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課題備受重視,但按筆者觀察所得,學校所推行的資訊素養教學,較為側重於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例如如何搜索資料、設定密碼等。然而,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知識與技能容易過時,正確的價值觀與態度反而更關鍵。
腦細胞死亡不可恢復,但這不代表腦功能沒有復原可能。醫學界研究指出,健康的大腦區域經過訓練後,是有可能取代壞死區域的功能。
在學習薩提爾成長模式的過程,筆者以學習者的身份,透過不同的親身體驗活動,與學習夥伴一起去沉澱、領略與感受這些信念,叫我對自己和人性都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對成長動力亦有更敏銳的覺察與感受。
甲辰龍年即將到來,術數名家潘樂德為大家帶來十二生肖中屬龍、屬虎、屬蛇、屬雞的運勢分析。他指出,這4個生肖是龍年運勢最好的生肖,為什麼?一起聽聽他的具體分析。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主席薩克斯教授曾任俄羅斯經濟顧問,提倡稱為休克療法的市場改革震驚世界。回顧歷史,教授認為建議是否成功?美國試圖減緩中國經濟增長會成功嗎?一起聽聽他的分享。
古代的春牛圖是官方的儀式,於立春時進行,術數名家、建築師蔣匡文博士根據春牛圖為大家帶來龍年預測。今年的春牛圖預測,可能會有旱情,經濟方面會面臨通貨膨脹,工資成本上升,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部分西方媒體不實報道香港情況,讓海外人士有錯覺,認為香港市民甚或外籍人士,在香港原來享有的合法權利和自由有所受損。盛事勢讓更多的海外人士來港親眼目睹香港的真實情況,讓事實說好香港故事。
金磚十領導人第16次會晤特在俄羅斯喀山市舉行,到時大量合作出爐。國際支付中減少對美元依賴是大題目,免得日後又被西方制裁,構成諸多不便。
幾年前筆者加入了一個退休傳媒人小圈子「快樂傳媒老是佛」,1月搞了一次聯乘慈善同學會的活動,當晚10位老是佛輪流上台爆料之餘,還拿出一些藏品供大會即席拍賣,現場反應非常熱烈。
慵起扇疏弦驟,舊夢驚回醉酒。
當我們在裝潢精緻的博物館觀賞古物的時候,這些精品蘊含的辛勤汗水、民間智慧,又有多少人留意得到?番禺神樓好看,何秉記一眾前輩的故事同樣值得我們細加發掘。
脂體化的保健品能分別在水和油的環境下自由行走,打破了舊時保健品只能在水多的環境下發揮較好作用, 過往維他命C的效用爭拗就是最佳的代表作。
此時習總書記向外國投資者和遊客招手,歡迎他們來華,此大陸群組是否有心幫習總倒米?這是親善、還是趕客?
世間最無私最偉大的,莫過於父母對兒女的愛。父母對女兒抱高期望高要求,也努力幫助女兒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如何為女兒選上最合適的學校呢?卻又可能是父母最煩惱的事情。
年尾、正月初一有哪些待辦事宜?開年、開市及作福有哪些注意事項?本社專訪曆法世家蔡真步堂第四代傳人、《通勝》編纂者蔡興華女士,她將從大掃除、酬神、食團年飯等方面為大家解答疑問。
收藏家孫瀛洲先生覺得,古董文物應該由國家保管,作出合理展現,發揚文化魅力,不該屬私人擁有。這種高風亮節無私的行為令人景仰,值得懷念。
作者: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2024-01-30
香港是全球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為讓投資者利益最大化,有需要在惡劣天氣下仍然維持正常交易,但同時需要顧及人員及投資者安全,確保相關技術來保障安全、順暢的遙距工作等。
如果可以保持香港的特性,筆者深信,香港這個資產類別的長期特質依舊,土壤亦沒有變質,骨子裏還是那個美人。
疫情限制了大部分人的活動,當時很多人都希望能夠盡快回復正常的生活,但其實什麼才算是正常的生活呢?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停下來思考一下,究竟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不同家庭的子女年齡各有大小,情況也不盡相同,究竟在沒有課本的情況下如何教導子女學習中文呢?古代文人的語文修養都比我們高,但是他們並沒有教科書,為什麼卻學得比我們好?
美國國會議員對三名美軍受襲喪生表示憤慨,特別是共和黨多位重量級議員,強烈批評拜登對伊朗反應軟弱,要求他要狠狠打擊伊朗及其支持者,向那些參與襲擊的人追究責任。
甲辰年的天干是青龍,又坐財星,因此是青龍守財之年。術數名家潘樂德指出,香港在2024年仍處於緩慢復甦的階段,難有報復性增長。台海則有可能統一,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生產力局與中小企一直並肩同行,永不停步,筆者期望新措施將能促進中小企掌握最新政府支援,協助業界創優增值以及妥善運用政府資助計劃,把握商機,提升競爭力。
驀然回首過去,年少不更事,不知畫工之妙。隨着歲月的增長、人生經歷的豐富,如今再次細味品嚐昔日的畫稿,頓悟師者之用心。學生青出於藍也好,還須努力也好,只要不忘師者教誨,能弘揚其道,已不負師者之心也。
19世紀中葉,香港正式開埠,開展了貨品的進出口、貨倉物流、商業賣買。香港島初期曾被劃分為四環,即上環、中環、下環(現在的灣仔)和西環。
No health without mental health,沒有精神健康就沒有真正的健康,沒有生命,也就沒有未來、沒有一切
大陸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幾間演藝學院就是大學規格;香港靠的都是天才、科班出身,身懷絕技的人,好像還未出現!世代交替要出現啊!否則放棄大市場。
立德樹人在中國教育發展上可以算是舉足輕重,究竟立德樹人從何時在中國教育上冒起?中國的教育制度和課程又如何因應國家要求而改變?
今夜圍爐,再讀《項脊軒記》。一面感念歸氏當日「人亡物在、世事滄桑」之愴痛,一面感念歸氏「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之際遇,則一軒之興廢功德俱備,何必傷哉。
近來發覺,現在的後生輩似乎都已經不習慣用「得」這個詞來回答別人的詢問或要求,而只會用「可以」了!筆者希望後生輩不要丟掉這個語言習慣,請他們重新培養這個習慣,不要讓普通話把我們的母語埋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