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言論自由

0比7之後—大灣區足球聯賽再探討
作者:陳景祥2024-09-20
經過幾年改革,中國足球依然毫無起色。《方案》提出要振興中國足球的雄圖大志,看來是落空了。上周敗給日本0比7是最後一根稻草,徹底壓垮了民眾希望國足打出頭來的良好願望。
鄧炳強:立場新聞涉煽動 新聞自由未受限
作者:編輯精選2024-09-09
我想指出,與世界其他地方一樣,有關權利和自由並非絕對,新聞從業員與其他人一樣都有義務遵守所有法律。只要不違法,傳媒評論及批評政府施政的自由並無受到限制。
煽動罪劃出了什麼紅線?
作者:陳景祥2024-09-09
是否「蓄意」、「罔顧後果」,倘要檢控,應要有嚴謹及清的舉證標準,令新聞界和公眾有所依循。新聞工作的守則是追尋真相;但真相一旦公諸於眾會引起什麼後果,很多時候都不是新聞工作者可以控制。
西方對香港十多年來政治變遷的偏頗敘事
作者:劉兆佳2024-05-17
西方各界對香港過去十多年來的偏頗敘事對香港不會有實質影響,反而讓更多香港居民對西方的偽善和雙標有更確切和深刻的認識,更意識到國際局勢的兇險和更警惕西方對國家安全的威脅。
《基本法》23條立法屬民心所歸 築牢防線助保障整體利益
香港是法治之區,須有法律保障以提供良好環境予學生學習、市民生活以及商人營商,亦是法治應有之義,而23條立法則有助發揮普通法的長處。
高等教育之挑戰
作者:程介明2023-12-01
社會的動亂,經濟的走下坡,讓許多社會的政府,已經無暇顧及教育──高等教育是個花錢的領域。但是環顧中國,卻保持基本穩定。並非說中國的教育有驚人的突破,但可以保守地說,中國的教育還有很大的進展空間。
香港作為跨文明的橋樑
作者:馮可強2023-06-11
在中央抓緊落實全面管治權、「愛國者治港」的新階段,香港應該客觀地深入檢討和探索:如何有秩序地保留及重新發展上述特色和優點,從而保留國際城市地位,以及能夠實現中央所交付的建設「八大中心、兩大樞紐」任務。
美聽證會質詢TikTok 效果不彰弄巧反拙
作者:黃錦輝2023-04-03
TikTok現時擁有1億5000萬美國用戶,華府銳意制裁TikTok顯然是想消滅此資訊分享平台,公然打壓言論自由、網絡自由,罔顧民意,與美國民主自由精神背道而馳,令美國青年憤怒,已怨聲載道。
移民!?──且聽聽黎智英的意見
作者:施林海2023-03-03
香港這次移民潮,既受政治因素影響,也有一刀切或者衝動的心理驅使。作為具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黎智英先生多年前曾對後兩種移民有精闢敘述和看法,相當值得參考。
TikTok被視為文化武器 美國設法封鎖
作者:黃錦輝2023-01-30
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去年上台,他對TikTok的制裁卻並沒有放鬆。但TikTok用戶尤其是青年,對華府的決定卻極度不滿,認為政府妨礙公眾使用網絡的自由。此舉亦引發國際傳媒議論,認為美國政府持雙重標準。
Facebook的疫情資訊中心
作者:曾國平2023-01-12
無時無刻都出現於Facebook的疫情資訊中心,提供是否只有資訊?
馬斯克打開了潘多拉盒子──推特文件
作者:西奈山2022-12-14
馬斯克為重建外界對推特的信心,將平台以往封禁言論的內部紀錄交予獨立記者團進行整理和報道,相關紀錄揭露以往推特如何與政府部門合作,以達到打壓異己的目的。
言論自由可以是絕對的嗎?
作者:張宗永2022-12-13
馬斯克收購Twitter後宣布不會再限制平台言論自由,此舉引發了巨大爭議,Twitter自身損失了大量商戶。形容自己為政治上中立、財政上保守的馬斯克為什麼要這麼做?言論自由的界線又該如何把握?
美國選舉結果暫定 虛假信息爭論不絕
作者:阮紀宏2022-11-17
美國擔心民主制度受到侵蝕,無可厚非;指摘虛假信息是對選舉亂象的火上加油,外國干預是虛假信息的製造者,這種說法,猶如虛假信息從小事演變成重大因素的過程一樣,每一步的推論之間都缺乏邏輯關係。
「穩定」的幾層作用
作者:何漢權2022-07-13
看世界亂局,俄烏戰亂近半年;美國獨立自由日,多宗人民被冷槍射殺案發生;日本安倍遭刺殺;斯里蘭卡宣布破產,亂象愈演愈烈。「穩定」兩字,於自由的香港而言,各界更要好好珍視,認真善待。
陳日君被捕後保釋候查 教廷:關注事態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5-12
警務處國家安全處分別在5月10日及11日採取執法行動,拘捕2男2女,年齡介乎45至90歲,與籌辦「612人道支援基金」有關,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第29條。
潘俊恩:香港對YouTube投鼠忌器,當自主研發本地平台
作者:編輯精選2022-04-25
香港的本地平台必須佔據主導地位,才能對抗西方媒體肆意制裁本地政要的手段,杜絕外國勢力干預,亦能避免以中國大陸媒體作為替代品,將極端民族主義和篩選言論的影響力降至最低。
專訪鄧炳強:冀6月諮詢 今年內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
作者:編輯精選2022-04-20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指出,香港《基本法》第23條在維持整體國家安全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特區政府原本計劃本年5月在保安事務委員會提出23條本地立法,但由於新冠疫情延遲到6月,他期望就23條立法盡快諮詢。
奧尼爾詮釋胡適:活在自由中國下,為何只是「半部博士」?
作者:編輯精選2022-01-08
胡適的事業生涯始於1917年離美返國,終於1962年離開人世,從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38年,是中國歷史上最自由開放的一個段落。生於那個年代,是他的福氣。
李澤厚走了,人們卻借「他」來緬懷80年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05
在上世紀80年代的「美學熱」中,李澤厚的著作成為不少大學生的讀物。在李氏91歲高齡「走」了之後,鋪天蓋地的悼念文字中,敏感的傳媒「嗅」到了「集體緬懷80年代」的氣息。
《基本法》23條、《約翰內斯堡原則》與「不會以言入罪」
作者:趙炳權2021-10-13
我們的重點應該放在如何在《基本法》23條和《約翰內斯堡原則》之間作出適當的平衡。至於「政府不只一次講過唔會以言入罪」的說法,何人、何時、前文如何、後理如何、説法如何?洗耳恭聽。
林鄭月娥:自由不是絶對 解散亦非「免責條款」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8-17
民陣突然宣布解散,林鄭月娥今晨會見記者時稱,《香港國安法》相對其他外國國安法更尊重人權自由。但解散並非「免責條款」,有關機構仍會按照法律要求,搜集證據,調查是否有參與違法行為。
香港對權力說真話
作者:林沛理2021-07-19
港人既有如此可貴的言論自由,便有責任對權力講真話,而不是做日益強大的中國的啦啦隊隊長。今日中國最缺乏也最需要的,是基於知識、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向執政者提出的異議。
政府應消除科企對「起底」刑事化的疑慮
作者:王永平2021-07-12
在同樣保障私隱的新加坡,當地的私隱專員需要提供詳細的書面通告或者向法庭取得批准才可進行搜查及取證的工作。無人反對保障私隱,但魔鬼在細節。科企巨擘的意見和警告,絕對值得政府最高層的重視。
《蘋果日報》前主筆盧峯被捕 「立場新聞」6董事辭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6-28
《蘋果日報》前主筆之一馮偉光(筆名盧峯),昨晚10時左右在本港機場準備離境時被截停拘捕。另《立場新聞》昨晚發公告稱,為減低各方風險,決定將今年5月份及之前刊出的相關評論文章暫時下架,並停止接受贊助。
「無恥攻擊香港新聞自由」500警突襲蘋果日報 5人被捕 “Brazen Attack on Hong Kong Press Freedom” as 500 Police Raided Apple Daily, 5 Arrested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1-06-18
500名警察6月17日突擊搜查《蘋果日報》大樓,拘捕5名高層,電腦和文件被帶走,包括一些新聞材料。英國及歐盟:「利用國家安全法來打擊反對聲音並對媒體滅聲。」國際特赦組織:「無恥攻擊香港新聞自由」。
《國家安全法》幽靈籠罩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Spectre of National Security Law Looms over Art Basel Hong Kong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1-05-21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於5月19日至23日舉行。展出來自23個國家100多個領先畫廊的藝術品。是自北京在香港實施國家安全法以來的首次大型藝術展覽,包括艾未未在內的一些評論家說,這導致該市喪失言論自由。
陶傑:未登天子位,先置殺人刀
作者:編輯精選2021-03-17
梅根嫁入王室,若因為加州粗糙的美國風土,與精緻的王室水土不合,或因語言溝通誤會,婚姻生活不愉快,覺得要退出,絕無問題。退出的原因,若強加上政治意識形態的種族主義,就變成問題。
林行止:肩負重任清除茶垢 來屆議會大有可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3-16
許多英殖時期留下、北京不願見的「茶垢」,來屆立法會將之「清零」,是不能推卸的責任。這種工作由香港立法會代勞,不僅可免去中央干預香港內務的指控,同時彰顯了香港由「愛國港人治港」的優越性!
在今日超現實的香港,小心你的言行
作者:褚簡寧2021-01-28
香港的超現實主義發揮到最極致,就是前任行政長官梁振英的主張,即下一任行政長官應由協商產生,而不是由選舉委員會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