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孩子學得慢,而是社會對人要求太高。慢活,但保有思考的空間,能自行建構知識,這是我家的選擇,也是自校的選擇。
在體驗之中學習,同時亦運用所知所學落實在行為上, 以作更好的實踐與體驗,「知」與「行」相輔相成,互為因果, 可帶來源源不絕的學習好處。
人類最好和最壞的表現,其實都來自思想和思考。現在,我們對全球的文化、社會、經濟和政治都感受到許多不安,大家不只要公開而坦誠的討論和對話,也要盡量吸收各種知識和意見,深入理解和探索當前的問題。
健康除了注意飲食、運動、休息之外,還要心情舒暢和積極樂觀。幸好,我平時已習慣「死馬當作活馬醫」,努力去醫,也許可以讓「死馬」活過來。戰勝規律是一種動力。
人物安排起伏有致,各人視線不一,人物間有充分的照應與交流。畫家把人物安排在畫面不同空間緯度,製造出層層透視,強化縱深效果。他把鏡子放置在畫面最後方,引領我們的視線到畫面最深處,然後又利用鏡子反彈回來。
出色的繪本對孩子有極大的益處,對內可以令自己的情感更敏銳豐富;對外可以感化身邊的人和事,增加同理心。但您知道如何看?如何說嗎?
我們一定要讓學童們知道,他們畢業時拿到的,不是一份只有等級的證書,而是一份對世界所作出貢獻的履歷表。
新課綱精神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但教室裏老師的位置仍很重要,老師的引導形塑學生的特質與素質。然而老師不應唱獨腳戲,要將學生邀請進來,進到教學情境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上海體制內的一群資深醫生、醫學教授,呼籲正視武漢肺炎肆虐暴露的防控「短板」,反思公共衛生體制的弊端、頂層設計的薄弱。
人們經常說:「選擇比努力重要,格局比能力重要。」那麼,怎樣在人生的重要關口,做出大格局、效用超越普通努力的智慧選擇呢?
「畫出想法來」是先給學生打開一個投入學習的闊門,營造一個活潑貼地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放膽嘗試,用自己擅長的工具去展示自己的思考的角度。
「拼思多明」就是结合了水平創意思考方式和垂直邏輯思維,可以使大家先開放一點,有包容的胸襟接納不同人的意見,便會更容易或更有效结集不同人的智能,令自己及自己的團隊思考方法變得更立體,更完整!
我們鼓勵孩子大量閱讀,因為閱讀帶來字的聯想。每個人的經驗不同,每個人的聯想也不同,常常,幾個人聚在一起,腦力激盪就想出前所未有的點子出來。
由於在數學課裏,要學生「畫出想法來」是一個新嘗試,事前大家多少有點擔心,不知道學生會畫出什麼來,甚至可能什麼也不畫。
人們思考、做決定時,比起邏輯,更依賴經驗。重視團隊合作的時代,懂得做人最有用;而處世的道理,其實早就有先人法則可依循。
以菲林拍攝時,每按一下快門,當中都包含更多的心機,使人更專注而認真地去留意細節,珍惜每一張相片,這就是蘇慶強鍾情菲林攝影的最大原因。
以往,嬰幼教一直是偏向浪漫主義,西方教育哲理家絞盡腦汁把幼教美化、神化。要優化嬰幼教,不應美化它,而是把它科學化。
20年加起來的知識和視野,將還不及閱讀20本精挑細選的好書。不信?附錄列了我的20個選擇,大家可找來一讀,便知我所言非虛。
我們怎樣才能達致內心的寧靜呢?大多數人都習慣思考,以至宣稱自己不能停止思考。
政權效法大自然營造一個營生環境,讓萬民可以在其中生活繁衍,整個就是「厚德載物」的真正概念。
拼命想時想不到,不想時答案卻走了出來,是常有的事。
學校是培育孩童成年成長的場所,亦應該同樣營造一個學習的營生環境,在一個自由空間中,培養學童有自立的意識和能力,這才是真正的春風化雨。
要思考正確其實先要盡量掌握正確和全面的資訊,而教授批判思考也必須結合課程內容,否則只有理論而無視事實和學理,實是不學無術,言不及義。
學生各有特質,未必人人都鍾情科學,而學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育人為本、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不同潛能。
希望孩子用上「秋高氣爽」、「金風徐來」等成語來表達他在中文班上學有所成,最後更以「夕陽西下」、「依依不捨」來描述回家的心情——老實說,在一般語文老師的眼中,這才是作文。
問題六:你喜歡哪一首?幾乎所有人回答:第二首。 那你會選哪一首做他們的教材?大部分人回答:第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