坐墊便開始禪坐。但他驚訝地發現,隨着天色漸黑,他的想像力竟然開始作弄自己。
在人生的旅途上匍匐前行,我們常常忽略了那些真正重要的事。阿姜布拉姆的人生哲學讓我們明白:重點在於過程而非結果。
死亡並非終結,猶如終曲響起,但並非所有音樂會都將隨之結束,你參與了生命的季節流徙,冬天過後,春天定必再臨。
教授欣賞地注視着餐牌,把它讀了好幾遍。然後,他把餐牌吃了。
你要是想在生意上鴻運當頭,去向那位聖尼要求那最最吉祥的東西:聖便。它對我很管用!
受傷時怎麼辦?試試「親吻藥」吧!痛楚總會馬上消失。
《誰想開悟?》的決賽設有三個回合,每位善知識將就其開悟的成就接受測試。每回合會有一名決賽者被淘汰,並被送回到源頭。
佛教對神的看法是什麼呢?我可以很容易地引述佛教經典,或者老師傳授給我的說法,但那樣做只會是原地踏步。
我進而向和平跪拜。不管是就外面的世界還是坐禪時的內心世界而言,和平對我來說都很重要。
接近頂峰時,雲朵下降速度快得出人意表,突然間我被濃霧籠罩着,一米外什麼東西也看不見。
大樹總是在小孩有需要時,義無反顧地幫助他,為他犧牲一切,而且每次都快樂地付出。
別以為所有鬼魂都是邪惡的,有些鬼魂可以是仁慈的。
不管你是否相信鬼魅的存在,夜間的墳場總給人一種陰森的感覺。
恐懼會把事情放大。恐懼把小病變成最難治的癌症,把皮疹變成鼠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