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香港北部都會區計劃是「萬事欠備,只具東風」。東風其實是香港政府的大力肯定和支持,但北部都會區開發能不能成功,還要考慮很多因素。
嵌入式的融合,對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和珠三角城市充分利用香港的優勢都有好處。而最重要的是,這種方式可以繼續保持「雙向雙城門戶」,完成國家需要、但通過內地城市直接與外部交往的通道不可能完成的事項。
雖然從經濟結構上,香港和深圳兩地在「各奔前程」,但確實不僅可以而且應該有更高的互補性,走出一條「合(作)而不同(城)」的道路。
世界上雖然有很多所謂「雙子城」的地方,但香港和深圳在70年的跨度裏如此快速崛起和成長,絕對是人類史上獨一無二的例子。究竟一國兩制下的港深兩制雙城將如何演變下去?
在香港繼續一國兩制和深圳繼續經濟特區制度下,北部都會區和前海的出現,是允許在一個特定的局部做某種突破。這種嵌入模式可以通過進一步擴大兩地的交流,在效率上實現雙贏,是以制度變動理順市場關係。
過去三年,港深兩個城市最具體的向對方靠近和示好的行動,無過於深港前海合作區擴大,以及香港前所未有地提出了北部都會區發展戰略。兩者在發展面臨什麼挑戰?有什麼可預期的前景出現?
在世界信息網絡如此發達,信息傳播如此全球化的今天,我希望我們的社會包容度愈來愈大,傳媒愈來愈自重,愈來愈認真地將真實的信息傳達給我們,而不是「帶節奏」。
與深圳這個生機勃勃、具有龐大製造業和消費發展潛力的城市零距離,成了香港繼續繁榮的重要依託,就像30、40年前香港是深圳發展的依託一樣。這就是我說的「角色倒轉」。
香港政府當年曾大力支持港交所,為國際金融中心打下基礎。同樣,特區政府今天應該以同樣的力度,支持數碼網絡和其平台的建設,因為它們已經成為一個城市、一個國家進入新經濟市場的基本要素。
大灣區城市的合作與發展,不僅僅是鼓勵包容,更是鼓勵發展本地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區域內不同城市的發展特徵,差異愈大愈好,這樣才能衍生出創新和共贏機會。
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口項目,被美國政客稱為一帶一路「債務陷阱」的典範,並指「債務陷阱外交」是中國政府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策略。筆者從2018年初就開始跟蹤漢港情況,本文分析漢港情況,探討事情的真相。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把心思和筆墨放在如何認真在中國營造一個多中心、走向成熟區域發展的典範。那麼營造這個「典範」的難處在哪兒?
粵港澳大灣區對於廣東、香港和澳門而言,意義遠遠大於一帶一路。
可悲的事實是,黨大於法,即是黨派利益大於法律的思維和行動,在香港愈來愈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