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人才

近四成企業有意在港投資 業界促培育Bio+多元人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1-25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與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周三(11月23日)發表「香港生命健康產業發展研究」數據,結果顯示,近四成港企及大灣區企業有意在港投資,唯香港缺乏多元人才,推動生命健康產業將科技成果商品化。
梁頴宇:投資生物科技為人類生命謀福祉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1-18
今年福布斯中國發布「2022年中國女性創投人20」,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梁頴宇榮登榜首,並成為封面人物。她表示,自己的願望是推動更多公司建立全球化醫藥產業。讓人類有新的選擇,生命有更多的可能。
雷鼎鳴:香港須思考如何保護外匯資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1-16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接受本社專訪指出,香港夾在中美角力之間,未來幾年的經濟前景不容樂觀,但由於中國維持長期增長動力,香港金融業也有不少機遇,唯必須改變舊有思維,才能保持優勢。
以新思維定格  吸世界人才落戶
作者:葉劉淑儀2022-11-11
隨着世界各國已把眼光放在疫後發展,競逐中高科技高端人才勢所必然,特區政府需要摒棄過去的概念,以全新的思維理解人才的定義及需要,才能制定具前瞻性、具競爭力的政策,吸納世界人才來港發展。
北部都會區與前海面臨的挑戰
作者:王緝憲2022-11-09
過去三年,港深兩個城市最具體的向對方靠近和示好的行動,無過於深港前海合作區擴大,以及香港前所未有地提出了北部都會區發展戰略。兩者在發展面臨什麼挑戰?有什麼可預期的前景出現?
在教學人員短缺的情況下制定發展計劃
作者:余錦明2022-11-08
隨着澳洲解封及防疫措施大幅度放緩,筆者的幼教園所工程進度及發牌過程亦漸趨正常,但現在面臨人手及服務素質方面的問題挑戰。
葉劉淑儀:港具條件進一步開放 吸引人才的基礎深厚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1-07
行政會議召集人、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周五(11月4日)出席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時表示,眾多外國投資者出席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反映香港擁有深厚基礎,不怕無法吸引人才來港。
李家超:香港已重返國際舞台中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1-04
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時指出,香港的機遇無限,因為新冠病毒沒有、亦沒辦法改變香港的DNA,香港一直的固有優勢多不勝數。雖然前路未必每一步都完全平坦,不過前景肯定光明遼闊。
第四季中小企營商指數回落 營商信心轉趨保守
作者:編輯精選2022-10-28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表示,指數經歷上季大幅上升後,本季轉為回落,反映本地中小企仍受環球經濟及疫情演變的外在因素影響,導致於來季的營商氣氛轉趨保守。
談第三次敦煌展覽與沉浸式藝術科技
作者:張倩儀2022-10-25
我相信無論香港題材、敦煌、故宮,以至香港藏藝術品,都值得Art-tech沉浸一番,再藉這機會深入培養香港Art-tech敏銳度。在元宇宙說得震天價響的「夢幻天視」時代,或許仍是值得一試吧?
劉兆佳:正式告別「小政府、大市場」的《施政報告》
作者:劉兆佳2022-10-21
李家超的《施政報告》展示了濃厚的憂患意識,他和他的團隊也可算是盡了相當努力來回應中央和香港居民的關注和訴求。但我們也需要清醒地意識到在未來一段日子,香港將要面對嚴峻的財政狀況。
李家超首份《施政報告》推500多項措施 着重改善政府規劃、提升國際競爭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19
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三(10月19日)上午出席立法會大會,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當中提出大量政策措施,着重提升政府長遠規劃能力,以及香港的國際競爭力,挽回受到新冠疫情及地緣政治亂局影響的經濟。
融入國家
作者:陳文鴻2022-10-19
融入國家發展,是香港與國家發展連接,與內地互補。香港要在百年不遇的全球大變中找出新的發展道路與戰略,不是坐待中央政府和內地地方政府帶領、牽引、扶助香港。
理大倡北都建大學城 發展碳中和城市
作者:編輯精選2022-10-18
香港理工大學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PReCIT)向港府提交《施政報告》建議書,內容涵蓋香港的創科發展、碳中和城市、一帶一路,以及高等院校如何支持創科融合大灣區及國家發展。
以綜合思維去考慮香港的人才問題
作者:謝祖墀2022-10-14
人才可以怎樣搶回來?我認為改變香港的產業分布應該是最重要的問題,即是如何將產業多元化。除了房地產和金融之外,我們還可以發展什麼支柱產業?
奇怪的戰敗:1940年法國戰役與香港
作者:袁彌昌2022-10-12
香港新一屆政府上任百日,對於放寬入境檢疫,特首李家超強調任何措施都要有序及穩妥,不可帶來混亂,否則會適得其反,欲速而不達。這究竟是閃爍其詞,抑或是按部就班,很快便有分曉。
《黃花崗外》增訂版出書感言
作者:廖書蘭2022-10-07
「香港好,祖國好!」只要有一個中華盛世,才不負辛亥革命的愛國英烈魂。
今天校長不易為之「怎樣揀選校長接班人」
作者:鄒秉恩2022-10-05
良好品格的人,他們樂意奉獻,勇於服務他人,謙卑、不自私,有同理心,態度誠懇,是一位領袖的必備條件。
霍詠強:新加坡處心積慮搶香港生意?為什麼亞太地區資產、人才都轉移到那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16
過去,香港較諸新加坡的優勢關鍵在於背靠祖國,但香港沒有善用,加上在疫情措施上處於中外夾縫中,令香港經濟停滯不前。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根本問題在於港府缺乏長遠規劃。
雷鼎鳴:香港未來有什麼機遇與挑戰?推動新發展是靠市場還是靠政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14
香港未來5至10年有什麼機遇與挑戰?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不可以單靠政府推動經濟,而政府遲遲未出手吸引人才,會造成什麼影響?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數據分析不限高端人才
作者:車品覺2022-09-14
大家不要以為數據分析只需要高端人才,事實上數據清理及標注的工作一般佔用了八成的工作量。情況就有點像酒樓大廚負責炒菜,但後勤的食物準備往往需要大量人手一樣。
別盲搶人才
作者:李漢祥2022-09-13
政府別以為開了會、做了研究、發表了報告、推出了政策/措施,便可了事。更重要是持續跟進各項政策/措施的執行與實效,且作出適時的檢討及優化,才可切實解決香港人才荒的問題。
卓慧思拜相又如何?
作者:劉銳紹2022-09-11
英國今天已是強弩之末,單靠它一國之力,難傷中國筋骨。不過,英國畢竟爛船也有三斤釘,還有一定能量。所以,研究英國不要只着重它今天的衰落,也要研究它當年為什麼可以成為「日不落國」。
李家超:四大方向冀打造全國首選文藝中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08
行政長官李家超周四(9月8日)出席一個有關建設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高峰論壇時表示,特區政府正循四大方向致力推動這方面的工作。
請政府盡快取消額外印花稅 讓來港人才免花寃枉錢
作者:何濼生2022-09-05
面對人才流失之際,極須吸引人才之際,竟仍向外來人才有意留港、以香港為家的人才徵高額的買方印花稅。理據是什麼?額外印花稅造成供不應求,上車盤樓價暴升,政府不會考慮減辣,理據又是什麼?
星出招爭人才 很少港人合資格
作者:湯文亮2022-09-01
估計中國人是不敢放大量資金在新加坡,就算香港人可以去新加坡工作,新加坡政府都是得物無所用,那些去了新加坡工作人很快就會被踢走,咁危險的事,唔會有太多香港人願意去新加坡工作。
一國兩制指示與戰略俱備 只欠香港行動
作者:袁彌昌2022-08-23
中概股需從美國退市,不少中概股計劃由美國轉到香港上市,或把在港第二上市地位轉為雙重主要上市,北京禁不起失去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
回顧香港25年的人才和人口
作者:張建雄2022-08-22
科技是未來,不只是醫生和投行,香港的年輕人要覺醒!
從境外引進生源以解決學界困境
作者:曹啟樂2022-08-10
如善用資源,從境外引進生源以解決學界困境絕對是可行的,並且令學生群體變得多樣化。
考試狀元文化
作者:何漢權2022-07-27
一試功成,狀元之後,考試指揮棒之下,究竟又在全面普及的香港教育體系內,創造了多少抬不起頭的「失敗者」,扭曲了多少中學,乃至小學的全人教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