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Mar 29 2025 11:03:3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香港經濟

借來的時間 難還的未來
作者:袁彌昌2025-03-19
香港經濟陷困,百物騰貴。長遠規劃不足,產業創新乏力,社會瀰漫得過且過心態,泡沫破裂,前景堪憂。
特區政府瘦身要靠港版DOGE?
作者:徐家健2025-02-28
審計署主導全面檢視政府效率,刻不容緩!財赤嚴峻,預算案挨批,學者指違《基本法》量入為出原則。瘦身政府,港版DOGE難產,利益衝突難解。開源節流,規範博彩可行。社福開支飆升才是結構性問題,醫療行政人員增長驚人。
劉洋:港府發債水平健康 加稅削赤多是高債國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7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曾分析財赤因由的香港大學副教授劉洋認為,去年政府經營帳目下的非經常開支佔比回落至個位數,屬正常水平,略降開支就能解決政府經營帳目。劉洋亦引述有學術研究發現,世界各地百多個財政整合計劃,加稅削赤的國家多處債務高階,而香港的發債水平健康,情況不同。
政府財政年度預算
作者:何漢權2025-02-27
全球經濟下行,香港財政赤字嚴重。特區政府需開源節流,除拓展市場外,更應審慎控制公共開支。大學校長已表態接受削減撥款,中小學亦應承擔責任,檢視如每年每位學生$2500津貼等項目,在其他助學措施已到位的情況下,取消非必要支出,共度時艱。高中公民科内地考察可改為本地參訪,同樣可達教育目標。
葉秀亮教授:公務員、公營機構如何彈性上班削政府開支? 商界裁員怎樣學新加坡? 香港要經歷多久痛苦才能恢復競爭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5
公務員彈性上班取代減薪是雙贏方案?香港如何由競爭力強淪為全球生活最貴城市之一?一起聽聽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葉秀亮教授的分析。
羅祥國博士:港府要恢復財政平衡 須做哪七大動作? 成立預算責任辦公室 可怎樣彌補現有制度不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1
經濟學者羅祥國博士在專欄撰文,表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任內恢復整體財政平衡已是不可能的任務。要制訂恢復財政平衡的方案,先決條件是要能更準確的預測財政收入。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熊貓經濟能救香港嗎?
作者:黎漢偉2025-02-19
特區政府一再強推熊貓經濟,能搞活一潭死水的香港經濟嗎?
怎樣的財赤問題?
作者:張炳良2025-02-07
香港公共財政陷困境,儲備急降。財赤是周期性還是結構性?本文分析指出,地緣政治變化、內地經濟波動及人口結構改變,令香港經濟模式不再,財赤恐難短期解決。重塑國際角色、改善財政紀律、提升生產力,方能應對挑戰。
首屆富麗敦論壇舉辦  亞投行行長金立群:國際社會必須重新分配權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27
亞投行行長金立群指出,面對當前國際社會正面臨政治、經濟及環境等多重挑戰,應重新分配國際治理中的權力與責任。而當前的國際規則由二戰後的主要經濟體制定,他批評現有全球治理機制無法應對這些困境,並認為亟需通過深化多邊主義來強化國際合作。
香港不會死  但香港要轉型
作者:陳景祥2025-01-24
無可否認,香港正處於困難期,而且當前處境,跟以往很不同,要走出困境必須大膽嘗試,走出一條新路!萬變不離其宗,國際化、資金自由進出、自由出入境、資訊自由,不管如何改革,這些要素缺一不可。
港連年巨額財赤 重見盈餘該怎辦
作者:雷鼎鳴2025-01-23
儲備減少了這麼多,是否香港公共財政上已到窮途末路,危機四伏呢?倒未至於斯。特區政府除了財政儲備外,尚控有兩筆巨款,一是歷年政府外滙投資回報積累起來的基金權益,比財政儲備更多,且財爺完全有權動用;二是政府基金及法定組織存款,共3800億。
破解財赤與樓市困局:公共政策的成本效益新思維
作者:何濼生2025-01-21
公共財政緊絀,本文續談開源節流。開源方面,建議違建可有條件合法化,並補徵差餉地租;政府應善用閒置官地。節流方面,不應停聘公務員;亦不應加利得稅,宜取消標準稅率,提高最高邊際稅率至20%。所有措施須考慮社會成本效益。
周永新:市面轉趨熱鬧  消費仍待振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21
周永新表示,從平日經過主要的商業區,如銅鑼灣、中上環、油尖旺時,發現過去半年空置舖位數目略減,街上行人的數目也增多了。不過入夜之後,「往日燈火通明的情况似乎已成過去」,而旺區仍有不少倒閉的店舖。
陳茂波:積極推介香港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價值
作者:編輯精選2025-01-20
香港憑藉一國兩制及區位優勢,持續發揮國際金融平台功能。剛結束的亞洲金融論壇,吸引眾多國際政商領袖參與,成果豐碩。香港將繼續深化與內地互聯互通,拓展國際資本市場,並積極參與全球合作,推動區域發展。
趙雨樂博士:中國國債有什麼吸引力? 北京再有什麼救市措施出台? 人民幣怎樣加快國際化抗衡美元獨大? 香港經濟何時出現小陽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13
中國國債有什麼吸引力? 北京再有什麼救市措施出台? 人民幣怎樣加快國際化抗衡美元獨大? 香港經濟何時出現小陽春?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勿粉飾財赤  反可藉民意進行大改革
作者:陸振球2025-01-10
香港出現嚴重財赤,到底是周期性,還是因中美出現爭拗拖累,以及因人口老化等因素令政府支出不斷增加,稅收及賣地等收入停滯不前屬結構性問題?要改善財赤,除了從上述英美和阿根廷的改革例仔作參考,我們的鄰埠澳門也有值得研究之處。
安永預測港府財赤980億元  香港大學預計2025年經濟增長2.5%至3.0%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10
安永建議可考慮向海外平台開徵電子消費稅,政府亦要審視現有稅法能否有效捕捉到非香港居民在香港提供的部分電子服務和內容中取得的收入,為香港零售業和香港網上平台創造更公平的營商環境。
2025年運勢:火蛇旺財  大混亂中現生機
作者:潘樂德2025-01-04
2025年處於新時代的起始階段,許多人和事都會有突破性發展。2025年進入火運,命格利火的人,由今年開始至2027年,運勢會變得比較好。
陳茂波:料本港全年經濟增長2.5%
作者:編輯精選2024-12-30
財政司司長在今年最後一篇網誌展望2025年,地緣政治和較長的高息環境等不明朗因素,會令市場增添波動。
香港經濟三大挑戰與四條出路
作者:鄧希煒2024-12-24
正如筆者於兩年前在本欄中提及,吸引人才的前提,是創造宜居宜業的環境。否則,即使人才來港,他們亦不會久留。
香港航運中心的迷思 必須重置貨櫃碼頭
作者:羅祥國2024-12-23
香港必須兩條腿走路,重振我們的貨櫃碼頭業。香港政府現在對航運中心的發展策略本末倒置,在立法會內似乎完全沒有任何異議,這是非常奇怪的!
環球動盪局勢下的亞洲民意走向
作者:陳景祥2024-12-21
當問及「未來3年最重要的經濟挑戰因素為何」時,香港和星洲民眾最擔心「急遽的通貨膨脹或降息」會衝擊經濟。對比其他地區,內地民眾將「中美貿易戰再起」視為首要經濟挑戰。
一葉知秋
作者:張宗永2024-12-18
既是愛國的香港商人一直都享受着政府不干預政策的好處,這回被政府要求出力,心裏又怎樣想呢?傳統智慧認為資源由政府分配,效率偏低,持相反意見的卻說,非常時期行非常手段。
明年會較好
作者:崔少明2024-12-12
我不懂金融,只覺得nothing is free。提振、穩住市場的錢用了是否要補回去?美國靠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向全世界借錢,大半個世紀下來,累計欠下幾十萬億美元。
改變是香港發展的關鍵
作者:謝祖墀2024-12-11
非常渴望讓香港變得更好的強烈願望,對我而言,這是香港韌性最重要的動力之源。
周永新籲正視觀念分歧 尋求縮窄彼此距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1
周永新教授日前在《明報》撰文,呼籲政府要正視不同市民之間的觀念差異,尋求縮窄彼此的距離,這樣才不至妨礙社會的發展和改革,使香港踏上和諧和共融之路。
許楨:凡事以國安為先 官商合作拚經濟構成哪些挑戰?香港利益持份者眾多 難以落實全面管治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0
若政府凡事以國安為先,對官商合作推動經濟會構成哪些挑戰?香港利益持份者眾多,是否就難以落實全面管治權?一起聽聽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的分析。
美國變天 香港對未來風險要心中有數
作者:張炳良2024-11-15
特朗普今重返白宮,旁邊盡為對華鷹派,只會給香港帶來更多麻煩。對未來變局的風險,要心中有數,被動待變不如主動出擊、變中求進。
拆牆鬆綁 推動低空經濟
作者:何民傑2024-11-15
推動低空經濟是香港提升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透過完善的法規、技術研發、公眾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香港可以在這一新興領域中取得成功,為市民提供更高效便捷的生活方式,成為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陳茂波結束訪沙特 海外市場對「香港品牌」反應熱烈
作者:編輯精選2024-11-04
加速推動企業同時在兩地交易所掛牌,有助吸引中東企業來港上市,這有利吸引中東市場的資金來港,包括他們持有的離岸人民幣,可增加香港市場的流動性、進一步蓬勃本港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亦可讓本港投資者有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