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慶幸有邵家臻這樣的朋友,像《帝女花》所說:「亂世姻緣經風雨,得郎如此復何求!」所以,切勿有心栽花花不香,莫待花亡始覺香!我悼念這位曾經入獄的香港郎,又記起第一代因爭取公義而被定罪的社工馮可立。時代改變,境況相同,令人慨嘆。

我近年已少談政治,甚至不問世事,經常行山玩水,強身健體。有時候跟年輕人到處跑,一起從各種市容風貌中尋找人生旨趣和希望。

感恩老師們在孩子們的幼稚園階段播下了愛的種子,相信這種子能在未來長成希望之樹,而希望,是我們面對人生各種處境時繼續向前的內驅力。

儘管世道艱難,途人熙來攘往,只要你在意,春天也許就在你不忍心踐踏的跟前。

歷史上好些突破性發展,都是源自年輕人甘願冒險嘗試做一些,時人都覺得浪費時間和徒勞無功的事情。那些年輕金融巿場才會和才可做的事,會否是其中一些香港可考慮的機會?

這輯照片,來自《生活如常──疫下群像》攝影集,是要表現各色人等,在這世紀疫症下如何順應時勢,盡其智慮,於不能踰越的界限中,突破自身的樊籬,闖出新路向,及其盼望。

有些人會覺得布施好像很困難,但其實只是向側身而過並剛好四目交接的陌生人微笑點頭,就已經是最簡單使眾生得到安心的無畏施。

深信,上天關閉一扇門,便會打開另外一扇門。 天無絕人之路,在絕望煙火之中,仍會有一絲的希望。

2007年他與恩師兼指揮霍華德合作,在倫敦皇家音樂廳演奏Shostakovich第一鋼琴協奏曲,席上貴賓包括查理斯王子,那次是牛牛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演出。但為什麼查理斯王子讓當時年幼的牛牛感到震驚呢?

一名年輕太太患上癌症,不知人生最後的路該如何走?

隨着高等教育擴張,今日年輕人的升學選擇看似比過去的多,但同時間,就業市場和社會對年輕人學歷的要求亦有所轉變和提升。

一隻已經放棄的狗,如果讓牠體驗可以逃避的電擊後,牠會跳過柵欄去逃避。一個曾經絕望的人必須先看到希望,大腦才會重新啟動,這是為什麼幾乎所有失敗的人都需要沉潛一段時間才能東山再起。

生命的存在與否,強求不得,存在時要愛惜,留不住時就得放下,這是生命的自然過程。因此,人與人之間要互相愛護、珍惜緣分,不只是對人,對所有的生命也要愛護,才會有幸福的人生。

我們都關心存在,都為不再存在忐忑不安。存在主義者說沒有不安便沒有獨特的心魂,也沒有詩;更沒有相片;勇敢和美麗的思想便無從產生。齊克果的”existanze”如是,海德格的”Dasein”如是。

抱負與熱情背後的驅動機制是期待。人必須有期待,才會有動力。如果對未來成功的期待,能像賭徒「下次一定贏」那麼強,那麼他會去創業。

實驗證明,無助、想放棄的情緒,其實是演化對不幸事件的反應設定。那我們要如何在絕望中仍不放棄努力?

只要有希望,就有可能走出困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偶爾也有機會給人一點希望,助人走出人生的幽谷,那又何樂不為呢?

劉德華在片段伊始便問:「你覺得香港有沒有希望?」當我看到他和團結香港基金走在一起,我就覺得沒有希望了。

父愛像縷縷陽光,能給孩子一生的溫暖。

我買了一套時髦的運動裝,穿戴整齊,在鏡子中端詳,覺得自己真有點像奧運的運動員,只不過是肚腩略大而已,我豎起手指作勝利的V字手勢。

有一名精神領袖被指控宣揚異端邪說。經過審判,他判處死刑,但他從不擔心。

他對我說:「短的是人生,長的是磨難。你記得這句話是誰說的嗎?」

很多人認為這個世上沒有奇蹟,但很多事都是意想不到的。看似絕望,其實還有希望。

父母應當降低對子女們的期望,只有半數的孩子能夠成為學校中首50名的學生!子女也應降低他們對自己父母的期望,我們每個人都還沒有完全成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