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一間企業和組織而言,深圳當年的藍圖可能並不合格。不過,對啟動水整個經濟體制內的自由市場力量而言,深圳這看似模糊中有點務實、務實權宜中又有些策略的藍圖,可能有着不少奇妙的作用。

夏寶龍主任南下,促港融入國家發展。肖耿提議北都設「超級特區」,深圳河海關南移,深港優勢互補。然此舉或觸及一國兩制,模糊關稅區界線,得不償失。制度創新重要,但須審慎,勿因小失大。

特區的概念是神來之筆,它最重要的地方可能就是夠含糊,因此給予市場一定的幻想空間,有一個可堪憧憬的未來。

東歐在80年代末錯失轉型良機,空有市場軀殼,缺乏文化支撐。反觀深圳,同期實驗市場經濟,成就斐然,啟示深刻,值得深思。

市場的本質是什麼,是一個很深的命題,而筆者認為市場的其中一面,就是一個不斷自我延伸和深化的「合約組合網絡」。

深圳由原來的「三來一補」和輕工業為主,經多年努力,近年一躍成為「中國矽谷」。深圳當局的策略取態方面與香港有什麼不同?當中是否有值得香港借鑑之處?

海洋公園的大熊貓盈盈以19歲高齡產下雙胞胎,都是又一個吉兆,都是香港「旺丁」、「旺人才」之表現。

人們對「休息」的定義往往過於狹隘,以為只有長時間的休假或睡眠才算真正的休息。其實,日常生活中的小小 「微休息」也同樣重要,能讓我們保持精神飽滿,面對繁忙的工作和生活。

為了支援低空經濟持續發展,深圳不僅在技術和應用層面創新,並在政策和法規層面實施先行先試。2023年,深圳出台全國首部低空經濟立法,明確了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並鼓勵投資低空經濟產業。

習近平指出,深中通道攻克了多項世界級技術難題,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全體參與者高質量完成了工程任務。充分說明,中國式現代化是幹出來的。

中央最近出台促進流動性的政策(重點針對房地產市場),估計三中全會將會進一步為擴大總需求(包括消費、民間投資、國家投資、公共開支、高增值出口,對外直接援助及投資等)推出強力有效、有針對性的政策。

第二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在沙田舉行。南方科技大學金李副校長與我們分享,南方科技大學怎樣擔當中國教育改革先峰? 在深圳搞創枓有什麼好處? 新質生產力有哪三大要素?

在尋找校舍的過程之中,才發現原來深圳從事民辦(私立)教育的機構很多,特別是高中階段的教育。而港式教育在內地落實,需要靈活處理,務實考慮。

今天香港與內地,特別是內地大灣區相互之間的關係已經進入了一個臨界點。深圳河不應成為香港人認知的障礙,它應該是港人的福祉。香港人,努力吧!

中山大學將於今年來港設立香港高等研究院,邁出跨境辦學第一步,努力爭取在國際化辦學方面取得突破。換言之,中山大學第4個校區已經選定在香港。

「山高皇帝遠」,深圳的長處是夠膽創新,位處邊陲。內地開放初期,第一波的地產和科技創業者都是來自深圳。半世紀前的深圳是一片農田,今天卻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商業城市,其中有不少是借鏡香港。

今年港府將4月23日定為全民閱讀日,香港出版總會全力響應,在4至5月主辦首屆「香港閱讀+」,以「閱讀的N個理由」為題策展,希望市民能夠找到閱讀的動機。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3月23日(周六)在校園內新建的禮文堂舉行建校10周年大會暨發展論壇。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強調,中大(深圳)的立校之本是四個字──「融匯創新」,就是「包容」和「創新」。

40年前,因為中國經濟體量不夠大,外匯管制的不良效果還不是很明顯,但中國遲早還是要放開。大概5、6年前試過,發現外匯管制一放開,外資就走掉了。我最近想到一個辦法,那就是採取零關稅。

筆者認為,香港特區已經到達一個臨界點,要決定本身的定位究竟是政治城市還是經濟城市。正如夏寶龍主任所言,唯一的出路就是盡快完成23條立法,堵塞有關政治方面的爭拗和漏洞,然後才能夠聚焦經濟謀求發展。

國家對香港的創科發展有很高的期望,社會能見到特區政府過去一年的努力,但要做到為國家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貢獻,仍要加一把勁,我們拭目以待明日行政長官公布第二份施政報告,推出更多措施提高香港創科實力。

雲聚嶺南和風岸,灣前碧水月流華。

屯元天有不少公園和綠化空間,為市民提供很多休憩和運動的地方。反思當然可以在書桌進行,但筆者更喜歡到空曠和廣闊的地方。事實上,環境空間會影響我們的思考模式。

嵌入式的融合,對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和珠三角城市充分利用香港的優勢都有好處。而最重要的是,這種方式可以繼續保持「雙向雙城門戶」,完成國家需要、但通過內地城市直接與外部交往的通道不可能完成的事項。

海葵的「風尾雨」帶來的暴雨,暴露了香港特區危機管理的問題。本來可以更早發出天氣警報,還可以與公民進行更好的溝通。

雖然從經濟結構上,香港和深圳兩地在「各奔前程」,但確實不僅可以而且應該有更高的互補性,走出一條「合(作)而不同(城)」的道路。

世界上雖然有很多所謂「雙子城」的地方,但香港和深圳在70年的跨度裏如此快速崛起和成長,絕對是人類史上獨一無二的例子。究竟一國兩制下的港深兩制雙城將如何演變下去?

香港若還是不變,北上消費會更盛,本地消費更疲弱,消費如此,其他方面也正如此。

2023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提及「南金融,北創科」政策綱領,但在創科發展上卻被人詬病欠缺焦點。本社為此專訪香港理工大學工程學院院長文効忠教授,今日率先刊登他對香港創科發展的機遇及挑戰的看法。

作者: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2023-06-29
考察團到訪比亞迪總部,了解集團的發展歷程,同時檢閱新能源車及參觀集團展廳等,並體驗電動車電池針刺實驗,深入了解集團在新能源汽車電池方面的領先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