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梅艷芳

60、70年代來自新加坡的異數歌后,竟在香港紅遍大街小巷:麗莎的精彩故事
作者:李偉民2024-07-12
就在台星雄霸的年代,跑出一個驚人的異數:來自新加坡的歌手麗莎,她藉其獨特的廣東歌演唱風格,成為了文化交流的使者,憑《百花亭之戀》和《相思淚》在香港70年代紅到發紫。
引人入勝的導賞
作者:陳玉燕2024-06-24
香港其實有很多博物館,也有很多精彩的展覽,為免參觀者走馬看花,辜負了策展者的心力,具素質的導賞,導賞員的培訓不單需要,更是急切的。
鐵樹夢縈梅艷芳
作者:劉銳紹2024-02-26
行街逛市,隨遇而安,閒步偶拾,只要心在人在,也可以在靜寂中發現活力,不會昏死於世俗喧嘩之中。精神地畫,畫出精神!也是保留和煥發香港生命力的方法之一。
貢獻來自真誠
作者:劉銳紹2023-12-18
我不慣寫恭維文章,也不會為點滴事情而大書特書,但陳育華在推動英國華人子弟中文教育的長期貢獻,確值得向他送上一束隱逸的黃菊,以伴天國之靈。
科技與藝術交織:都大學生發揮無限創意 活用AI創作動畫重現梅艷芳經典形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12
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創意藝術學系學生近日參與【傳承•永恆傳奇#梅艷芳】多媒體紀念展覽的展品製作,運用先進的視覺特效及人工智能技術,將已故藝人梅艷芳的經典海報轉化成全新動畫效果展示。
司徒衞鏞──似是故人來
作者:張灼祥2023-06-22
談及當年的風雲人物,William三言兩語,講出他們不尋常的「本領」來。
支持港產科幻片《明日戰記》 讓白武士有彈藥繼續為港開戲
作者:李偉民2022-09-03
《明日戰記》是古天樂的勇敢嘗試,為香港電影打開另一扇窗,香港人要支持它,使它成功,為香港電影帶來更多片種、更大市場、更多資金;因為Louis這「俠士」絕不會把利潤留在口袋。
「人莫知其子之惡」──從梅媽登報聲明說起
作者:施林海2022-03-01
對於溺愛,司馬光的看法是,「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愛而不教,淪於不肖,陷於大惡,入於刑辟,歸於亂亡,非他人敗之,母敗之也」。此論鞭辟入裏,道出為人父母,必須養教結合,不可溺愛的道理。
哀哉梅艷芳  未聞馬君語
作者:施林海2021-12-10
比起今日,梅艷芳的那個年代給予她選擇的空間少得多,她的人生中並沒有「親人要生」或「保持距離」的選項。我覺得她活在一種與生俱來的家庭責任感之中,只能隨命運安排,身不由己。
《梅艷芳》與梅艷芳:港人心口上的一顆珠砂痣,我的「夢伴」會長
作者:李偉民2021-12-03
梅艷芳的一生,充滿着如她所說「香港人永不被打敗」的精神,也如香港的「車仔麵」,甜酸苦辣的配料烹調其中,色味俱全,強濃味道的美食,湯面撒下的一點「女人香」。
《梅艷芳》 港人集體回憶
作者:鄭明仁2021-11-25
入場欣賞電影《梅艷芳》,是香港人難得的一次集體回憶。儘管大家回憶的重點未必一樣,但至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這齣電影再次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哥哥」與「阿梅」之間的深摯友誼。
陶傑:踏雪尋梅,芳艷三影?
作者:編輯精選2021-11-23
香港人今日回顧梅艷芳之悲情, 在「國安法」時代,人同此心,也逐漸像大陸民間一樣有許多是盡在不言中,是對自身那種宿命的回聲。
梅艷芳與翁美玲
作者:劉銳紹2021-11-19
果然,阿梅一出手,其他僑領紛紛認購,不在話下。但其實阿梅的豪氣(甚至是豪勇之氣)遠遠不只這1000元。
梁樂民:舞台梅艷芳
作者:張灼祥2021-11-17
《梅艷芳》主調溫柔,即使場面有着滄涼、悲愴一面,拍來還是有節制的。看着Anita嫁給舞台,覺得心痛,是捨不得「香港女兒」就此告別人世間。
緣份
作者:常霖法師2021-08-24
緣份的長短自有其錯綜複雜的因果關係,絕對不能勉強,因此得到時應該好好珍惜,萬一失去以後,也要隨緣放下,不再執著,才是自在的人生。
「我什麼都不懂得做,只懂拍電影」──專訪導演關錦鵬
作者:馮珍今2021-07-18
以「女性電影」廣受稱譽的香港導演關錦鵬,從影至今,已超過40年,他為華語電影史創造無數經典作品,亦在國際影壇屢獲殊榮。他的作品以細膩的情感呈現女性形象,更多以人文角度,觀照城市和時代。
從會計師唱到「Hi-Fi天后」:Susan Wong「見一步,行一步」成功的奧秘
作者:李偉民2021-04-10
唱歌,有人為了自娛、有人為了賺錢、有人為了圓一個夢。Susan Wong黃翠珊的真正身份是會計師,還擁有事務所,身份還包括是別人的太太、孩子的媽媽,以及一位歌手。
香港填詞人成就輝煌──出色的香港文學
作者:楊興安2020-09-12
香港耳熟能詳的填詞人有黃霑、盧國沾、鄭國江、林振強、林夕、向雪懷、潘源良……﹙未能盡錄﹚。其中還有些填詞人作品雖然不多,但仍有令人難忘之作。
悼念香港流行樂壇教父黎小田
作者:周光蓁2019-12-09
香港樂壇教父黎小田逝世,他早年與作曲家父親理念不合,努力走出自己的音樂道路。他創作力旺盛,一生寫下歌曲逾700首,集電影、作曲、製作和主持於一身,更提拔梅艷芳、張國榮等歌壇巨星,卻為人謙遜,充滿熱誠。
鄭國江:由流行曲填詞人到粵劇編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8-31
一般粵劇都是生離死別,很多哭哭啼啼的場面。鄭國江寫大戲時,堅持一個重要的理念:希望自己寫的劇本,令大家看得開心。看完之後,帶着愉快的心情離開劇場。
華僑日報 拍戲勝地
作者:鄭明仁2018-03-16
早於1960年,位於荷李活道的《華僑日報》報館,曾被多齣電影借用作外景場地,包括《蘇絲黄的世界》、《胭脂扣》等。現今原址已拆卸重建,令人感觸。